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煎为主方治疗不同的癌症医案两则
案1 右侧乳腺癌术后
张某,女,78岁,退休。2005年4月20日初诊。
主诉:右胁下不舒1月余。
现病史:1997年因乳腺癌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做手术切除,同时发现丙肝合并肝硬化、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现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肌苷片、脑复康等。现症:右胁下不舒,口干喜饮,纳差,视物模糊,夜寐尚可,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中医:胁痛。证属:肝肾阴虚,瘀血内阻。
西医:①右侧乳腺癌术后;②丙肝合并肝硬化;③2型糖尿病;④脑梗死。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祛瘀。
处方:一贯煎加味:麦冬30g,生地黄24g,沙参30g,当归10g,川楝子10g,枸杞子15g,丹参30g,决明子30g,川芎15g,赤芍15g,水蛭10g,石菖蒲15g,郁金12g,葛根3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5年5月8日次诊:服药后病情好转,肝区不舒较前减轻,仍有口干喜饮,纳差,双目视物模糊,夜寐可,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数。处方:上方加沙苑子15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5年5月26日三诊:服药后病情好转,肝区不舒较前减轻,仍有口干喜饮,纳差,双目视物模糊略有好转,夜寐可,二便调,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数。
处方:上方加黄芪30g,菊花10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5年6月10日四诊:服药后病情明显好转,乏力明显减轻,口干喜饮,纳食不佳,双目视物不清,夜寐可,舌质暗红,苔白,脉细数。处方:上方加太子参30g,沙参10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年后随访,病人仍健在。
按语:本例为高龄老人,数病并存,体质虚弱,属肝肾阴虚之重者。冲任为气血之海,肝肾不足,冲任失调,则气血亏虚运行不畅,气虚气滞血凝,阻于乳络而发为本病。患者口干喜饮,双目视物模糊,舌质红暗,少苔,脉细数,一派肝阴虚之象,此证,应该应用滋养肝阴之品,通过滋阴柔肝,使肝气条达通畅。故谢老用一贯煎作为基础方,滋阴疏肝,再加入丹参、川芎、赤芍、郁金、水蛭等活血化瘀之品,以决明子清热明目,石菖蒲宣通气机,葛根解肌生津。次诊、三诊、四诊随证加减,取得较好疗效。
案2 甲状腺癌
余某,男,50岁,工人。2005年5月16日初诊。
主诉:声音嘶哑1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2003年8月不明原因出现声音嘶哑,即在西京医院求诊,诊为“甲状腺转移癌(鳞癌)”,遂立刻手术治疗,并化疗6个疗程。于2004年6月结束化疗,复查未见异常,但 2004 年冬季开始出现咳嗽,在西京医院检查,发现肺脏、肝脏均有肿瘤转移灶,又进行3个疗程化疗。现症:乏力,心慌,气短,白细胞低,头昏,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诊断:中医:音哑。证属:气阴两虚,痰瘀阻滞。
西医:甲状腺癌。
治法:扶正培本,疏肝健脾。
处方:一贯煎加味:麦冬60g,沙参30g,生地黄30g,枸杞子15g,当归10g,川楝子10g,黄芪60g,女贞子30g,僵蚕10g,浙贝母15g,枳壳15g,白术15g,生薏苡仁30g,天冬 30g,百合30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5年5月30日次诊:服药后病情平稳,诉头晕、乏力、精神差,夜间体温37.8℃左右,怕冷,怕风,大便不爽,常用开塞露,在第四军医大学化疗后感到下肢肌肉酸痛,骨痛。
处方:上方加生石膏30g,知母10g,延胡索30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5年6月15日三诊:服药后病情平稳,仍有头晕,畏寒,畏风,大便不利,小便可,乏力好转,精神差,夜间体温偶尔会达38℃左右,下肢肌肉酸痛有所好转,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一贯煎加黄芪60g,女贞子30g,僵蚕10g,浙贝母15g,枳壳10g,白术12g,生薏苡仁30g,天冬30g,百合30g,延胡索30g,生石膏30g,龟甲10g。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上方随证化裁,连服1年后,患者已上班。
按语:谢老处以一贯煎加味,生地黄、麦冬、枸杞子补肝肾,当归补肝血,这些药通过补肝阴之虚来润肝、养肝。脾胃在中焦,是升降的中枢,肝主升,肺主降,肝与肺之气也是调整人体气的升降功能的。肝肺功能正常,那么人身中气的升降就正常,现在肝气不舒,也影响了肺气,肺主音声,并与大肠相表里,北沙参既补肺阴,又补肺气,使得肺气恢复下降之功。又用川楝子来直接清泄肝热,疏肝气,这样解除肝郁。但是川楝子苦寒,不宜重用,以防伤及脾胃,所以通过大量的补阴,加百合、天冬就能更好地达到疏肝的目的,再加补气健脾的药,如黄芪、白术,发热可加清热药生石膏、知母、龟甲,若痰多可加陈皮、竹茹祛痰,咽喉不利可加桔梗、甘草利咽。
作者:杨承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