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临床治疗小便异常医案两则
张某,女,10岁半年前,突发肉眼血尿,当地医院疑为肾炎,以青霉素等治疗好转。4个月前,血尿复发,至今已4次(每月一作),且必先伴小腹绞痛。诊为气馁不摄,血虚挛痛。予补中益气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药进4剂,腹痛即明显缓解而消失,小便清澈,未见溲血
1313
0
0
0
传世名方桑菊饮
桑叶味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重庆堂随笔》卷下曰:“风温著热服之,肺气清肃,即能汗解”;菊花味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本草经疏》卷6云其“去风之要药”,《药品化义》卷6谓其“清香气散,主清肺火”;
4114
0
0
1
肝硬化腹水医案一则
本案以健脾化湿、通阳利水、行气消胀为治法,方以胃苓汤主之。因患者就诊时正值7月酷暑,故在服药期间,加清暑利湿之益元散以增协同祛湿利水之效,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上药以健脾燥湿理气之品复中焦升降气机,服用后有恶心、呕吐之象,故复诊加强健脾燥湿以利水之功。
1616
0
0
0
全身窜痛医案一则
全身窜痛确属风,但风有外风、内风,有虚而生风,有实而生风。外风宜散,如羌活、防风、独活之属,内风宜熄,如钩藤、地龙、僵蚕、羚羊角之类;虚风宜补,但补应视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去补,如气虚者宜人参、黄芪;血虚者宜当归、白芍、阿胶、生地、熟地;阴虚者宜生地、阿胶、玄参、龟甲、鳖甲;
688
0
0
1
肾性骨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肝主筋,主藏血,筋束骨,筋骨相连;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骨肉不分。骨的生长发育和运动机能,还需气血的滋养,筋、肉的协助。若肝脾虚弱,筋弱肉萎,则易导致骨折和运动障碍。
1368
0
0
1
六味汤加减治疗咽炎、扁桃体炎、喉炎……
六味汤,首见于清代喉科专书《喉科指掌》,书中以此方作为统治喉科72症的基本方。为避免与六味地黄汤混淆,后世常称之为喉科六味汤。余治疗喉痹,从经方入手,阳结者以小柴胡汤合六味汤加减;阴结者余常用麻附细合六味汤加减。
4308
0
0
0
傅青主的方子治妇科病有特色
脾为后天之本,主统血,脾虚失于统摄,冲任不固而致崩漏。固本止崩汤乃气血两补之剂,气壮本固以摄血,血生配气能涵阳,气旺血充,阳生阴长,冲任得固,血崩自止。
1692
0
0
0
大灸疗法结合四神煎治支气管哮喘
女,35岁。自幼患有哮喘,因受凉、劳累、情志不遂致哮喘发作、加重,经用氨茶碱、沙丁胺醇(舒喘灵)气雾剂、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病情控制,症状缓解,入伏后,予大灸疗法。第1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白天哮喘症状消失。夜间发作2~3次,仅用舒喘灵气雾剂即可控制。
554
0
0
0
“豨莶至阳汤”和“豨莶至阴汤”疗中风
男,56岁,先患头晕,继突然昏厥,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白唇暗,口角流涎,左半身瘫痪,四肢不温,口眼歪斜。先处以辛温开窍法,用细辛5g,煎汤化开苏合香丸5g,灌服,3小时内灌服2次,下午3时左右,逐渐清醒,并有饥饿感。继用豨莶至阳汤
799
0
0
0
治疗寒湿关节痛和肠痹证医案
用四妙丸清利湿浊,合阳和汤温补肾阳,温经解凝化湿,使寒邪尽快散发,同时推动脾肾之阳气祛邪外出。其中桂枝通心阳,鹿角片温肾阳,淡附子助阳气,全方使阳气充,阳气行,达到散寒通络的作用,最终获效。采用此法治疗,凡寒湿为主的痹症,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1329
0
0
0
十神汤治疗冬季流感
治风寒感冒,对十神汤的运用多加留意。在实践中反复揣摩体会,认为本方配伍精当,融解表散寒、疏通太阳经络与理气和中药物于一炉,既有《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又顾护胃气,汗而不伤正。凡恶寒发汗、无汗畏风、头痛身疼、舌淡苔白润、脉浮或紧,沉取有力即可用之。
1355
0
0
0
“逍遥散”完全使用手册
归脾汤或归脾丸:这是治兼心脾两虚证的辅助方剂。如惊悸、怔忡、失眠、少食等症,在本方加减扣不住的时候,用之最宜,早晚间服。六味地黄丸:兼肾阴虚,而不便在方中加熟地时多用之,有的早晚间服,有的用在本方收功立时,都是按照病的需要而定。
3220
0
0
0
12张脾胃病常用方
大半夏合大黄甘草汤本方由《金匮》麦门冬汤、大半夏汤、大黄甘草汤变通化裁而成。药用麦冬、半夏、北沙参、生姜、炙甘草、白茅根、红枣、白蜜、生大黄、参三七粉组成。具有降逆止呕,通下逐瘀之功效。
1686
0
0
0
治疗月经病的要点
余曾治一女青年张某者,月经时前时后,无一定定期,多则一月而两下,少则两月而不见,伴见清稀带下频频,腰酸如折,寡欢少乐,余断为脾肾皆虚而肝郁,方用固阴煎加减,药用:党参,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炙草,白术,柴胡,香附,川芎,陈皮。五剂而经行正常,腰痛腰酸,带下等证悉除。
540
0
0
0
各类痹症的治疗用药
额颌关节痛,张口、咀嚼困难时,用白芷、细辛有卓效;颈椎关节痛,转动不灵时,重用葛根、白芍;胸腰椎痛,伴下肢麻木、重著、酸痛者,用狗脊、续断、土鳖虫、红花;膝关节痛,活动后加重者,用全蝎;
2579
0
0
0
治疗男性不育两则医案
男,34岁,夫妻结婚1年余未避孕,女方一直未孕。处方:肉苁蓉10g,熟地黄10g,山茱萸10g,山药15g,党参10g,杜仲20g,茯苓15g,菟丝子10g,沙苑子10g,淫羊藿20g,巴戟天10g,女贞子15g,甘草6g,枸杞子10g,白术10g,山楂10g,六神曲6g。30剂
1892
0
0
0
名老中医治疗肾虚病证的医案
男,61岁。自述近6年来,大便干结难解,硬如羊屎,每5~7日一行,每次需半小时以上,苦不堪言。曾按气虚、气滞,用番泻叶、生大黄等泡水服,均罔效,便秘日益加重。药用:生地30g,桑椹子20g,生首乌30g,玄参15g,麦冬12g,当归10g,白芍12g,桃仁10g,郁李仁15g。
4112
0
0
0
紫苏散治疗胃肠型感冒的专方
紫苏散为治疗表证而兼气滞的代表方剂。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舌苔薄白,脉浮为证治要点。本方因苏叶、香附、陈皮均能理气解郁调中,所以亦可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腹疼痛,若加苏梗以理气宽中,则更为合拍。此外,苏叶尚有安胎作用,故妊娠感冒,用之亦较适宜;
1724
0
0
0
“五行相克”在临床上的运用
木反侮金指肝火偏盛,影响肺气清肃,亦称木火刑金。表现为胁痛,口苦,咳嗽,痰内带血,急躁烦闷,脉象弦数等。此时肺脏亦热,当用化肝煎(白芍、丹皮、山栀、青陈皮、贝母、泽泻)加青黛、金沸草、瓜蒌、枇杷叶,亦可暂用龙胆草、芦荟以泻火。
2426
0
0
0
“产后三病”怎么治?
女,26岁,素体阴虚,大便秘结,今产后数日不解大便,解时艰涩,大便秘结,伴颧红咽干,五心烦热,脘满胀痛,小便黄,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诊断:产后大便难。方药:增液汤合麻子仁丸加减。
1291
0
0
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