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4999 篇文章
筛选
同气相求刍议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同气相求”是指人体内的某种因素与外界的致病因素相对应而形成一定类型的疾病而言,它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之一。中医学认为人有多种体质,而每一种体质又易患与其相对应的疾病。充分了解中医的“同病相求”理论,对倡导“治未病”,对疾病的预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医学中的“同
1
0
0
0
哮病案 杨牧祥验案选析(2)
□ 于文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史奎竹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孙某,男,58岁,已婚,2009年2月13日初诊。患者素有哮喘病史10余年,每遇冬季或寒冷发作,两月前因受寒而诱发哮喘,呼吸急促,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咳痰稀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薄,舌淡暗,苔白滑根腻,脉弦滑。辅助检查:双侧胸廓对称
1
0
0
0
银屑病病机实质为郁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银屑病治疗可参考温病的辨治理论,但不可照搬。对于“血热”是其病机核心,还是病变标象的概括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后者是正确的,“郁热”才是银屑病的病机根本。病机为“郁”赵炳南认为:本病的发生,血热是内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根据。朱仁康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主要原因。血热
2
0
0
0
肺病论治7法
□ 缪茂军 江西省全南县中医院《素问·灵兰秘典论》:“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气之本也,魄之处也,司呼吸,朝百脉,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白色入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在五音为商,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凡呼吸不
3
0
0
0
四因辨治肺间质纤维化(上)
□ 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医院肺间质纤维化属于中医学“肺痹”、“咳嗽”、“喘证”、“肺痿”、“肺胀”等范畴,现代研究中将肺间质纤维化命名为“肺痹”、“肺痿”者居多。笔者在随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姜良铎老师学习期间,亲耳聆听了其对肺间质纤维化从毒、痰、瘀、虚四因辨治的精辟论述,目睹了其用药组方
1
0
0
0
略论产后三难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妇人新产,失血亡津,阴血不足,阳气独盛,易致痉病、郁冒、大便难,谓之产后三难。《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开篇便举产后病三难,示人以规矩,其云:“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对产后三难,从病因病机做
0
0
0
0
自拟三化汤治癃闭
癃闭是指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的一种疾患。其中小便不利,点滴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小便闭塞不通称为“闭”。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前列腺肥大等症。本病的成因十分复杂,《诸病源候论小便诸候》认为“热气大盛”则小便不通,“热势极微”则小便难也。元朝朱丹溪认为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
1
0
0
0
胆囊炎针灸诊疗技术
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胆囊炎是指由细菌感染、高度浓缩的胆汁或反流入胆囊的胰液的化学刺激所引起的急性胆囊炎性疾病。临床特征是发热、右上腹痛和压痛、呕吐,白细胞增高等。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多与胆石症同时存在,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病证。本病患者女性多见,尤其是中
0
0
0
0
清骨散治术后发热(下)
□ 刘艳平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案2 王某,男,19岁。因“车祸致胸腹部疼痛5小时”于2010年6月5日由外院转入。诊断为:失血性休克;胸、腹部闭合性损伤(肝脾破裂);全身多发骨折。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脾切除+左肝外侧叶切除+胃修补术。术后第8天病人逐渐出现夜热早凉,烦躁不安,体温多波动在37.5
1
0
0
0
小柴胡汤治顽疾
□ 张远翠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案1 吴某某,男,44岁。2009年6月5日初诊。低热2月余,曾做西医检查,找不出病因、病灶,每日只注射生理盐水、抗生素、激素等药物,治疗2月,仍无效。刻诊:患者自觉头痛,体温37.5℃,纳可,眠可,二便正常,脉象稍弦细,别无异常。《伤寒论》云:“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
1
0
0
0
论肝为血室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历代医家对于《伤寒杂病论》中血室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言血室为胞宫说、冲脉说、大小肠说、胸膈以上胸腔之地说、血脉血分说、不必拘定部位说等诸多学说。然笔者认为“肝为血室”。《伤寒论》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
1
0
0
0
活血祛瘀实乃以通为补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笔者每涉临床,对疑难病、慢性病常以活血化瘀获效。常赏识古人“以通为补”之法。中医治病强调扶正和祛邪,相辅相成,扶正即可祛邪,祛邪即可安正。许叔微《本事方》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指出在治疗上祛邪是主要方面。攻下派张子和更指出:“夫邪之中人
1
0
0
0
半夏为调和阴阳之要药
□ 王昆文 四川自贡怡康中医诊所《内经》十三方,所用药物大约有三十来味,半夏是其中之一。仲景书中用半夏者共计42次,居第6位。除“出汗”外,凡《本经》述半夏主治,仲景皆有相对应的专方。如治“伤寒寒热”之大、小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治“胸胀咳逆”之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越婢加半夏汤;治“头眩”之小半夏
1
0
0
0
芍药甘草汤治胃脘痛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女,53岁,2007年10月20日初诊。患者自诉,有胃病史20余年,时感胃脘部疼痛不适,嗳气、吞酸。近2年来,脘痛时有加重,纳呆,消瘦,去年行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下垂及陈旧性十二指肠溃疡,胃窦炎。曾服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症状略有好转。近来脘痛又作,胀闷不适。观其
1
0
0
0
也谈燥邪的实质
□ 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近读《中国中医药报》8月8日许成辉先生“燥邪实质论”一文(以下简称“许文”),将燥邪总结为:“燥邪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邪气,而是其他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燥只是一种外在表现,并不是病理实质”。许文最后将燥的实质归纳为王士雄所说的“阴竭则燥”和“阴凝则燥”。笔者认为,燥邪是
1
0
0
0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辨治
□ 张健 张明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角膜炎,在角膜病变中致盲率占第一位。目前中医临床医生治疗本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半是外用西药滴眼液或眼膏:1%三氮唑核苷(病毒唑)、0.1%阿昔洛韦、0.05%环胞苷、1%曲氟尿苷、0.1%
2
0
0
0
高热危象中医诊疗技术
各种原因使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中医学认为,凡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入侵肌腠,正邪相争,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而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表现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在39℃以上者,称为高热。临床可分为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以外感高热为多见。内伤高热见于内伤杂病中,且较少见,故不在此论述。它
1
0
0
0
跟痛症推拿治疗技术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周围疼痛的疾病总称。主要是指跟骨底面和跟后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常伴有跟骨结节部的前缘骨刺。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及肥胖者,属中医“痹证”范围。**诊断要点**1.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2.一般都有疼痛、肿胀、压痛等特点。走路时因鞋的摩擦而使疼痛加重。时有
3
0
0
0
茶饮法治疗口疮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处方组成:太子参5克,麦冬3克,玄参3克,金银花3克,甘草3克,通大海1枚。服法:每日1剂,水煎5分钟后当茶饮之,后加开水即可,以药味尽为度,一般情况连服3~5剂可愈。张景岳云:“口疮连年不愈者,虚火也。”根据临床观察,口疮属阳虚火旺者为多;常年复发性口疮以气阴两虚为多
1
0
0
0
自拟方治疗血管性头痛
□ 尚学瑞 河南辉县市中医院血管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其头痛剧烈,常放射至眼眶、牙齿等处,并伴目眩、呕恶、心烦等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多年来,笔者自拟六味芍药汤治疗,效果满意。六味芍药汤组成:白芍30克,川芎20克,生牡蛎30克(先煎),丹参30克,全蝎5克,生甘草5克。头痛甚者川芎重用至30克,偏头痛
3
0
0
0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