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伤寒论》发汗的十一种方法
汗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表证。《伤寒论》中以阴阳六经辨证论治,太阳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病是邪在表,以发汗解表为正法,故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伤寒太阳病表证,因证候有中风表虚和伤寒表实之分,
3776
0
0
0
《伤寒论》治疗心病的十三种方法
心病是中医临床比较多见的病症,其症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伤寒论》对心病证治的论述颇详,治法明晰,组方严谨,有法有方可循,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作用。现根据论中有关条文内容,浅析归纳为十三法,供同道参。 一、温心通阳法用于心虚作悸之证。论中64条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
2840
0
0
0
毛德西治颈肩腰腿痛“三味方” 分享
毛德西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60年,学验俱丰。临证推崇经方、善用经方,以经方简而效特点,经临床应用总结,制定“三味方”数十首,并善用“三味方”治疗疑难杂病。今特介绍其治疗颈肩腰腿痛“三
4515
0
0
0
蒲辅周验方十首
1.外用寒湿积聚方组成:乌头一两,干姜、良姜、白胡椒、北细辛、肉桂、丁香各五钱。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用一匙,加白面一匙,和匀,用生姜、葱白,煎取汁,调成膏状,摊于布上,贴患处,固定一夜,晨起去之。主治:治寒湿冷气,凝于四肢关节,或足背、或小腹部、腰部,自觉冷痛
1589
0
0
0
巢崇山十大常用秘方
巢崇山,常州孟河人。世医家庭,从小继承祖业,学验两富,擅长内外两科,而以外科为精,刀圭之术尤为独到,能以刀针手法治肠痈,多应验如神。清同治、光绪年间在上海行医,以刀针手法治疗肠痈等外科各疾症,往往出手不凡,手到病除,从而闻名沪上。介绍巢老常用十大成药。 壹 洞天酥香膏
773
0
0
0
经方治疗咳喘经验
李发枝(1943-),河南中医药大学原《金匮要略》教研室主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发枝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李发枝老师业医50余载,学宗《黄帝内经》《难经》,法崇仲景,旁及东垣,主张方证相应、专方专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咳喘是临床上
1598
0
0
0
辨证的鉴别方法 本症鉴别
什么是症状鉴别诊断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病象,它的现症特点来区别这个疾病现象,它的病理类别的,它的病因类别,病位类别,病机类别来区别这个的。而其中“现症特点”它包括两大方面:一个叫本症特点,就是这个症状自身具有的特点;第二个伴症特点,就是这个症状很容易和其他某些症状相伴
394
0
0
0
伤寒体系对临证的指导(下)
经典如何读?不昧于理,3条文举例剖析下面我们具体拿出条文来讲,看怎么去指导临床。《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主之,以复其阳。若厥
501
0
0
0
学习李可如何给太阳病开方
从2006 年开始,我就在跟李可老中医,我花了很多精力搜集、琢磨他的一些病案资料,有一些体验,想跟大家分享。首先看这个太阳的方子:麻黄5g,制附片24g,辽细辛23g(5分),生姜10 片,葱白4寸。加减:咳嗽痰多,加生半夏30g,干姜20g,五味子10g;鼻流清涕,嚏,加辛
2912
0
0
0
水饮证中医辩证治疗方详解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随其潜伏之处不同,见症亦千变万化。若为其症状所惑,则万象纷纭,难以尽识;若识其根本,则能执简驭繁,知常达变。水饮症,其辨证要点在舌。凡舌体异常胖大,或舌苔水滑欲滴者,必有水饮!遇此舌象,不论其症状如何,即当利水;水饮去则症状减。若妄加辨症,反舍近求远!水
11815
1
0
1
侯氏黑散能治多种杂病
远在三十年代,我串乡治病,所经之地穷乡僻壤,饮片不便携带,并且汤药价钱昂贵,群众需要简、便、廉、验的医疗方法,故我所带的都是丸、散、膏、丹。《金匮》侯氏黑散,适应症较为广泛,能治疗多种杂病,投之即能应手取效,故颇受欢迎,为畅销药。组成:野白菊 120g,白术 30g,防风
2449
0
0
0
名医讨论: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有短板,需要方证对应来弥补,当然也需要专方专药来弥补。专方专药,不论是单方、验方亦或自拟方,都可以实行“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治病的,治症的,治证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专方专药是中医特有的吗?肯定不是。既提倡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那么,专方专药就在辨证论治之外,就不
706
0
0
0
张锡纯详解炙甘草汤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张锡纯论】陷胸、泻心诸方,大抵皆治外感之实证,乃有其证虽属外感,而其人内亏实甚者,则《伤寒论》中炙甘草汤所主之证是也。脉之跳动,偶有止时,其止无定数者为结,言其脉结而不行,是以中止也;止有定数者曰代,言其脉
3725
0
0
0
历代名医总结的中医诊病口诀
1、面肿为风,脚肿为水。2、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3、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4、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5、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6、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7、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8、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
1756
0
0
0
刘渡舟:温胆汤的临床运用
温胆汤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一张名方,主要用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原方由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六味药组成。到了宋代,在陈无择所著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又在温胆汤原方中加上茯苓、大枣二味,但目前临床上一般不用大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认为本方主治“热
5911
0
0
0
李可:培元固本散治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培元固本散由人胎盘、鹿茸片、红参、灵脂、三七、琥珀组成基础方。余从60年代未开始试用,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损不复得效。唯有的病人,用后有滞闷感。盖虚必夹瘀,虚甚反不受补,蛮补反致气机滞寒,欲速则不达。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用之,可以平稳收功。至70年代中,拜读岳美中治老年
6260
0
0
0
六味地黄丸的40种应用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传统上应用于治疗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热等症。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疲劳、抗低温、耐缺氧、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肾
2713
0
0
0
张锡纯:活络效灵丹治心腹痛
活络效灵丹治气血凝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处方】当归(五钱) 丹参(五钱) 生明乳香(五钱) 生明没药(五钱)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加减】腿疼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
1742
0
0
0
李可:我一生学做中医55年,闯过五大关
“我一生学做中医55年,经历了无数困苦磨难,闯过五大关(明理关、医德关、临症关、剂量关、毒药关)。现在盖棺定论,不过勉强及格而已。现在扼要叙述一下我闯最后两关的经历,或许对青年一代有点借鉴作用。” 剂量关医界共识:剂量问题是经方不传之秘。剂量,是方药治病的核心一环,犹如将
2263
1
0
1
略论胞宫及经方治疗
本文拟结合文献,对女子胞宫的名称、形态、与脏腑经络的联系、及其生理、病理、治则作一探讨。 一、胞宫的名称从现存的文献来看,胞宫的最早记载出于《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称为“女子胞”;《灵枢·水胀》篇简称为“胞”;《灵枢·五色》篇称为“子处”。《神农本草经》槐实条下称
2692
0
0
0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