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首页
标签
中药煎煮服法
最全的中药煎煮、服法专栏
标签文章 17 篇
服用中药需要注意的事项
汤剂一般情况下宜温服,也就是说药液晾至30℃~40℃时即可服用。解表、祛寒和活血通脉的药液应趁热服下;治疗热性病的清热解毒药和止吐类药,可以待药液冷却后服用。服药剂量一般每次以服用150~200mL为宜。发热患者服清热解毒药时,药液可稍多些;儿童和危重患者,服药量应少些。
674
1
0
0
中药买回家,如何煎煮才正确
家庭煎药一般多选用砂锅,这是因为其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锅周保温性好,水分蒸发量小,但缺点是其孔隙和纹理多,易吸附各种药物成分而串味,一般日杂店都有的,在网上买也可以。此外还可选用紫砂药壶,其内胆的紫砂材质,表面光滑、结构紧密、透气性强、易于清洗也不会留下药味、还具有保鲜功能
745
0
0
0
苓桂术甘汤加泽泻降血压,泽泻煮法有讲究
苓桂术甘汤治水饮,血压升高,加桂枝一倍,疗力不佳,根据《金匮要略》加泽泻15~30克。煮法亦需考究,方中含有泽泻,血压稳定,只煮10~15分钟;超过正常值,要煮30~40分钟,才能达至施治标准。
2411
0
1
1
中药煎煮与服法
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一、煎药容器以砂锅为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不锈钢锅更次之,严禁用铁器。二、中药入煎前一般应先用水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防止煎干、煮焦。三、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
2402
0
0
0
麻黄汤的服药注意事项
麻黄汤的煎服法“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医宗金鉴》称麻黄汤为千古发汗之峻剂,但是方后注里边提到的“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不管是麻黄汤还是桂枝汤,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患者
4929
0
0
0
《伤寒论》方的煮药时间
方药煎煮方法是直接影响方药疗效的重要因素。《伤寒论》对每一方剂的煎煮法都有具体要求,用水多少,煮取多少,先煮后煮,方后注中皆有规定,这些内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惜乎后世学者在研究《伤寒论》时,对此多有忽略。笔者对此作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作为此文。
4579
0
0
0
脾胃大师李东垣教你服中药
《难经》曰:“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东垣根据疾病的性质,处以适当的方药,为更好发挥疗效,还常规定了方剂的温服与凉服。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与清暑益气汤后,都注以“大温服”。此二方皆为长夏湿热损伤元气而
1059
0
0
0
如何煎药服药?
中药煎煮的方法是否适当,关系到其药效。药材煎煮前如何处理?煎药用具及用水如何选择?煎药火候、时间如何把握?煎煮要不要加盖?药液都要温服?……为了大家能正确煎药,正确服药,下面给大家介绍中药煎煮的几个注意事项: 1 煎煮前药材处理清洗 煎煮前一般无需清洗。如果草药中有
651
0
0
0
中药该如何煎和服?
首先,我们煎药的器具最好使用砂锅或搪瓷锅。一是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二是因其导热均匀,保暖性好。切忌使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因为金属元素本身也具中药的某些性效,恐与病情不合。另外这些器皿表面常覆盖有一层氧化物,可能会与药液中的药物成分发
771
0
0
0
麻黄煎法,中药教科书与伤寒论比较
毫无疑问,麻黄属于解表药。所谓解表药就是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又称为发表药。麻黄药不仅是解表药,而且是解表药的“群药之首”,是解表药的领头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中药学》教科书也把麻黄药列为第一位。领头羊,个性往往又独特又张扬,有领袖的风采,麻黄亦然,它发汗解表,宣
11860
0
1
0
应该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器具最好选择瓦罐、砂锅类器具,因为这类器皿的材质稳定,导热均匀缓和,不易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影响药物的合成与分解,故从古至今一直被沿用。另外,还可以选搪瓷、不锈钢、玻璃等材质的器皿。但是要禁用铁锅、铜锅和铝锅煎药,因为这些材质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
492
0
0
0
《伤寒论》中特殊煎煮法与服法小结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分别为112方、179方(除去重复),以汤剂居多。仲景在每首方后面,总是不厌其烦地写明煮法与服法,是因为不仅关系到进入人体的药量,而且直接关系到药效。一、一般煮法1.口父 咀。即将药碎成小块,有利于煮出药味,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这只在桂枝汤
4474
0
0
0
大人和小孩的中药,分别该怎么喝?
1 中药给药时间中药给药时间要根据病情需要、药物的药性特点以及是否刺激胃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效。清代名医徐灵胎就认为,给药时间“早暮不合其时……不惟无益,反能有害。”沈师在临证时给病人处方后,都要详细交待服药方法,现将有些药物的特殊
826
0
0
0
不同的疾病应该采用怎样的煎服法?
煎服法是决定处方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历代医家对此颇为重视。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中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夫烹饪禽鱼羊豕,失其调度,尚能损人,况药专以之治病,而可不讲乎?”现在大部分人熬中药,多煎煮两次,并将两次药汁混合分服。而古人则根据病情决定
850
0
0
0
快来学习《伤寒论》药物煎法
煎法,即对药物的煎煮方法。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如徐灵胎谓:“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张仲景论煎服法独具匠心,如先下入煎、后下入煎、分煎合服、煎煮丸药、麻沸汤渍、去滓重煎、米熟汤成、加酒同煎、加蜜同煎等法。煎煮之法与药效关系密切,值得深入
1343
0
0
0
中药疗效不好?可能是你的服药方法不对
服药方法,先辈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和立论。沈括《良方》自序中记载“予尝论治病有五难,辨疾、治疾、饮食、处方、别药,此五也”,并言“古之饮药者,煮炼有节,饮啜有宜。”《神农本草经》也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后食。”葛洪谓:“服治病之药,以
775
0
0
0
中药汤里的沉淀物能喝吗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了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喝中药来治病。但煎好的中药汤剂盛在碗里,其底部常有泥糊状的沉淀物。那么,这些沉淀物究竟能不能喝呢?专家来为我们解答 中药汤剂沉淀是何物人们在服中药的时候常发现一个现象,煎好的中药汤液其色浑浊,而放温后碗底会有泥糊状的沉淀物
3797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