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4999 篇文章
筛选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的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其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该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该病属自限性传染病,只要不进展为重症病例,大多数患者
0
0
0
0
不明原因低热案 杨牧祥验案选析(1)
□ 于文涛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 史奎竹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编者按: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杨牧祥教授,从事医、教、研至今近五十载,理论功底坚实,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舌诊,长于内科,尤擅治咳喘病、慢性胃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痤疮等疑难杂病,法严、
1
0
0
0
半表半里成熟于东汉
□ 冯世纶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关于“半表半里”这一术语成熟的年代,不论是从考证文献看,还是从《伤寒论》的主要内容看,半表半里是八纲的病位概念,是由病位概念表、里衍生而来。“半表半里”最早出现于《伤寒论》而且成熟于《伤寒论》,时代应属东汉。《伤寒论》不仅最早提出“半表半里”,而且明确了半表半里的证候特点
0
0
0
0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诊疗技术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可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与间质性炎症。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随着病毒学的深入发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增长,已在小儿心肌炎中占重要地位。本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本病属中
1
0
0
0
《本经》大黄功效释义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黄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及根茎,其味苦性寒。由于大黄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即主“下瘀血”、破“癥瘕积聚”,故能够主
0
0
0
0
阳虚头痛案 李恩宽运用温阳法临证经验(3)
□ 翟天宋 湖北中医药大学尹某,女,53岁。间断性头痛20年余,外院诊为血管性头痛,经多方诊治,未见明显效果。头痛尤以受凉时明显,喜温喜按,平时尤怕冷,舌淡苔薄,脉细微弦。处方:九制附片30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白芷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炙甘草10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头已不
0
0
0
0
太少两解治低热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59岁。2011年5月6日初诊。患者低热两月余,在某乡镇卫生院治疗月余,症状未见明显好转,遂就诊于安徽省名老中医杨从鑫,刻诊:口苦,低热怕冷,口腔溃疡,精神差,疲劳无力,舌淡红苔白,脉弦弱。追问病史,初为外感,发热恶寒,几天后出现口苦咽干,疲劳无力,纳差,
0
0
0
0
血室并非胸腔之地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中血室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血室为胞宫、冲脉、大小肠等者,近日笔者拜读了8月10日《中国中医药报》祝子贝“血室为胸膈以上胸腔之地”(以下简称祝文)一文,受益颇深。然笔者认为祝文之说有不妥之处。祝文依《伤寒论》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
0
0
0
0
肠炎中医诊疗技术
肠炎是肠道炎症的泛称。根据发病的特点可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肠炎,是一种肠道黏膜急性卡他性病变;慢性肠炎,是肠壁黏膜炎症病变过程极为缓慢且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一种疾病,它由急性肠炎转化而来,腹泻为其主要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泄泻”的范畴。**病因病机**急性肠炎因饮食不节,进食生冷不洁之物,损伤脾胃
0
0
0
0
阳虚怔忡案 李恩宽运用温阳法临证经验(2)
□ 翟天宋 湖北中医药大学李某,女,33岁。患病毒性心肌炎一年,常感胸闷气喘不适,心率快,达90~110次/分钟左右,外院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190毫克/天控制心率,每次前往医院就诊,均需家人陪同。刻诊:神疲乏力,胸闷心慌,动则气喘,眼干燥不适,大便稀,一天两次,舌嫩红,苔少而薄,脉沉细数。处方:九制
1
0
0
0
湿热致痛有良方
《丹溪心法》四妙丸,由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组成,是治疗湿热下注腰膝肿痛的良方,笔者临床常以老桑枝替换其中的牛膝,用汤剂,用量:苍术、黄柏各15克,生薏苡仁、老桑枝各30克。年老体弱或湿热不重者,用三分之二量,除治疗湿热下注腰膝肿痛外,用于由湿热引起的多种疾病中都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如坐骨神经痛、肋
0
0
0
0
补散并举愈漏汗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某,女,54岁。2011年7月8日患者主因“周身怕冷伴阵发性大汗出5年,加重1个月”而就诊。既往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多年。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刻诊:精神差,周身怕冷,下肢尤甚,胸腹及肢端皮温低,时值夏季仍使用电热毯及棉被,伴周身阵发性大汗出,不分昼夜,偶有胸闷
1
0
0
0
上热下寒之下肢发冷案 李恩宽运用温阳法临证经验(1)
□ 翟天宋 湖北中医药大学编者按: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原院长李恩宽教授,对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多有研究阐发,临证之时,辨证准确,治法精当,大剂量运用附子、肉桂等辛温之品,屡起沉疴。其学生总结其医案3则,今起本版将陆续刊出。李某,女,78岁。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发冷一年
0
0
0
0
从脾肾论治腹膜纤维化
□ 孟立锋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与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相比,具有价格低廉、节省资源、操作简便及早期生存率和保护残余肾功能较佳的特点。虽然腹膜透析技术不断改进,但在1~4年内,仍有约3%~36%的病人出现腹膜超滤衰竭,而腹膜纤维化是导致腹膜超滤衰竭的主要原
0
0
0
0
合谷配太冲、人中治晕厥
□ 牛群 甘肃省庄浪县杨河乡卫生院王某,男,63岁,有高血压病史8年余,平时在家口服降压药控制血压,关节炎病史10年余,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中药制剂控制病情。询问其家属得知患者以往曾有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等病史,经家属掐人中等穴后苏醒,醒后有神疲乏力感。2011年1月16日因左侧睾丸炎在当地门诊静脉输液
2
0
0
0
胸肋屏伤推拿治疗技术
胸肋屏伤又称胸部岔气伤,是由于外伤而引起胸部气机壅滞,出现以胸部紧掣痛,胸闷不舒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多因举重抬杠,用力不匀或动作不协调损伤胸廓关节或软组织而引起的胸痛,推拿疗法对本症有显著疗效。因直接暴力造成的胸壁挫伤、肋骨骨折及并发内脏损伤等不在本节讨论之列。**病因病机**多因急性外伤,
0
0
0
0
神经性头痛针灸诊疗技术
神经性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羞明。经过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或睡眠后头痛可缓解。在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偏头风”、“头风”、“偏头痛”、“头痛”的范畴。**病因病机**本病系
1
0
0
0
活血化瘀治汗证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陈某,女,47岁。2009年6月12日初诊。每日午夜12点过后则大汗如洗,衣被尽湿。待天明则汗出减缓,夜夜如此,伴头晕乏力,心慌短气失眠。诸医皆云:神经衰弱。每日服药盈握,病情难以控制。中医诊为阳虚,予桂附、真武之类,或益气参脉之品,皆无效。观其体弱消瘦,舌淡,苔灰白,
0
0
0
0
清下消补法 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
□ 杨宏志 谢和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且危重的并发症之一。抗生素的不断进展和有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BP的临床防治水平,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加重肝硬化患者业已存在的内毒素血症是制约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采用清下消补四法二步、毒菌并治治疗肝硬化合并
0
0
0
0
异病同治愈痼疾(下)
□ 李永宸 广州中医药大学案3 肝硬化泄泻叶某,男,77岁。2005年5月8日前来门诊治疗。有乙肝小三阳病史,2005年3月发现肝硬化腹水,4月14日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查MR:肝硬化、脾轻度肿大、慢性胆囊炎;4月20日查电子胃镜:食道静脉曲张(轻度)、门脉高压性胃炎(轻度);4月10日查肝功十二项:
1
0
0
0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