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班秀文:从太阳经辨治妇科病
学界多识,太阳经主人一身之表。外邪侵犯太阳则见头项强痛、恶寒、脉浮等。膀胱经为太阳之腑,太阳经证不解,邪热内传膀胱,邪热与水或血搏结,就有太阳蓄水证或蓄血证之变。国医大师、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班秀文认为,妇女以血为主,月经病变,其因虽多,但经者血也,故治月经病不离经血,凡属瘀积
584
0
0
0
《伤寒论》腹诊总结
腹诊是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腹部的望、闻、切等方法,取得一系列的客观征象,亦称腹证或腹候(以下均称腹候)。每个腹候具有特定的中医辨证意义,从而为诊断提供了依据,并指导治疗。腹诊的内容在《内经》、《难经》中就有许多记载,至《伤寒杂病论》,腹诊内容大为丰富,且与辨证论治密切结
13462
1
0
4
刘渡舟:以小柴胡汤为例,揭秘伤寒与本经
小柴胡汤在仲景方中是一个疗效显著、使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方剂,后人对此评价很高,同时位列中医“七大名方”,而且在此方的基础上演绎出了不少的有效方剂。中医泰斗刘渡舟教授认为仲景用小柴胡汤参考了《神农本草经》。此话何以见得,且听参加过北京“全国高级中医研究班”的著名医家朱炼之娓娓道来!
2786
0
0
0
特异性方证之真武汤的解析应用
原文《伤寒论》第316条:少隂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欬,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伤寒论》第82条: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其人仍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瞤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主之。
1991
1
0
1
叶橘泉经方治胆病经验
一、 胆囊炎,胆结石临床上,胆囊炎常与胆结石同时存在,亦有因感染而引起胆囊炎而无结石者。其症常突然发作右上腹疼痛(胆结石则常为阵发性绞痛),放射至右肩胛部。其急性发作常伴有恶寒,身热,血中白细胞增高,恶心,呕吐,或出现黄疸等症状。慢性者常时发右上腹疼痛,口苦,泛恶,纳呆等。胆
2494
0
0
0
倪海厦:论甘油三酯升高
我们平时听病人说身体有病,三高,是指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这甘油脂是在血液中的,通过小便又排不出去,身体又不能利用它,所以它在身体里面很容易附 着在血管壁中,若心力不足,慢慢会形成血栓。前几节课给大家说过,人体疾病,其中就包括血管里面流淌的血液,都是人
11289
0
0
1
蔡长福:谈三高症
所谓的三高症就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今天我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谈谈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思路。第一证——葛根汤和白虎汤我当初治疗一个妇女四十几岁,脸泡脸肿脸大,口臭,上下眼皮肿大,有时突然脸红发烫发热,过半天就脸红脸烫会自动消失。时间一久脸上乌云连片,满脸都是麻雀斑,人未
3455
0
0
1
胡希恕经方医学:太阳病、少阴病
一、太阳病总结太阳篇总结(胡希恕讲解)仲景这个书啊,他在头一章,太阳病篇笔墨费得相当地多,全书共计112方,咱们讲过的方大概是74个,我数一数,可见在全书一半还多了呢!112方吗,这就占了74方。那么这个书,他对太阳病怎么说的,我们根据这个书来略略地谈一谈。我们看这个
4515
0
0
0
乌梅丸衍化三方,治疗痢疾、血脂、蛔虫
一、乌梅固肠汤药物组成:乌梅、当归、地榆、白术(土炒)、白芍、党参各15克,川黄连、黄柏各10克,炮干姜、熟附片、炙甘草各8克,炙黄芪30克(即乌梅丸去细辛、桂枝、蜀椒,加白术、白芍药、地榆、黄芪、甘草)。煎服方法:上药混合,加水600ml,以文火煎至250ml左右,药渣
745
0
0
0
王三虎:我用中药治疗母亲的冠心病
讲一个在我母亲身上成方,其后得到反复验证的加味瓜蒌薤白半夏汤证。大家都知道,治疗冠心病,张仲景的瓜蒌薤白半夏汤非常知名,但是我觉得,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活血化瘀风靡全国,以至现在泛滥成灾的时候,我们大家似乎觉得瓜蒌薤白半夏汤的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也就不够了。我在四医大这十几年时
1629
0
0
2
徐书治痤疮:脉为中心,经方为龙头,专药画龙点睛
今晚在此与诸位说一说我治疗痤疮的一点体会,欢迎各位老师拍砖。在开讲之前,先说一下我治疗皮肤病的几个观点:1.内科是中医各科的基础。只有内科的功底深厚了,其他各科的治疗才能有很大的突破。2.皮肤科有特殊性。这与皮肤的外在防卫功能有关,比如湿疹,急性期流水比较多。我有过教
2030
0
0
0
方剂中用药比例的重要性
组方中药量大小的变化可改变其功效,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临证遣药组方时对药量应严格要求,不得违其规律而施。常见的规律归纳如下: 药量大者为君,把持主体功效在一首方剂中药物用量大者为君早有古训,君药是针对主要病因及主症而设,突出其药量以确保主治方向。如麻黄汤中麻桂
1776
0
0
0
张锡纯对小青龙汤的一些观点
小青龙汤原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汤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炒也)令赤色;若渴者,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
1339
0
0
0
门纯德:桂枝汤不常想到的用法
【组成】桂枝9g,生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用法】水煎服,服后进少量热稀粥或开水,覆被取微汗。【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方义体会】本方为仲景群方之魁,冠太阳病众方之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
670
0
0
1
刘保和:实证血瘀(血府逐瘀汤证)如何“抓主症”?
怎样确认瘀血证?对瘀血证的判断可分为主症与佐症两方面。主症:①脉涩。这是瘀血证的必备脉象。②诸症活动时减轻,休息时加重,尤以夜卧时明显。③疼痛局限而非弥漫,为深压痛或敲击痛。在腹部多现深压痛,在胸、背、腰部多现敲击痛。佐症:①病程较久。生大气或受较重外
1826
0
0
1
浅谈运用经方的治疗心得
张步桃,台湾著名伤寒学家、中医教育家。著有《伤寒大论坛》、《张步桃医方思维》、《张步桃解读伤寒论》等专著。我个人研究《伤寒》、《金匮》,差不多30多年了。我的《伤寒论》念了大概有5000遍吧!所以我出门在外是很少带资料的,给我什么题目,我就讲什么题目。但有时侯一个题目就可以讲
668
0
0
1
冉雪峰:以“气化”理论理解“三阳经”
冉老认识《伤寒论》以“气化”思想贯穿始终,具体在“六经”中的认识如下。 太阳《伤寒论》中尤其重视《太阳病篇》,冉老曰:“太阳为伤寒第一层,治之当后无余事,治之不当后变化难极。”《太阳病篇》也最能体现其气化思想。太阳为寒水之经,本寒而标热,中见少阴之热化。
1024
0
0
1
胡希恕运用经方的方法:辨病位、辨病性、辨方证
已故名医胡希恕先生是公认的经方大师,毕生沉酣仲景之学,兼受汤本求真的影响,临床善用经方,近于出神入化,被誉为“经方学派的大师”。名医刘渡舟先生曾赞誉他:“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
2528
0
0
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怎样判定太阴病前已论述,里证亦有阴阳二类,《伤寒论》谓为阳明者,即是里阳证,而谓为太阴者,即是里阴证。主提纲: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是说病在里,胃虚饮聚,故腹满而吐、食不下,胃肠之里不但有寒饮,
1731
0
0
0
肿瘤常用经方
经方治癌的优点:几乎无痛苦,副作用极少;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一、炙甘草汤理虚方——“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六)1、甘草疗瘦本经:长肌肉。《外台秘要》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羸瘦。《伤寒论》
2695
0
0
0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