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称三阴三阳,意义却不相同
《素问·热论》之三阴三阳,涵盖经络、脏腑,非为经络系统独受病。
其中三阳病以经络、六腑受邪为主,为阳病;三阴病以五脏精气本病为主而又受外邪,为阴病。
仲景《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深受其影响,《伤寒论》之三阴三阳系统也是包含经络脏腑在内人体整个气化结构之全部,其中三阳病篇之太阳病、少阳病以经络病候为提纲,阳明病以腑病病候为提纲;三阴病以五脏阴精阳气虚衰的病候为提纲,即三阳病为病在经络、六腑,三阴病为病在五脏。
《素问·热论》与《伤寒论》特点比较如下:
1
二者皆以三阴三阳为主线,即以人为本。《素问·热论》中三阴三阳的顺序和《伤寒论》中三阴三阳的顺序一样,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2
三阴三阳分三对三部,《素问·热论》中有明确论及,《伤寒论》隐喻其中。每一对阴阳之间为一体,内外、表里、出入一体,是气机流转、病情转归的要害之处。
3
《素问·热论》中三阳的主证同于《伤寒论》三阳病的提纲,三阴主证不同于《伤寒论》三阴病的提纲,后者以五脏阴精阳气的亏虚为提纲而不以三阴经的经脉病候为提纲,这样使三阴病的病机更为明确。
4
死证都是主要出现在三阴病中,同时二者皆重视胃气的重要性。
《素问·热论》《伤寒论》三阴三阳理论体系皆包括人体经络脏腑之全部,皆有经络、脏腑之用而不以其名为纲纪,独以三阴三阳统之。此不仅是认识《素问·热论》的法眼,也是认识《伤寒论》六经的法眼。《伤寒论》之所以成为经典,其不朽盖因经络脏腑皆统一在三阴三阳之下。
得天地阴阳者,得中医。
作者:王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