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夏令暑温病如何治疗?
暑温,感受暑热病邪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初起即见阳明气分热盛表现,病程中易化火伤津耗气,多有闭窍动风之变,多发于炎夏盛暑之季。暑热病邪是在炎夏盛暑时形成的具有强烈火热性质的一种外感病邪。夏暑之时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暑热易兼挟湿邪。感受暑热病邪即时而发的温病称
1903
0
0
0
从小柴胡汤合吴茱萸汤治疗头痛论药量之重要性
余(安徽张伟)素有头痛之疾,平素口水多,纳差,偶有返酸,胃胀感。7月19日头痛又发,左侧头痛甚,晨起口干口苦,余时口中和,汗可,吹空调觉冷,口泛清水,恶心,胸闷,纳差乏力,左肩微凉,小便可,一日未大便,舌尖边红苔白腻,未把脉。据证口干口苦,胸闷,恶心,纳差乏力,思为少阳。口泛
6932
0
0
0
时病重舌 杂病重脉
脉与证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脉、证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疾病的变化。章老在临床上,常把望、闻、问三诊获得的信息归于证,把脉诊获得的信息与证相结合,辨证分析,恰到好处,给我辈启迪颇大。在一般情况下,脉与证是一致的,即有是脉就有是证,两者相应出现。但是,脉
1223
0
0
0
顽固失眠,黄连阿胶汤有神效
睡眠,占据了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而在中国,超过三亿人正在经历失眠。经常失眠会导致人精神不振,反应变慢,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精力难以集中,从而影响工作学习的效率。失眠导致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失眠。66岁的潘阿姨第一次来到欧阳老师的门诊,是经人介绍来的
1074
0
0
0
经方治疗糖尿病
经方不但能够治疗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还能够对所有疾病有着通治的方法,这是和西医最大的不同。下面,我就以常见的糖尿病为例,谈谈如何用经方进行治疗? 糖尿病对于大家已经很不陌生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朋友们谈起,某某血糖又高了,尿里有加号了,这就是说他得了糖尿病了。早期糖尿病
2087
0
0
0
小陷胸汤深度解析
小陷胸汤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一、条文字眼: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在心下即胃脘处(包括胃脘处);按压则痛;脉浮滑表示有痰热。二、组成: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一枚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
9430
0
0
1
林钦甫治疗小儿夏季暑湿发热经验
暑湿发热是外感湿热病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入夏之后,天暑地热,且暑多挟湿,人在其中,暑湿之邪从口鼻而受,留恋气分,胆火偏盛,内干脾胃,暑湿互结。小儿脏腑娇嫩,阴阳稚弱,饮食不能自节,寒温不能自调,暑湿之邪更易乘虚而入,导致发热。临床特点有:①高热(39度以上)朝轻暮重,寒少热多,或汗
563
0
0
0
《千金方》观止:深师大建中汤
一、各建中汤之比较1、《千金》深师大建中汤主治:疗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寤。原方:黃芪四两、当归二两、桂心六两、白芍四两、炙甘草
9174
0
0
1
名医名方
周信有:狼疮宁复汤
周信有(1921—2018年)第三届国医大师。组成:淫羊藿20克,桑寄生20克,补骨脂20克,巴戟天20克,黄芪30克,紫草20克,白花蛇舌草20克,半枝莲20克,板蓝根20克,当归9克,赤芍9克,丹参20克,桂枝9克,白芍9克,鸡血藤20克,乌梢蛇9克,全蝎6克。功效:
616
0
0
0
娄绍昆:我在临床中必查的腹诊
他(张丰先生)说,日本汉方界普遍重视方证、腹证等可操作性指标的研究,大家都认为腹证就是和方剂相适应的特殊证型,所以后来就出现了《腹诊奇览》中的腹证图。有了腹证图,加强了视觉记忆,每一个腹证的特点就更加容易把握。接着他给我打开《汉方一贯堂医学》,翻到“防风通圣散腹证”一页,指着
888
0
0
0
外邪里饮之己见
承蒙陶校长厚爱!让我以“外邪里饮”立题,进行讲座。奈何!我资质浅薄、学识有限,数次易稿,也不足以阐述我内心所想。有师兄说“外邪里饮嘛”,无非那几个方子,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半夏厚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有啥子好讲的,有啥困难的嘛!无非是你根本不懂而已!我只
840
0
0
0
漫谈湿温治法
既不能辛散以发表,又不能苦寒以抑降湿温为难治之病。因湿被热蒸,热为湿遏,既不能辛散以发表,又不能苦寒以抑降。唯有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以治之,于是提出湿温代表方剂三仁汤以作示范。岳美中老大夫说:“病蕴浊邪,非芬芳不能化,故以藿、朴、佩兰、青蒿为君,湿邪非淡渗通阳不能利小便,故
1204
0
0
0
经方辨治痰饮眩晕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者可突然仆倒。眩晕属于虚者居多,但多为虚中挟实之证,而这个实则以痰饮
1652
0
0
0
蒲辅周:谈肺窍不利诸症
外感虽去、肺阳已伤的表现与治法感冒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鼻塞、流清涕。但症见鼻塞、流清涕不一定是感冒。若起病即清涕不断、鼻塞、喷嚏、头昏、头身痛,病在肺表,若治得法,可一解而愈,《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就是此意。如服解表药三、五日后,头身等外症已解,而鼻塞、流
1182
0
0
0
倪海厦:论月经的形成及其疾病的治疗(上)
汉唐-1号女子白带过多许多女性苦恼于赤白带过多,而西药又无法治愈,究其原因,是西医并不知其从何而生?中医的观念, 全身只有二经入子宫,其一是肝经,另一是心经。肝经主导子宫卵巢之收缩代谢功能,心经主导奶水之下行, 再利用小肠之热,转化为血,此为经血之由来,一旦小肠之热量减少,或
6046
0
0
0
娄绍昆:经方的加减
1、经方临床应用要不要加减2、以黄芩汤药证组合,随症加减及其衍生为例3、通过临床加减变化来适应临床变化4、岳美中老师的一个医案,留给我们的思考5、方剂之“方”的含义(1)从常识上讲,不要加减化裁就是刻舟求剑,对号入座;而量体裁衣加减化裁肯定会占话语的制高点。
1148
0
0
0
大黄黄连泻心汤之临床应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伤寒论》方,为泻火泄热之清剂,用苦寒之大黄为君,急泻上炎之火;黄芩黄连泻中焦邪火,清热消痞。三药皆不久煎,仅用沸汤渍泡,取汁饮服。取气薄力轻,重在清中焦之热邪而不在于泻下。小剂量大黄能促进消化而不泻下,合芩、连能清热解毒并使躯体上部之郁血下行,故本方三药不宜久煎
3260
0
0
0
小柴胡汤为何又称“三禁汤”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药性,对于身体的疾病也有不同的效果,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中药,这就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为何又称“三禁汤”。医圣张仲景所创制的小柴胡汤,是一张出类拔萃的方剂,千百年间为炎黄子孙的健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本方构成简单,貌不惊人,很多时候却能出奇制胜,其组方、效果,都是
1431
0
0
0
藿香正气散五个加减方的学与用
《温病条辨》的五个“加减正气散”,是笔者临床最常用之方,原因是,我是一个湿邪、湿病推崇者。提起五个“加减正气散”,一定会联想到《局方》的“藿香正气散”的主治:“伤寒头痛,憎寒壮热,上喘咳嗽,五劳七伤,八般风痰,五般膈气,心腹冷痛,反胃呕恶,气泻霍乱,脏腑虚鸣,山岚障疟,遍身虚
6822
0
0
0
以生脉散为例,讲述经方继承创新之法
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怎样的?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国医大师孙光荣的学术精华吧!孙光荣认为,中医治疗之方药应该是“平和”的方药组合,其有“三忌”。一忌在未固护正气的前提下施以大热、大寒、大补、大泻之剂;二忌过度滋腻,过度攻伐;三忌崇贵尚奇,动辄以昂贵难求、不可寻求之
1049
0
0
0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