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33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古典中医夜读系列
从一则医案浅谈中医妇产良方
近日在抖音视频中看到一则真实医案。某年初春,一妇人怀孕一月有余。突发高热,长期徘徊在41度左右不退。在西医院诊断各异,有说是肾盂肾炎,有说是高位阑尾炎,有说是深部脓肿感染等。后进行抗菌消炎处理。先后服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延绵数月,辗转数地,百治不效。而孕妇不
2236
0
0
1
甘露消毒丹治肝硬化腹水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飞滑石450克,茵陈330克,黄芩300克,石菖蒲180克,川贝、通草各150克,藿香、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各120克。上药晒燥,生研细末。每服9克,开水调服,每日两次;或以神曲糊丸如弹子大,开水化服。现代亦常按原方比例酌情加减作汤剂
445
0
0
0
补中益气汤治疗皮肤病案2则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党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组成。功效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笔者临床中用治某些皮肤病,获效显著。 阿夫他口炎贾某,男,37岁。2009年4月21日初诊。上下唇内侧发生5处约绿豆粒大圆形浅溃疡,表面凹陷,上覆
464
0
0
0
田淑霄运用补中益气汤经验
田淑霄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田教授临床善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确切。笔者有幸跟随田教授学习,略有心得,浅述如下。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原为主治脾胃气虚发热的
633
0
0
0
周仲瑛治疗狼疮性肾炎验案1则
女,32岁。既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十余年,7年前发现狼疮性肾炎。1周前曾患带状疱疹,目前局部仍痛,舌苔淡黄,中后部腻,舌质红,脉细。辨证属肝肾亏虚,下焦湿热,脾胃不和,风毒痹阻。予补益肝肾,清利湿热,调理脾胃,祛风解毒。
1148
0
0
2
颈痹汤治疗颈椎病的良方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而致经络气血瘀滞,经络不通,筋骨失养,肌肉痉挛,是本虚标实之证。余在临床诊治颈椎病达30年之久,创立了颈痹汤,临床随症加减,效果非常满意,有效率接近100%,治愈率为60%左右,为治疗颈椎病有效良方。
2206
0
0
0
中医治疗母儿血型不合医案
胎儿产生红细胞凝集破坏而发生溶血,属于中医学的血病,胎儿水肿的出现,是血病导致的水病。药理研究证明,茵陈等药物对免疫性抗体有抑制作用,并含有A、B血型物质,可中和免疫抗体,从而降低或抑制抗效价。益母草、赤芍活血利水,可抑制红细胞凝集,改善胎盘微循环,增加胎盘、子宫血流量
550
0
0
0
增液汤加减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
李某,4岁,便秘4年诊为:津亏便秘。方用:增液汤减玄参。处方(中药颗粒剂,量为相当于生药量):生地黄5g,麦门冬5g。一日两次,冲服。服上方十天,大便一天一次,已不干结,因考虑病久津伤较重,嘱病人守方继续,喝两天,停一天,再服一月,观察疗效。
3588
0
0
0
桑菊饮合麻杏甘石汤合桔梗白散治愈咳喘发热三天案
女 47岁患者咳嗽咯黄色块样痰,胸稍闷,气喘,咽喉干痛痒,咽痒即咳,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未查。纳可二便调。处方:桑叶15菊花30杏仁10薄荷8甘草10芦根30桔梗15连翘30麻黄10石膏90浙贝15焦神曲15。上方中药免煎颗粒剂三剂,沸水冲服日一剂。述服上方一剂诸症悉减康复
1765
0
0
0
三十四次看诊治疗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案
至孕22周时胎儿小于实际胎龄3周,至孕28周时胎儿小于实际胎龄4周。治疗的整个目的就是保全胎儿的生命,避免胎死宫内。改善胎儿的血供情况,成为治疗的关键。虽然住院医师对于保全胎儿生命不抱乐观态度,但在中西医的努力下,终于获得成功,其中,中医水血学说的运用,起到关键的作用。
854
0
0
0
一贯煎为主方治疗不同的癌症医案两则
男,50岁主诉:声音嘶哑1年余。 西医:甲状腺癌。处方:一贯煎加味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病情平稳。处方:上方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延胡索30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后病情平稳,仍有头晕,畏寒。连服1年后,患者已上班。
2080
0
0
0
冯宪章论治银屑病医案1则
冯宪章继承张志礼教授的学术思想,认为血热是银屑病的根本病机。而血热的形成又有多种因素,如因七情内伤,气机壅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亢盛,热毒伏于营血;或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物,脾胃不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复受风热毒邪而发病。
795
0
0
0
治疗胃炎山药有奇效
男,53岁胃痛20余天,呕吐3天。中医诊断:呕吐(气阴大伤,胃气上逆)。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处方:生山药90g,太子参30g,石斛20g,竹茹20g,枳壳6g。3剂,水煎服。1剂于1日内服完。次日诊视,患者呕吐已止,继进3剂,诸症已失
1004
0
0
0
四君子汤连服5个月治疗胃癌医案
男,53岁上腹部胀痛1年余,进食后呕吐20天。西医:胃窦癌。诊断:中医:反胃,积聚。证属:脾虚内热,瘀毒内阻。治法:化瘀解毒,健脾清热。连服5月。诸症消失,复查见胃呈牛角形,位置正常。1年后恢复工作。20年随访复查10余次,均未发现变化。
1822
0
0
0
新安王氏妙用僵蚕治疗不同类型疾病
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㖞,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1086
0
0
1
益气化瘀汤治疗原发性颅内胶质细胞瘤医案一则
女,60岁视物模糊不清1个月余。诊断:中医:脑瘤。证属:气虚血瘀,兼有湿热。西医:原发性颅内胶质细胞瘤。治法:益气化瘀,散结消肿,佐以清热化湿。处方:益气化瘀汤加味。每日1剂,水煎500mL,早晚分服。嘱服6个月。服药后上述症状略有减轻,病情基本稳定。
696
0
0
0
治疗经间期出血医案一则
经间期出血属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是妇科临床常见病。患者近1年工作压力大,耗伤肾阴,肾中阴水不足,虚火内生,虚火与阳气相搏,损伤阴络,冲任不固,而出现阴道流血。治疗应以滋肾健脾、养阴清热为原则。选用两地汤合二至丸加减。
1103
0
0
0
运用千斤拔、牛大力药对治疗痹证、颤证医案
男,86岁,因腰痛就诊,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诊断为“痹证-湿证”。方以补肝肾、强筋骨、通筋络为法。方中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桑寄生、千斤拔、牛大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薏苡仁利湿(牛膝、薏苡仁取四妙之意而去清热燥湿之黄柏、苍术),细辛、附片加强通络之效,白芍缓急止痛。
2796
0
0
0
抑肝散与七味白术散联合治疗小儿常年磨牙
女,9岁,磨牙,每晚磨牙,牙龈有青瘀色。胃口差,纳差,喜欢吃重口味的东西。肝强脾弱夹杂湿热证,一方用抑肝散治疗肝强脾虚,二方用七位白术散加《外台》茯苓饮健脾胃除湿热。两方子交替服用,各有针对性,点对点的狙杀,又联合起作用,比把两个方子合在一起效果好。
2848
0
0
0
治疗痛经医案三则
16岁,未婚自12岁初潮至今痛经4年未愈。处方:当归四逆汤加味。三诊:痛经消失。当归四逆汤是《伤寒论》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的方剂,药物组成为当归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炙)二两,通草二两,大枣(擘)二十五枚。
2721
1
0
1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