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月经病的要点

01 月经过少

有因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所致者,当大补脾胃之气为主,化源充则经自多,此法李东垣用得最好,可资参考。

如系脾虚与肝郁同见,治宜健脾与疏肝解郁并进,如此则相得益彰,此法,方约之、汪石山论之也详,《济生方》顺气为主论也很可取。

或因气滞而兼血瘀引起的月经过少,则病变重点在于肝经,以气血津液而言,则重在气血,故治疗时又当以疏肝理气和行血活血之法并用,但也须视气滞与血瘀何者为主然后用药。

因某些病例,初时气滞与血瘀同时并见,其后则瘀血症状越突出,而气滞之象则隐蔽而不显,此时仍不能纯事破,应兼以理气,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两法同用,相辅而相成。

且病变在心在肝,肝之疏泄与藏血功能又互相联系,有时则互为因果,顾此失彼皆非所宜。

若治瘀血,也当分初瘀与久积。

初瘀者,有的可以因理气而瘀去,有的则可迅速荡除。然瘀血虽为病理产物,但反过来又能成为致病之因,自当速去为妙,此亦如打仗,敌之新来,且敌势不盛,自当速哉速决,使其无喘息之机。

若瘀积日久,成有形之癥积,根深而蒂固者,又当渐消缓去为佳,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不唯欲速而不达,反致徒伤正气,变生他病,甚或变可治为不治。

再则气滞血瘀,能用和药治者,不用峻药。

叶天士“在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宜须凉血散血”之说,虽为温热病之治则,然治杂病瘀血症也如此理,在气者勿动其血,在血者急宜活血散血。

瘀去则木气复其生发之机,条和畅达,使肝奏如春之用,藏血生血之功能复,则不唯经病去,而且使人之机体生机蓬勃矣。

02 月经先期和月经量过多

不能概以热论,当再视其质之稀稠、色之红淡、脉证之有火无火,有火者宜清,无火者宜补、宜固。

一般地说,经行先期有热证也有虚证,亦有实证。

量多色紫、质稠为实,量少色红,为阴虚血热;色或红或紫,量或少或多,胸胁及小腹作胀者,又为肝郁化热;量多色淡、质清稀为气虚。

现分述如下:

热有虚热实热之分,又有肝郁化热之别。

实热者,月经超前,色红或紫红,质稠粘,心烦胸闷,面红,口干欲饮,小便黄赤而热,甚则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证由血分热盛,迫血妄行,故月经提前而量多质稠,又因冲任有热,累及心肝故心胸烦闷而面红,热盛则伤津,故口干,尿黄,大便干结。

血热盛则脉动急数而或洪或滑。

若论治法,本人经验,当以清热之法,宁静血海。

药用:川连、黄芩、生地、生白芍、槐米、地骨皮、丹皮。

虚热而致月经提前者,经期超前,色红量少,质稠粘,两颧潮红,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见心烦不寐,或见盗汗时作,治宜养阴清热。

药用:地骨皮、生地、北沙参、太子参、丹皮、炙白薇、玄参、麦冬等。

肝郁化热者,经行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红或色紫夹块夹片,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干,苔薄黃、脉弦数或兼见头昏目眩。

治法:解郁清热。

用药:丹皮、焦山栀、生白芍、黄芩、八月札、柴胡、生麦芽、蒲公英等。

03 月经后期

也应视经量之多少,色质之浓淡、稀稠,脉证之有寒无寒,气机是否调畅。

脉证寒而经色淡,质清稀而量少者宜补宜温;

量虽少而色红,甚至紫黑挟块,脉证有火者,为火极似水,热极如寒,或热灼津枯,又当清火或滋阴养血,或生其津液;

气机不畅者调其气,月经方能正常。

04 月经先后无定期

古人有专从治脾入手的,以脾主信,月经先后无定期是谓失信故也,然也并非皆如此,肝郁而肾虚者也不少见。

余曾治一女青年张某者,月经时前时后,无一定定期,多则一月而两下,少则两月而不见,伴见清稀带下频频,腰酸如折,寡欢少乐,余断为脾肾皆虚而肝郁,方用固阴煎加减,药用:党参,熟地,山药,山萸肉,菟丝子,炙草,白术,柴胡,香附,川芎,陈皮。五剂而经行正常,腰痛腰酸,带下等证悉除。

余以为:同在一身,气血之盛衰,也在不断地变换交替,虽为脾肾皆虚,有时表现为血少,因而来迟,有时表现为气虚,故又不能摄血而来早。表现不一,原因则同。

因张某腰酸如折,则肾虚可知,再加带下清稀而多,肾虚之象更明,少乐寡欢,肝郁之证。

故补脾肾疏肝理气同进,用参、术、山药、炙草者,因肝能传脾、也即仲师“当先实脾”之义,加陈皮者,因在此方中陈皮有两用,一能助参、术、炙草等以健脾醒胃,一以随柴胡、香附、川芎等以疏理肝气也。

余以为,药无定用之处,随配伍而特长。此方用柴胡者,不尽为疏肝,也为升清也。药只五剂,而诸症告愈。

05 痛 经

痛经以痛为主,但当问清是经前痛还是经后痛,是胀痛还是绞痛或者刺痛、冷痛、热痛(痛时有闷热感),喜温喜按与否,饮食喜冷或是喜热,是否一贯如此,还是最近如此等。

同时尚要问清二便情况如何,总之要仔细审察病情,要异中求同,又从同中求异,不可执一而定论。

且刺痛、绞痛、胀痛,气之流窜作痛往往较难鉴别;又如喜按拒按等,往往字面上容易懂,容易通,而临证时很难划分,有的病人,初按时疼痛加剧,似乎拒按,但稍稍再重按则又痛减,有的则先按似乎痛减,重按则又痛增。

又有的初遇热感到舒服一些,热之稍久又感不舒,这些均须细察,方可无误。

还有诸症皆为一色,然有个别见证不符,更应详察其情,以防“独处藏奸”。

06 要根据病人的职业适当考虑用药

如久处寒湿地带工作的,既要考虑寒湿为患,也要考虑寒郁久而化热化火的可能。

从事高炉前工作的人,往往多火而津伤。

长期上夜班的人,往往多阴气受伤。

肩挑背拦抬者往往伤气、伤肾。

长坐办公室的人又往往气血欠活。

这些都应当区别对待,因人制宜地用药。

07 根据不同年龄采取不同措施。不同的年龄,生理特点也不同,肝脾肾三脏的作用不一样

如少女期,因其肾气初盛,机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感受病邪容易伤及肾气,影响冲任二脉的通盛,所以青年女子以补肾为主。

此时期,女子往往天真烂漫,特别是在现在普遍生活较好的情况下,一般说情志波动较少,因而相对来说,对肝的功能影响较小,故以补先天之本为主。

中年女子,数经经、产,失血较多,且因此时妇女多有家庭,累赘较多,家务之劳,家庭纠纷等均可发生,往往情志变化大,易于激动,致使肝气郁结,故此时,治宜着重于肝,即理肝气、养肝血。

经断以后的妇女,因其肾之天癸已竭,肾气已衰,肝之气血当也不足,此时全靠后天水谷以充养,因而治重在脾,正如《河间六书》所说:”妇人意动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也。”

作者:何子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