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经方临证三要素
《伤寒杂病论》之方,被后世誉为“经方。”其中《伤寒论》实载113方,《金匮要略》实载262方,除去其中重复之方,共计178方,用药151味。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笔者从抓主证、握病机、辨病时等方面,阐述经方运用指征及经方的扩展运用。
936
0
0
0
《伤寒论》中药功效控制论
邓中甲根据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与临证实践,总结了五种控制中药功效的因素,即配伍环境、用量、炮制方法、剂型以及服药方法。单味中药的成分复杂,药物功效多样,临床应用当中影响药物功效发挥的因素众多,所以研究中药时,适当运用功效控制方法尤为重要。
704
0
0
0
秦伯未常用退热十法
秦伯未常用退热十法:发汗退热法、调和营卫退热法、清气退热法、通便退热法、催吐退热法、和解退热法、表里双解退热法、清化退热法、清营解毒退热法、舒郁退热法。
564
0
0
0
应用《伤寒论》少阴病方治疗心血管病心得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慢性肺心病,附子汤治冠心病,通脉四逆汤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少阴病为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危重阶段,其虽有寒化和热化之分,但以寒化证为少阴病本证,故少阴病脉证总纲为“脉微细,但欲寐”。治疗少阴寒化证的方剂,大多以附子为主药。
1200
0
0
0
李佃贵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经验
体重下降、消瘦;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持续性心动过速,多超100次/分钟,自觉心悸;部分患者可有房性期前收缩、房颤等心律失常,可自觉心慌;多紧张、焦虑、失眠、易怒等;手抖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多汗、不耐热;女性可有月经周期改变;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
660
0
0
0
从传染病病程角度理解麻黄升麻汤
麻黄升麻汤是张仲景治疗感染性疾病发展至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的一张底牌,其出现在厥阴病篇中的意义即在于此。麻黄、桂枝治太阳病;石膏、知母治阳明病;黄芩、白芍治少阳病;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为干姜苓术汤,治太阴病;玉竹为强心药,治疗心衰;天冬起抗炎作用;生麻为解毒药,具有抗感染
1341
1
0
2
顾植山:2020庚子疫情回顾与2021辛丑五运六气分析
2021辛丑年春预防新冠病毒顾植山方:生地10~15克、竹叶10~15克、泽泻6克、桂枝6克、干姜6克、北五味6克、苍术1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此方以《汤液经法》大补肾汤为主,方中桂枝、干姜、五味子是小补肝汤,可助春生之气扶阳抗寒。
4503
0
0
0
必须牢记中医临证九大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在治疗思想的指引下产生的,对临床立法、处方、用药、善后、调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包括:防微杜渐、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标本先后、治病求本、因势利导、协调阴阳、正治反治、攻补兼施、适事为度。
2475
0
0
0
治疗中风病必学的10首续命汤
对于中风,唐代医家孙思邈从临床特征上将中风分为偏枯、风痱、风懿、风痹四种类型,主要病因就是风邪。续命汤方药囊括多首经方,扶正祛邪,内通外透,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不仅治疗中风,而且可以治疗外感、内伤、皮肤等临床各科病证,应用范围很广,潜力很大,有待挖掘和发扬光大。
7562
0
0
2
什么是伤寒论气化学说?
伤寒论有很多学派,气化学派是比较独特的一派。大家比较熟悉的代表有张志聪、张令韶、陈修园、黄元御、唐容川。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标本中气。每一经里面有本气、有标气、有中气。本气代表了本经的主要问题、关键的气化特性,标气代表了相对次要情况;中气在表里两经之间起谐和作用。
2743
1
0
2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