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651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针灸界的“江湖”如何?且听分解
在先前的文章《传统中医的现代化:承淡安与现代针灸(一)》之中,我们介绍了传统针灸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承淡安先生的故事,而承先生所隶属的澄江针灸学派和其他针灸流派又有哪些故事?金华佗为您走近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澄江针灸学派代代相传的承门针灸薪火,逐渐铸成了众口称
887
0
0
0
学医是一条怎样的路
医儒相通,中医学和儒家的仁学思想息息相关,中医重视生命、淡泊名利、尊重同行等医德思想亦是道家的“谦下、不争”“贵身”“少私寡欲”等观念的体现。做事先做人,中医之道,用于医,亦可育人,学习过中医的人会发现,中医的许多理论能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产生影响,学习医术
360
0
0
0
一源多流,中医流派之争的那些事
中医学数千年历史中呈现出一源多流的现象,奠基于四大经典中医学术主干,在后世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医家。他们在学术上各领风骚、独树一帜,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而相互之间的争鸣与渗透,又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使中医理论不断完善,使中医学术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异及
3910
0
0
1
中秋与中医的关系
中秋节,始于唐朝,盛于宋,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的最早记载见于《礼记》:“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中秋节起源于先民月亮崇拜和祭月习俗,其时间从秋分逐渐固定在中秋八月十五,这其中又有秋祀秋报庆丰收服务于农时的需要。后来月亮神话和传说的加入则让中秋节有了团圆的意义,从
418
0
0
0
提到中医你会想到什么
提到中医,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中药还是针灸?西汉前,一般医家多为中医全科或兼科医生,代表医家如医缓、医和、扁鹊、淳于意等,均精通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善于应用方药、针灸、药熨、按摩等医术治病。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已记载的治病方法有灸法、砭法、药
638
0
0
0
各显神通,细数世界各地传统医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观世界多少事物,被岁月的洪流冲散,唯有空中飘荡的气味依旧,让往事历历在目。传统医学也在现代医学的冲击下,或已消散,或精进不休,今天由小编掀开历史的面纱,细数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 01古希腊–罗马传统医学约公元前500年,留下万古名
1745
0
0
0
中医是如何从脉象上诊断病的?
摸脉是一个极其用心感悟的实践体会,绝不仅仅是脉理知识的堆砌。要不然中医院校的学生都是脉诊高手了,可惜他们基本什么也摸不出来。摸脉是中医的标配,因此许多人就是在装蒜。当然也有不少人有真功夫的,比较出名的比如张玉林老师的脉法就比较传神。切脉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
1182
0
0
0
中医诊脉绝技,一切疾病,了如指掌
都说中医把脉很玄乎,其实只要你了解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把脉是为了获取什么信息,你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中医号脉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中医自古便有号脉这一绝学。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
471
0
0
0
燮理十全膏 补气又补血
燮理十全膏:熟地300克,白术225克,人参112.5克,黄芪112.5克,当归、白芍、川芎各75克,炙甘草37.5克,鹿角胶150克,龟甲胶112.5克。出自《重庆堂随笔》,为清代王秉衡所著。诸虚劳损,伤及气血,必用补法,然补亦有所道,补中兼通,方能补为所用。
6496
0
0
0
阳溪、后溪两穴配合,常用于治疗肛门瘙痒
阳溪为手阳明大肠之经穴,有清利大肠湿热,通腑行气之功,《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言其治疗“痂疥”;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亦可清热利湿,《针方六集》中也有后溪治疗“痂疥”的记载,两穴配合,常用于治疗肛门瘙痒。
1587
0
0
1
侧柏叶生发酒治疗脱发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约20多年前,作者接诊一位年轻的脱发患者,当时作者对治疗脱发尚无经验。于是,根据中药学教材所载的药物,结合中医对脱发的理论认识,随手处方。病人用药后,竟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月后头发长出,半年后头发竟然较前更为黑亮。作者从病历中索取了此方,在临床中经多次应用均有效,侧柏叶生发酒
1384
0
0
0
五脏常用药
滋肾阴:熟地黄、山萸肉、女贞子、首乌、龟板。温肾阳:附子、鹿茸、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壮筋骨: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利肾水:赤苓、猪苓、泽泻、车前子、防己、滑石。
1159
0
0
2
上下不通,当治其中
摸脉首先要找出郁脉,治病首先要重视解郁畅气机了。只有保持十字路口通畅有序,那么南来北往的车辆、东奔西走的人群,才会顺畅安全。人体也只有保持中焦气机通调,肝胆脾胃无阻,才能保证身体各部分的健康。
1687
0
0
1
十二经络运行时辰与六经病欲解时的关系
十二经络,它分了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它们有特定的循行路线和当旺时辰。六经病并没有这样去分手和足,它更多的讲的是一个体系,一个能量体系,包含了经络和脏腑。所以,它们之间是有根本区别的,所以关于它们时辰的讲法肯定是不相符的。
2624
0
0
0
中风后遗症的12个治法
徐××,男,69岁。偏瘫9年,翻身困难,虽两人搀扶亦仅能走六七步,气短乏力,疲乏思睡,食欲正常,自汗盗汗,舌质红少苔,脉虚大。诊为气阴两虚。予芪脉地黄汤40剂后能自如的翻身,60剂后能在放下拐杖的情况下走路四五百米左右。
1600
0
0
0
慢性盆腔炎宜散瘀破结
凡急性红肿热痛转为慢性,大都痛止、热消,只显示包块,应辨证施治,给予行气、活血、散瘀、破结,才可解除,否则不仅无益,反因寒凉遏伏,增重病情。
410
0
0
0
一手抓方证,一手抓针灸
张某,26岁。婚后3年未孕多年来时觉恶风自汗,微微发热,但体温正常。按桂枝汤证论治,投以桂枝汤3剂。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温摄经血。处方:桂枝、生白芍、炙甘草各10g,大枣5枚,生姜5片。同时针刺左右风池穴,左右风府穴。桂枝汤加味,桂、芍量减半守方半月,诸症悉除
785
0
0
0
全身肌肉筋骨疼痛的治疗办法
背骨痛此症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做痛也。方用:黄芪、熟地各一两,山萸四钱,白术、防风各五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钱,附子一分,麦冬二钱。水煎服。此方补气补水,去湿去风,润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822
0
0
0
跟着“叶天士”学习治疗“痹症”
在叶案中风寒湿化热或湿热者占有比例最大,突出了热痹的重要性,对于热痹,他常用仲景木防己汤治疗,祛风利湿、散寒清热并用。其中清热药,他擅用石膏、羚羊角、寒水石、滑石、花粉、黄柏等。
1390
0
0
0
吃不胖和一吃就胖都是脾虚
生山药30g,生薏苡仁30g,柿霜饼12g。先将山药洗净切小块,薏苡仁洗净,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就大功告成了。这个方子是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的经验方,不但治疗疾病,还可充饥果腹,甘甜可口。这款药粥能健脾补肺利湿。适合脾肺阴亏损,食欲不振,虚热
1126
0
0
0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