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国医大师阮士怡的标本兼顾辨治失眠三法
顽固性失眠患者多伴有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胃肠病、糖尿病等疾患,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中重要的病理环节。阮老师认为,对于合并症较多的患者要首先解决血管的问题,抓关键点,做到治病求本具有软坚散结功效的中药复方可降低高脂动物模型的胆固醇,减轻微血管退行性病变\
932
0
0
0
化解脾胃病中瘀的经验
对于气虚血虚、因虚致瘀的脾胃病,则当注意补法的运用和药物的选用。气虚行血无力而见瘀血者,宜益气健脾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以四君子汤、四物汤等方加减治之,冀以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之类药物,补益脾胃之气以助运化,并用当归、白芍、川芎等药
2885
0
0
0
胡希恕先生讲古方何以治今病
中医说的这个“伤寒”,不局限于伤感外寒,它是广义的,凡是这样热病之属,都叫伤寒,是拿出这么一种病,而用《汤液经》各个方剂,征引很多。中医它是通过实验来的,一切的方法规律,一律像王叔和所说的这个是“真方,有神验者”,有神效者。都是通过实践的结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事实。
505
0
0
0
国医大师刘尚义讲解十枣汤
十枣汤中医主治悬饮、支饮、水肿,症见饮停于胸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滑数,属于实证者。西医肝硬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可参考此方
2368
0
0
0
详解《伤寒论》栀子汤类方证
栀子生姜豉汤【组成】栀子(擘)十四个,香豉(绵裹)四合,生姜五两。【用法】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二服。方解:此于栀子豉汤加止呕逆之生姜,故治栀子豉汤证而呕逆者。【解读】本方证属阳明太阴合病证。
4177
0
0
0
小儿大便前干后稀的思考
现在的小儿,特别是有大便前硬后溏的小儿,大多都有晚上进食过多或喝夜奶的习惯。晚上吃得过多,晚上脾胃本应该休息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消化工作,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增加,就容易出现盗汗,睡眠翻动不安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容易踢被子,然后导致腹部受寒,引起“胃中冷”。
1227
0
0
0
抓主症用好这5首经典方
桂枝茯苓丸本方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组成。使用本方的主症:左少腹(脐的左下方)按之悸动而痛,脉右寸浮而涩,左关弦细涩。
1703
0
0
0
从舌象判寒热
正常人的舌质应该是淡红色,如果舌质淡白,往往说明人血虚或体内有寒。有的女性气血不足,舌质就会变成惨白色,这说明身体需要补血了。淡白舌就是舌质的颜色比正常人浅淡,又叫做舌淡,主要是红色的色度值下降,这在中医里面,多主虚寒证或气血两虚。
3178
0
0
1
对“引火归源”法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的探讨
头痛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其病理变化亦很复杂,但头为诸阳之会。主一身之阳的督脉又上达巅顶,其支脉络于肾。故肾脏的阴阳失调,尤能引起头痛。若肾阳衰微,阴寒过盛,逼阳上越,即命门虚火上冲于脑而引起头痛。陈修园《时方妙用》载:“肾虚头痛,诸药不效,宜加味左归饮,如命门火衰者用八味汤”。
1410
1
0
1
“抓主证”是用经方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临床巨著,它总结了六经病证的基本规律,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对于每一经病证以及每一个方证都厘定出了主证、兼证、变证及夹杂证的层次,为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425
0
0
0
沈氏女科12种妇女病家传秘方
痛经不论寒、热、虚、实,总以“不通则痛”为基本病机。宫寒和肝郁常是不通的主因,故止痛经常要抓住温通和解郁。桂枝10g,炮姜10g,香附10g,赤、白芍各10g,乌药10g,柴胡10g,玄胡10g,川楝子10g,鸡血藤15g,晚蚕砂(包)15g,三七粉(冲)3g,琥珀粉(冲)3g。
945
0
0
0
经方”配“时方”运用经验
小青龙汤堪称治疗内有水饮的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于寒证者最有效的处方。使用本方,辨证关键,是咳痰清稀,如泡沫状,咽喉不红,这是“肺有寒饮”最重要的体征。如见咳痰清稀,或干咳无痰,咽中搔痒,咽喉不红,舌淡口不渴者,多是寒邪闭塞于内,不论时日多久,仍须用小青龙汤大力宣发。
1046
0
0
0
治疗口苦的绝佳方药
治疗口苦有疏肝理气、疏利胆汁,方宜疏肝散;药宜柴胡、桑叶、白芍、制香附、郁金、青皮、金钱草、海金沙、牡丹皮等。和调要点:该证为脏腑失和,肝胆气郁,失于疏泄,胆汁外溢而口苦;治宜疏肝理气、疏利胆汁;药宜疏肝、理气、利胆等药对合用
4546
0
0
0
古典中医夜读系列
夜读经典:气味阴阳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论》精读内经,此句甚是令人玩味。各家注述亦不尽相同。此句若明了,则【气味阴阳,药食治则】之大义尽知也。但要真切的弄懂这句话,必须先理解本章的一段上文:“水为阴,火为阳
1709
1
0
1
王清任少腹逐瘀汤
阳瘘(气血瘀滞,精窍不畅型)治宜活血散瘀,和畅气机,宜通精窍。少腹逐瘀汤去干姜、川芎、蒲黄,加枸杞子15克,香附、仙灵脾各10克,柴胡、枳壳各6克为主治方。
16286
0
0
1
新安王氏内科辨治便秘经验
便秘无论虚实寒热,都存在腑气不通这一病机,故临证多配伍疏通腑气之品,如制香附、炙柴胡、陈枳壳、制川朴、花槟榔、莱菔子、炒枳实等药。香附、柴胡尤宜于肝郁日久,气机阻滞,波及肠腑之便秘;枳壳、槟榔、莱菔子、枳实等为理气通腑常用之品,可使脾升胃降,气机畅达,肠腑通畅。
670
0
0
1
胡希恕、冯世纶两位经方大师治疗癫痫的经验
癫痫,临床中若仅伴有口干口苦、心烦、头晕、胸闷、纳差、耳鸣等上热之症,此为半表半里阳证,即少阳,则有小柴胡汤方证、四逆散方证等之机会;若同时见到四逆、乏力、胃胀、尿频、大便溏或干等下寒症状,则为半表半里阴证,即厥阴,则有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等之机会
3248
0
0
1
常见病分型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思路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多由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发,表现为腰骶部酸楚疼痛,活动不便,或痛连项脊,或下肢关节肿痛,痛呈游走性,晨起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病变X线表现多不明显,常需CT确诊。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治宜祛风化湿,散寒通络。药用秦艽、独活、土茯苓、薏苡仁各20g,羌活、威灵
1598
0
0
0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
强直性脊柱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明显型,有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不同;二是隐匿型,有气血两虚、肝郁肾虚、脾湿肾虚、脾肾两虚之分。强直性脊柱炎在早期就有疲乏、消瘦、贫血、低热、关节痛等症状,往往未被重视,在受外伤、过度劳累或感染之后易诱发
2077
0
0
0
陈苏生老先生四煨汤治疗慢性腹泻
四煨汤方药:煨葛根6克 煨防风6克 煨肉果6克 煨木香6克方解:葛根入阳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即升清降浊;防风辛以散肝、香以舒脾、风以胜湿;木香行气导滞,平肝和脾,乃“郁者伸之”之意;肉果温中行气,暖胃固肠,即“寒者温之”之谓也。
504
0
0
0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