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的中医治疗思考
过敏是越来越多,荨麻疹已经成为都市人的标配。谁要是是说自己不过敏,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城里人。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个感触,自己小时候,包括身边的小伙伴很少有过敏的,为什么到了城里就容易过敏,包括在城里生的第二代。
我们先来用中医的观点分析分析荨麻疹的成因。荨麻疹发作的时候,一肿一大块,有的发红有的发白,痒是它的最大的特色。按部位分,发病部位在皮肤,在皮肤肯定和肺有关;按形态分,它发硬成块,这个是寒象,是水凝成冰之象,和肾有关。皮肤痒,是风象;时发时止,也是风象,风就和肝有关了。肺和肾都是把气机往里收,只不过程度有轻重不同,肺时聚拢气机,肾就是把气固定下来了。收敛和发散本来相安无事,以动态平衡的方式维持集体的正常运转。但是,由于某些原因这个平衡被打破了,收敛的只管收,发散的只管散,结果收的收的收不下去,散的散不了,僵持在皮肤,肠道等地方引起了一系列的症状。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空调冰箱的普及,加班熬夜的常态化,饮食的多样化,各种因素都导致了人体处于一种散和收不相协调的状态,导致了荨麻疹的多发。当然这是本小中医的个人管窥。
01 以散为主
具体到治病,就要看当时当景的状态。机体是收不拢还是散不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解决相关的原因就有可能解决这个荨麻疹。先举一个老医案,我们来看看。
患者女,34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突发荨麻疹,百治不效。曾经在中医院服中药9个月,略有好转,但須少则四天多则五天服伊巴斯汀(音)一片,不然痒不可忍。
初接诊时,内心惶惶,俗话说“治病不治癣,治癣就丢脸”,因为是好友介绍,勉为其难。看看人皮肤微黄白,略微偏胖,带眼镜。看看皮疹淡红色,片状与颗粒并存,前胸后背四肢发作不定,不挠则不可忍,抓挠则点变片,片漫全身,发作时不吃伊巴斯汀无法收拾,因此随身带药,正常情况三四天吃一粒,好的时候四五天必须吃一粒。
初诊,舌与脉皆无异常。我也四诊合参,可是啥也没看出来!!只好拿黄煌教授《经方使用手册》上的荆芥连翘汤聊以塞责,开方时我就明言,五剂不效就是这个方子无效,就要另外想办法。
五剂之后,毫无动静。好在还能扎针。叫患者每天来扎针,先取台湾董景初先生的驷马穴,疗效颇好,虽然有发作,但已能忍耐,唯后背较重,又取足太阳经束骨京骨,后背亦好,大喜过望,以为就此治好。谁想周六周日休息,没有扎针,又有反弹。我彷徨无计,而患者信心却足,一心求治,让人压力山大。
再四询问患者,发作特点,患者说,每次发作不定时,但每次洗澡后进热被窝必发,从冷空调间到热处易发,从热的环境进冷空调间则不发。我心有所动,马上追问:平时出汗多不多,容易出汗吗?答:不易出汗,汗亦很少!
听到此处我心中有定了。由寒而热,毛孔本该张开,但患者卫气失调,欲张不能,卫气在表攻冲,因而作痒!《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因处原方,嘱按桂枝法将息,节节如应!
这个病例就是收的太过,用麻桂剂就是开。把表打开,解除机体的收的状态。她的收的状态是在表皮,就用麻桂剂。假如是五脏处于收的状态那要用别的方剂。
02 散收并治
上个案例解除了收的状态之后,她散的功能没有报复性反弹,在我治疗的有限的几个荨麻疹中,有一种就是收的很厉害,散的力量也很大,一旦解除了收的限制,会散的很厉害,这种情况要提前预计到。在来看一个案例。
周某某,女,41 岁。2018年10月
荨麻疹七八个月,划痕性皮肤。发过几次急性的荨麻疹,中药吃过排风丸,西药是吃伊巴斯丁和西替利溱,吃西替利溱就瞌睡。后背四肢都有。反正呢该忌口的都忌口了。没什么用,后来找西医专家,专家说了一堆(这个专家不错),大意就是这个是慢性病,要终身服药。但患者吃伊巴斯丁,本来是五天吃一粒,后来就变成三天必须吃一粒,再后来就是每天都要吃。患者这个时候就着急了,因为她想到以后很可能会无药可用。所以来求治于中医
现在四肢后背为多,口干,嗜睡,有睡傻了的感觉。舌比较尖,舌质暗,舌两边红,有一点齿痕。大便每天都有,但是不成形。以前不容易出汗,现在容易出汗。
这个患者,吃了很长时间西药,西药咱也不懂,但我的理解是压制性的一个作用,现在已经压不住了,从这个推断,似乎这个病是属实性的一个病。因为是远程看病,只看了舌象,没有脉象。从主诉和用药的情况来看她有三个问题,一是热,二是湿,三是郁,第四还有一个是表气不通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荨麻疹的共性,甚至可以说是一切皮肤病的共性。
我告诉她,要我治疗必然会有一个很痒很痒的阶段,这个是发的阶段,如果有心理准备就治疗,如果接受不了就不要找我治。患者表示理解,同意。
我决定用三仁汤合麻黄桂枝各半汤又用了一半的犀角地黄汤。处方如下:
生石膏15,丹皮10,当归6,知母10,麻黄5,桂枝10
白芍10,生薏苡仁10,姜厚朴5,豆蔻3,炒苦杏仁5
防风6,浮小麦10生甘草10,首乌藤10,白鲜皮10.
7剂。
吃了三天之后,果然发起来,第四天早上因故没吃药,一天痒得不得了。连手指都痒。几乎没法开车。晚上联系我,问能不能吃一粒伊巴斯丁先救救急。这个时候正是排邪除病的好时机,岂能再让药物去压制!我让其一次吃两包,两个小时不退就再吃一包。晚上九点半吃药,十点二十告我已经消退。明天再追问,白天没有发,只有胸口有几个红点,晚上也好的。第三天再追问,只有早上右边手腕处有一点划痕。患者佩服的不得了。
这个治疗必须要料病先机,医生不把情况先说清楚,病人一慌前功尽弃。
第四天,患者右上臂外侧有红痒。而且患者又告诉我,每次荨麻疹发作阴道也痒,吃伊巴斯丁就好。做过妇科检查一切正常。这几天每天三四次,每次一两分钟。这个我判断就是荨麻疹。就像荨麻疹会发到肠道一样。
9月25 日开始服药,到12月一日,患者说天天吃海鲜和笋都没事了,基本算是治愈。随访到现在也很好。
和第一个案例比,大家可以看到,她有汗,说明散的力量很大,但是和收的功能不协调。似乎是“卫气不共荣气谐和”的状态。好了,我们把盖子一掀,里面郁积的能量一下子就爆发了。爆发不要怕,只要有预计,和患者沟通好一般是没问题的。比如一个房子里面着火了,一屋子的烟火,那我们肯定是浇水灭火,开窗通风,刚开窗子的时候肯定烟大,但是终归会散干净的。
03 随机应变
调整散与收的思路,在我而言是固定的,但用方是随机应变的。
蒋女士,女31岁。荨麻诊。起于感冒,咳嗽,喝了一个止咳糖浆,糖浆里有一味药——罂粟壳。结果马上就严重过敏,第一天眼睛肿胀,第二天嘴唇肿胀,全身红色的斑块和肿胀。西药用了地塞米松,奥络他定咪唑斯丁。药效一过就无效,只能几个小时。舌苔白厚腻,齿痕很重,舌质淡,偏嫩。
这个是肺脏收外感,正要用宣发来去邪时,一下子用药把肺脏的功能硬性的由宣发变成敛降,不能上行则四散旁流,下降的力量很大,脾脏的升清功能都影响了,所以嘴唇肿,嘴唇肿是火被郁住了。过敏后原来便秘的现在不便秘了,痔疮也犯了,这些都是气机下降的厉害。荨麻诊,我的思路很窄,就是郁者发之,以发散为主。一般用麻桂剂发表,麻黄桂枝各半汤用的多,本例不在表。虽然有红肿,但不痒。这个就非常特殊。这个已经引起脏腑功能的紊乱了。调畅气机依据舌象选用用五积散,就是原方。
开药一周,服药五天,因故回家,把药忘在外地,询问之下已经好了,未再服药。随诊一切都好。
这个也是收的太过,但是不仅仅是在表了,已经影响到脏腑了,舌象,嘴唇的象,都是提示脏腑气机的变化。至于为什么用五积散,大家看看方歌就知道了,至少我觉得和本证很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