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以生脉散为例,讲述经方继承创新之法
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怎样的?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国医大师孙光荣的学术精华吧!孙光荣认为,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平和”的方药组合,其有“三忌”。一忌在未固护正气的前提下施以大热、大寒、大补、大泻之剂;二忌过度滋腻,过度攻伐;三忌崇贵尚奇,动辄以昂贵难求、不可寻求之
1048
0
0
0
消食导滞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中,因饮食积滞所致疾病者,在儿科病中占有很大比例。饮食积滞是儿科病中最为常见的基本证型之一,或独立存在,或兼夹出现。消食导滞法作为中医儿科常用内治法则之一,主要用于消化不良、食积内停之证以及积滞引起的其他病。呕吐之乳食积滞证呕吐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证,很多疾病都可以
905
0
0
0
白癜风,中医能治疗吗?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减少性疾病,与中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癜”或“白驳风”相类似。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已载有治疗的内外治法。以后医家的论述也多不胜举。如《诸病源候论》载“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圣济总
2865
0
0
0
少腹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方剂名称少腹逐瘀汤药物组成小茴香7粒(炒),干姜2分(炒),元胡1钱,没药2钱(研),当归3钱,川芎2钱,官桂1钱,赤芍2钱,蒲黄3钱(生),灵脂2钱(炒)。处方来源《医林改错》卷下。方剂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
1987
0
0
0
何绍奇:东垣清暑益气汤
清暑益气汤系东垣方,见于《内外伤辨惑论•暑伤胃气论》。东垣以《素问》“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立论,并进一步指出“时当长夏,湿热大胜。”虚人而感暑之气,证见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动作,胸满气促,身热而烦,大便溏而频,小便黄而少,不思饮食,自汗,体重,舌淡,齿痕,苔腻口粘,脉虚大
6605
0
0
0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系列:紫苏
紫苏功能主治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呕恶,妊娠呕吐,鱼蟹中毒。一碗田螺紫苏汤竹篱茅舍周围没有闲草,用得好都是宝。有一天小指月跟爷爷俩人各背着一个药蒌,一大一小,到周围割紫苏去了。爷爷边割边问小指月,这紫苏有什么作用啊?小指月早就知道爷爷会随时
975
0
0
0
小儿病用经方效果不好时,可试试钱乙方
前言:前段时间,一个同学给我反馈,我开经方治疗的两个孩子发热,腹泻,效果不好,病人家长找到了他,他开的七味白术散,效果很好。因此,小编找到了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钱乙方选用及体会作者/来春茂笔者习用《小儿药证直诀》 方,多年用于临床,效果确切。因此深刻体会到钱乙组方配
554
0
0
0
治脾胃病常用苍白二术以燥湿健脾
笔者治脾胃病常用苍白二术以燥湿健脾,使湿去脾自健,脾健湿自化,作用广而用法多。如湿热并重,伤及胃阴者,可与石斛、麦冬、玄参同用;肝阳夹湿,目糊便燥者,可与黑芝麻同用;气虚夹湿者,可与黄芪同用。白术配茯苓,治耳源性眩晕;苍术治耳疾、夜盲多效,且去垢腻苔尤佳。湿温口甜用苍
471
0
0
0
暑湿感冒的防治用药及联合用药方案
暑湿感冒是感冒的一种,暑湿感冒一般来说发生在夏季,这个时候因为人们比较容易贪凉,比如吹空调,洗凉水澡等,就会导致暑湿感冒。暑湿的典型症状有: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或咳嗽)、头痛、头胀、胸闷不适、腹胀、腹泻、食欲不佳等。治疗原则:清暑化湿、解表和中。常用药物
3042
0
0
0
靖眩汤证——内耳眩晕案
方药组成柴胡10g,黄芩5g,茯苓15g,制半夏10g,生姜10g,党参15g,白术10g,大枣10g,泽泻12g,陈皮10g,钩藤12g(后下),天麻12g,菊花10g。用法分3次水煎,温服。眩晕平息后,可作蜜丸,缓缓调治。运用要点证属枢机不利,饮浊上犯,逆
2326
0
0
0
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思考
过敏是越来越多,荨麻疹已经成为都市人的标配。谁要是是说自己不过敏,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城里人。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个感触,自己小时候,包括身边的小伙伴很少有过敏的,为什么到了城里就容易过敏,包括在城里生的第二代。我们先来用中医的观点分析分析荨麻疹的成因。荨麻疹发作的时候,一肿一
1132
0
0
0
治疗慢性肾病,张大宁选用这六味药
小编说:慢性肾脏疾病是目前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组疾病,现代医学尚无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但中医治疗此疾病有独特优势。国医大师张大宁在五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其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常用六味中药体会。 黄芪当代大部分中医著作都把黄芪
1261
0
0
0
蒿芩清胆汤方证释义与临证心悟
蒿芩清胆汤源于《通俗伤寒论》,为清代俞根初之名著。俞根初,名肇源,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俞氏为临床实践家,著述不多,《通俗伤寒论》是其唯一的传世之作。此书自清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经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数代校勘编修初订增补,今又连建伟三订,使其内容得到进一步阐发和
1470
0
0
0
哪一个经方对应“藿香正气水”?
《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
1281
0
0
0
久病、怪病皆可从瘀论治
颜德馨先生认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并详细地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何为瘀血表现,对临床辨证论治及认识血瘀一证有指导意义,快来学习一下! 01 疑难病证从瘀论治疑难病证大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邪正混乱,而其病机则均涉及气血。笔者根据疑难病证的病程缠绵,病因复杂
2910
0
0
0
解表化湿的理气和中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是一类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主证分析: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内伤湿滞湿阻气机:胸膈满闷,脘腹疼痛升降失常: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脉浮,舌苔白腻,藿香正气散是一个很有名的常用方。这个方也出自宋代的,由政府制定的第一部成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
4674
0
0
0
阳和汤治乳核一例
余治一患者,年越三旬,育后4年患疾。双乳肿块,始左后右,先后不差半年。初按各约柿饼大,隐隐作痛,当时正值经前,用揉按热敷的方法,待经水过后能自行消散。经后肿块反渐增大,疼痛加剧,医者拟疏肝理气、化痰消结施治,方用逍遥散加减,经治1个月,痛略减轻,而肿块坚硬不软。后又四处求医,用药
783
0
0
0
提高君药疗效初探
关于君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有曰:“主药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明代医家何柏斋《医学管见》亦云:“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可知遣方的针对性是根据主诉,通过辨证论治来析取非表面、背后深层次的核心原因,也就是抓主证,洞察病机因果,解决当前主要
610
0
0
0
同称三阴三阳,意义却不相同
《素问·热论》之三阴三阳,涵盖经络、脏腑,非为经络系统独受病。其中三阳病以经络、六腑受邪为主,为阳病;三阴病以五脏精气本病为主而又受外邪,为阴病。仲景《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深受其影响,《伤寒论》之三阴三阳系统也是包含经络脏腑在内人体整个气化结构之全部,其中三阳病篇之太
599
0
0
0
颜德馨常用药对经验
相传上古有两部《药对》,一部出自桐君(见《七录》),一部为雷公所作(见《旧唐书》)。陶弘景在《药总诀·序》中说:“雷公桐君更增演本草,二家药对,广其主治,繁其类族”。先圣已经认识到,药物若孤立地看待,仅具有单纯的一般属性,可是,当它们形成一定的组合时,其整体则由于药物与药
1008
0
0
0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