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首页
标签
中药制剂
标签文章 5 篇
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
保滋堂最早由潘务庵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广州双门底开办,兼营诊病与制售成药,他根据民间治疗小儿惊风痰涎的验方自行研制出保婴丹,一时行销于世。其后,保滋堂先后在佛山、潮州、梧州等地开设分店,其保婴丹也随之销往各地,上世纪三十年代起,保婴丹远销东南亚及秘鲁、古巴、加拿大和澳大利
292
0
0
0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
相传,罗浮山百草油处方源自于葛洪,取百草之意而命名为“百草油”。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士陈伯辉在挖掘、整理古方的基础上,扬其精华、弃其糟粕,利用罗浮山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炼就了功效奇特、药性平和、内服外用俱佳的百草油。明代理学家林光在《望罗浮》中曾将百草油誉为“瑞药灵苗堪备蓄,玉
891
0
0
0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
相传,太安堂在明隆庆年间由柯文绍创立。柯文绍自幼随父学习医术,后得太医院万邦宁赠《万氏医贯》潜心研究,在故里潮州创办太安堂,以“秉德济世,为而不争”为堂训,“等一至亲,务真务精”为堂规。其后,《万氏医贯》秘本在柯氏家族世代传习,并以此为基研制出太安保儿丸、延宗丸、牛黄清心丸、白降
587
0
0
0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小柴胡制剂方法)
小柴胡的组方,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为治疗感冒、流感等伤寒疫症之主方,汉晋时期传入岭南,在民间影响甚大,对岭南伤寒疫症等具有较好的疗效。1896年唐拾义在广州荔湾区西关光瓦里开设医馆,以小柴胡等传统经方为患者治病;辛亥革命后医馆扩建为唐拾义大药厂,并以孙中山先生所
955
0
0
0
几个名方的详细制法
补血第一方:四物汤有“妇科养血第一方”美名的四物汤,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见于晚唐医书,后被载于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物汤是补血汤,且见效快。【组方】熟地18g、当归18g、白芍15g、川芎9g【功效】 补血活血,润肤养发,改善面色苍白、肌
546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