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4999 篇文章
筛选
经方临证三要素
《伤寒杂病论》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其中《伤寒论》实载113方,《金匮要略》实载262方,除去其中重复之方,共计178方,用药151味。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笔者从抓主证、握病机、辨病时等方面,阐述经方运用指征及经方的扩展运用。
936
0
0
0
《伤寒论》中药功效控制论
邓中甲根据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与临证实践,总结了五种控制中药功效的因素,即配伍环境、用量、炮制方法、剂型以及服药方法。单味中药的成分复杂,药物功效多样,临床应用当中影响药物功效发挥的因素众多,所以研究中药时,适当运用功效控制方法尤为重要。
704
0
0
0
名医名方
张志明:凉血消疕汤
中医“白疕”,证属血分瘀热者。本病多属现代医学的银屑病。症见皮肤多发红斑,边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瘙痒明显,抓之可见点状出血,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数或弦滑。张志明凉血消疕汤清热凉血消瘀,祛风通络止痒。
1245
0
0
0
秦伯未常用退热十法
秦伯未常用退热十法:发汗退热法、调和营卫退热法、清气退热法、通便退热法、催吐退热法、和解退热法、表里双解退热法、清化退热法、清营解毒退热法、舒郁退热法。
565
0
0
0
巧用诃黎勒散治阴吹
阴吹指妇人阴中时时有气排出,且气出有声,如谷道转矢气状。此患者除阴吹症状外,别无所苦,根据其舌质淡苔薄白,考虑为脾胃气虚,马元起果断采用诃黎勒散治疗,收到立竿见影效果。诃黎勒散具有调气固肠之功效,主治肠虚不固而致的气利,诃子具有敛肺、涩肠、下气之功。
585
0
0
0
鬼箭羽治病验方
腹内包块:鬼箭羽6g,赤芍9g,红花9g,赤木3g,水煎服。经闭,瘀血腹痛:鬼箭羽9g,丹参15g,赤芍12g,益母草30g,香附9g。水煎服。月经不调:鬼箭羽茎枝15g。水煎,兑红糖服。血崩:鬼箭羽10g,当归10g,甘草10g。水煎,日服2次。肾炎:鬼箭羽茎皮60g。水煎取汁
695
0
0
0
名医名方
毛德西治颈肩腰腿痛“三味方”
毛德西临证推崇经方、善用经方,以经方简而效特点,经临床应用总结,制定“三味方”数十首,并善用“三味方”治疗疑难杂病。今特介绍其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味方”20首:三藤汤、三草汤、颈椎方、腰椎方、上肢痛方、下肢痛方、肩背痛方、腰肌劳损方、三味虫类方、黄芪赤风汤、肢体麻木方、肢体痉挛方…
1703
0
0
1
应用《伤寒论》少阴病方治疗心血管病心得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慢性肺心病,附子汤治冠心病,通脉四逆汤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少阴病为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危重阶段,其虽有寒化和热化之分,但以寒化证为少阴病本证,故少阴病脉证总纲为“脉微细,但欲寐”。治疗少阴寒化证的方剂,大多以附子为主药。
1200
0
0
0
张志远:重剂黄芪起沉疴
黄芪味甘,微温,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善治诸虚羸弱之证。过早搏动方用益气复脉汤。单纯性肥胖方用益气消脂饮。臌胀方用益气五苓散。重症肌无力方用黄芪胆星正睑汤。
680
0
0
0
李佃贵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经验
体重下降、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持续性心动过速,多超100次/分钟,自觉心悸;部分患者可有房性期前收缩、房颤等心律失常,可自觉心慌;多紧张、焦虑、失眠、易怒等;手抖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多汗、不耐热;女性可有月经周期改变;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
660
0
0
0
名医名方
张士舜:消结节方
张士舜消结节方,主治结节病。广泛应用于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组成:王不留30克,白英20克,牡蛎15克(先煎30分钟),三棱10克,莪术10克,白芥子10克,醋北柴胡10克,黄芪10克,炙甘草5克。
7149
0
0
4
玉女煎加减治疗口干乏力
阴虚火旺型消渴(西医称为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则:养阴清热生津。方剂:玉女煎加减治疗。10天后二诊:精神状态明显好多了,面色、口干、乏力明显改善,唯双眼视物模糊改善不明显,最近空腹血糖控制亦可,自测空腹血糖:6~7mmol/L。嘱再按原方服用10剂。
968
0
0
0
附子、乌头与天雄
种附子于地里,当年偶生块根旁立者名附子(子根),原种的附子则成为乌头(母根),形如乌鸦之头故名之,春生新附即采其母。张仲景治关节不可屈伸、手足逆冷不仁、周身疼痛而灸刺诸药不能及者,皆用乌头,是径取其宣痹、升出、散风之力。附子味辛、甘,大热,有大毒,属阳中之阳,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
3117
0
0
0
从传染病病程角度理解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汤是张仲景治疗感染性疾病发展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一张底牌,其出现在厥阴病篇中的意义即在于此。麻黄、桂枝治太阳病;石膏、知母治阳明病;黄芩、白芍治少阳病;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为干姜苓术汤,治太阴病;玉竹为强心药,治疗心衰;天冬起抗炎作用;生麻为解毒药,具有抗感染
1341
1
0
2
腋汗症
黄连解毒汤对于上、中、下三焦火势,效果不错,但对于这种纯粹心经热盛,迫汗外出的,病人又容易口干,口腔溃疡,尿黄赤,用导赤散更为合适。导赤散,清热利尿,导心火从小便出,病人身上的浊液纷纷出下窍,而不会从腋下冒出。
814
0
0
0
不消脂肪而肥胖自减
传统中医认为,脾胃如同锅,肾中阳火就像灶下的火,灶下燃料火充足,锅内水谷就能够变得好消化,方便身体吸收。所以中医在治疗很多营养物质代谢不好、吸收不良时,从脾胃论治效果不理想,必须要从肾中去找原因。锅中的菜炒不熟,是不是锅下火太小了?冷锅如何腐熟食物,如果命门火力不足,如何燃烧脂肪
1085
0
0
0
不消炎而火退
治疗上火发炎最好的办法,不是选用最强的下火药,也不是不断地寻找最厉害的抗生素,而是提高身体的正气,提高抗感染的能力。如果你正气足,随便开一剂导赤散,都能把你的尿道炎、膀胱炎治好。正气不足的话,即使八正散下去,不单杀不了炎症,反而把正气搞得更弱,把急性炎症变成慢性炎症,缠绵难愈。
711
0
0
0
不利水而肿消
为何红参、附子,加上黄芪三味药,就把水肿消了?中医看到水,更要看到水背后的气;看到阴,更要看到阴背后的阳。用制阳光消阴翳之法,红参强心脏阳光,附子强命门阳火,黄芪补中焦大气,红参、黄芪、附子,上中下三焦阳气并补,让周身阳气振奋。
792
0
0
0
不止咳而咳止
水果营养好,维生素高,没有错,但是对于脾胃虚寒,甚至睡觉还流口水的人来说不适合吃。胡椒猪肚汤,把姜的量加重,就是温中健脾汤。小美的咳嗽是因为脾胃虚寒,土不生金,这猪肚入脾胃,配合胡椒、生姜,能温中散寒,起到培土生金的效果。脾胃气足,肺气就会起来;肺气起来,肺部的寒气就会消散。
976
0
0
1
不润肠而便通
提壶揭盖,常规的思路是通过宣肺来利小便,就像揭开茶壶的盖,茶壶里的水就会很快流出来,把茶壶盖闭紧,茶壶的水就很难倒出来。宣肺同时还可以通大便,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这都是提壶揭盖法。对于第二种宣肺通大便的办法,人们知道的就比较少。
728
0
0
0
746
747
748
749
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