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4999 篇文章
筛选
还中医药理论本来面目
□ 顾植山 安徽中医学院教授●近现中医药理论创新和科研发展缓慢的症结,主要在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和准确认识,尤其是对中医药文化中最核心的天人相应思想和阴阳五行理论的曲解。●中国古人观察日影和昼夜的长短就会产生阴阳的概念,五行是对不同时段的五类自然气息的概括和表达。二者讨论的是自然变化
0
0
0
0
丹参配降香 治疗并发症药对(8)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四)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来源 经验药对。应用 丹参,入心包络而破瘀,《别录》言其“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降香,《本经逢源》曰:“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滞。”二者合用,辛香疏络,活血通络,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心脉瘀滞不畅或合并冠心病者。心得 心脉瘀滞不畅临床常表现为胸闷
0
0
0
0
中西医结合治疗超级细菌感染案(4)
□ 刘东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刘倍吟 刘倍均 甘肃中医学院2010年11月3日四诊:患者服前药2次后,精神渐佳,夜间体温正常,晨起体温37.4℃,后全天体温正常,上半身微汗出,扪皮肤湿润,以头颈部显著。咳嗽、咳痰明显缓解,痰质清稀,色白,量中等,易咳出,右下肺呼吸音
0
0
0
0
小议轻可去实
□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笔者临证36年,辨证论治用药常以小剂量收效,常研讨“轻可去实”之精意,感想颇多。病之成因实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或“留而不去,其病则实”。但实是邪气实,虚是正气虚,若用药攻邪,攻剂过重,可伤正而致邪陷。医者常云:“病来如奔马,病去如抽丝。”治病不明阴阳标本,药石杂投
0
0
0
0
红参配附子 治疗并发症药对(7)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四)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来源 《重订严氏济生方》参附汤。应用 红参甘温,大补元气,附子大辛大热,温壮元阳,二药相配,共奏回阳固脱之功。《删补名医方论》言:“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此参附汤之所由立也……二药相须,用之得当,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
0
0
0
0
中西医结合治疗超级细菌感染案(3)
□ 刘东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刘倍吟 刘倍均 甘肃中医学院2010年11月1日三诊:患者服药一剂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5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2%。痰质较前清稀,量减少,呈白色泡沫状。患者于10月31日下午咳出大量黄色黏稠痰,咳嗽明显缓解。于1
0
0
0
0
从十大规律看阴阳五行学说
□ 孟凯韬 西北大学哲理数学研究所基于“哲理数学”中“主导属明晰度”的概念,证明了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而且发现世界上还有另外七大规律,与之共计十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消长对称规律、正反相抵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渐变突变规律、分浑交替规律、顺逆转换规律、物极必反规律、三五生成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基
0
0
0
0
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技术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是一种急性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两侧对称性急性肢体或脑神经弛缓性麻痹,感觉障碍相对较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居多,好发年龄为4~6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该病的临床及病理过程多属可逆性及自限性,大多预后良好,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0
0
0
0
中西医结合治疗超级细菌感染案(2)
□ 刘东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刘倍吟 刘倍均 甘肃中医学院2010年10月30日二诊:患者服药一剂后,体温由42.0℃渐降至38.1℃,神志尚清,咳嗽较前减轻,痰量较少,量中等,呈白色黏稠状,仍不易咳出,双肺闻及少许湿性罗音。腹胀缓解,大便稀,黄色糊状,约60ml,
0
0
0
0
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论“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
□ 冯世纶 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以八纲为基础理论之方证,既涵方药,亦涵相适应的证,既有理,亦有法;每一个方证都是经过几代、几十代反复实践验证取得的经验总结。●方证对应长期应用的经验,产生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而六经辨证理论的形成,则更能正确指导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方证对应不是简单的方和证的“对号”,
0
0
0
0
产后急性乳腺炎诊疗技术
急性乳腺炎为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乳房疾病中的常见病,系由细菌感染所致。本病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妇女,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第3~4周。本病属中医学“乳痈”、“妒乳”等病症的范畴。**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肝郁气滞,疏泄失职,使乳络不畅,乳汁蓄积;产后饮食不节,嗜食肥腻,胃热蕴滞,外加火
0
0
0
0
小儿中毒型菌痢诊疗技术
中毒型菌痢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是由痢疾杆菌所致的肠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突发高热、抽搐、昏迷,或迅速出现休克或呼吸衰竭,以2~7岁小儿多见,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少数病例开始为普通型急性痢疾,1~2天内才转为中毒型。近年来本病有减少趋势。中医称中毒型菌痢为“疫毒痢”、“疫痢”、“时疫痢”。病因病机
0
0
0
0
中西医结合治疗超级细菌感染案(1)
□刘东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刘清泉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刘倍吟 刘倍均 甘肃中医学院编者按:2010年10月,我国报道3例检出DNM-1基因阳性细菌的病例。其中宁夏自治区2例,均为新生儿,在粪便中检出粪肠球菌,已痊愈出院;福建省1例,83岁老人,主因晚期肺癌已死亡。10月28日,甘肃省证实一例
0
0
0
0
临证不可忽视“饮药”之法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良方·自序》云:“治病有五难,辨证、治疾、饮药、处方、别药。”然医者每于临证,又最宜忽视“饮药”之法,而致药之功效难收。饮药主要包括药物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及煎药所用水质优劣等。疾病能否治愈,决定于医者和药物两个方面。辨证准确,处方用药合理,固然很重要,但这只是医者一方面,
0
0
0
0
脊髓灰质炎中医诊疗技术
脊髓灰质炎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小儿,又称“小儿麻痹症”。病情轻重差异很大,临床表现不同程度肌肉弛缓性麻痹。严重者可于急性期因呼吸、吞咽麻痹而死亡,多数患者可治愈,少数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以4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夏秋是最常见的发病季节,冬春两季也有少数散发病例出现。我国自上世
0
0
0
0
大黄配附子 治疗并发症药对(4) 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四)
□ 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来源 《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应用 大黄通腑排毒,去陈垢而安五脏,附子温补脾肾,二药合用排泄浊毒,温润泻下,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后期浊毒内蕴者。心得 大黄、附子温下排毒,适于糖尿病肾病晚期体质虚弱而浊毒潴留者,大黄可用酒军代替,防止泻下过度而伤正,一般酒军用量3~1
0
0
0
0
麻杏石甘汤方证解析
□ 祝子贝 河北医科大学《伤寒论》42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对于此条,伤寒注家多以伤寒发汗而表未解,且肺中因寒而蕴热为论。如尤在泾《伤寒贯珠集》:“缘邪气外闭之时,肺气已自蕴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而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笔者试论之。“太
0
0
0
0
从肝脾胃失调论治复发性口疮
□ 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口疮是指口舌疮疡或糜烂的一种病症,局部灼痛,常反复发作久久不愈。传统理论认为多有心脾积热,外感热邪,阴虚阳亢或虚阳浮越而致。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疮多发生于口、唇、舌、颊等黏膜,多由于精神紧张,熬夜睡眠不足,经期前后,便秘等诱发。肝郁化火,劳倦伤脾,饮食伤脾胃,久病多虚,脾虚
0
0
0
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诊疗技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在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一般多见于2~8岁的小儿。近年的研究均支持本病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临床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小儿以急性型较多见,约占85%,
0
0
0
0
健脾疏肝化痰法治疗梅核气案
□ 华荣 广东省中医院梅核气一词首见于宋代《南阳活人书》,其云:“梅核气……塞咽喉,如梅核絮样,咯不出,咽不下。”描述了该病的典型症状。而早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就对该病证进行了记载,其曰:“心脉大甚为喉吤。”即言喉中有异物梗阻。该篇又曰:“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恐人将捕之,嗌
0
0
0
0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