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母儿血型不合医案
母儿血型不合是母体针对不同血型的胎儿血液产生的免疫性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使红细胞凝集破坏而发生溶血,从而威胁胎儿的健康甚至生命,出现流产、死胎、死产、水肿儿、新生儿黄疸、贫血等。
胎儿产生红细胞凝集破坏而发生溶血,属于中医学的血病,胎儿水肿的出现,是血病导致的水病。药理研究证明,茵陈等药物对免疫性抗体有抑制作用,并含有A、B血型物质,可中和免疫抗体,从而降低或抑制抗效价。益母草、赤芍活血利水,可抑制红细胞凝集,改善胎盘微循环,增加胎盘、子宫血流量,增加胎儿血氧供应。
母儿血型不合案1则
南某,30岁。2007年3月7日会诊。
因2次死胎(分别为妊娠5个多月和7个多月)行引产术前来就诊。本人血型为O型,丈夫血型为B型,IgG抗B效价1∶512。平时月经正常,经前、经期无不适,带下不多,纳寐、二便正常。末次月经2月25日来潮。子宫内膜厚度7 mm,右侧卵泡13mm×11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数堕胎(血瘀血热)。
西医诊断:母儿血型不合胎死宫内。
治法:活血化瘀,利水清热。
ACA1 号方(自拟方):丹参10g,益母草15g,莪术10g,牡丹皮10g,赤芍10g,炒栀子10g,苎麻根20g,茯苓10g,山药15g,土茯苓15g,生地黄15g,10 剂。坤灵丸一次15丸,一日2次口服。
会诊二(2007年3月17日):基础体温36.8℃,无不适,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旱莲草15g,7剂。
会诊三(2007年3月26日):月经未潮,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6.28mIU/mL,IgG抗B效价1∶512。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7剂。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每日1000U肌内注射,连续10天。叶酸酸片每日0.4mg口服。
会诊四(2007年4月2日):3月29日性激素检查,雌二醇1189.0pmol/L,孕酮85.6nmol/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930.59mIU/mL,TORCH阴性。外感咽痛,流涕色绿,舌脉如上。治法:辛凉解表。桑菊饮加荆芥10g,蝉蜕5g,4剂。
会诊五(2007年4月6日):咳嗽有痰、色绿,多涕。4月2日性激素检查:孕酮80.7nmol/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116.23mIU/mL,舌脉如上。竹茹10g,芦根15g,瓜蒌皮10g,杏仁10g,前胡10g,牛蒡子10g,薄荷5g(后入),淡豆豉10g,茯苓10g,苎麻根15g,炒黄芩6g,木蝴蝶4g,4剂。
会诊六(2007年4月16日):B超检查,宫内活胎约7周大小,胃脘不适。4月6日性激素检查:孕酮71.9nmol/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2999.57mIU/mL。4月13日性激素检查:孕酮82.9nmol/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91708.8mIU/mL。舌脉如上。治法:益肾清热和胃。桑寄生15g,杜仲10g,续断12g,菟丝子12g,黄芩6g,苎麻根15g,白术10g,旱莲草15g,白芍10g,半夏10g,佛手柑6g,蔻仁5g(冲),茵陈蒿6g,陈皮10g,茯苓10g,14剂。
会诊七(2007年4月26日):足跟疼痛,恶心,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加山药15g,白扁豆20g,7剂。
会诊八(2007年5月7日):B超检查见宫内活胎2个多月大小,4月25日测IgG抗B效价1∶512强,无不适,舌脉如上。治法:活血化瘀,利水清热,安胎。ACA2号方(自拟方)加味:益母草20g,桑寄生15g,半夏9g,白术20g,赤芍10g,茵陈蒿10g,炒栀子10g,苎麻根20g,茯苓10g,山药15g,土茯苓10g,佛手柑10g,7剂。
此后,均以ACA2号方不变加味,连续进药56剂。其间,5月30日测IgG 抗B效价1∶512 强。5月28日B超检查:宫内活胎约13周。7月2日以后,ACA2号方连续服用84剂。7月25日测IgG抗B效价1∶256,8月23日测IgG抗B效价1∶512。7月23日B超检查:宫内活胎5个月大小。8月20日B超检查:宫内活胎近6个月大小。9月10日B超检查:宫内活胎6.5个月大小。9月18日B超检查:宫内活胎近7个月大小。无不适,舌脉如上。
2007年9月27日,产前检查:雌三醇13.6ng/mL,三维B超示宫内单胎存活,孕29周,臀位。IgG抗B效价1∶256。此后连续服用ACA2号方35剂。2007年11月7日,血压138/74mmHg,舌脉如上。ACA2号方加钩藤15g(后入),珍珠母30g(先入),7剂。
2007年11月14日,血压126/78mmHg,IgG抗B效价1∶128,无不适,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2007年11月26日正常分娩一体重3.5kg 的健康女婴。分娩后无婴儿黄疸。
作者:马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