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儿科临床瞑眩现象全总结
传统中医儿科诊疗过程中的瞑眩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但我们不应当畏惧“瞑眩”本身,它的每一次出现都意味着患儿的身体即将获得一次自我修复的机会。对于那些可能会出现瞑眩现象的患儿,我们应当有所预见并提前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便在瞑眩现象出现时,患家能够及时发现、反馈并坚持正确的诊疗。
986
0
0
0
桂枝附子汤与去桂加白术汤治疗风湿应用有不同
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雷诺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等疾病。
954
0
0
1
小建中汤治疗虚劳滋养气血很有效
慢性虚损性疾病:可见于各科病症。因病程较长、久病不愈或迭经误治等,常有五脏阴阳气血亏虚之证,即有虚劳之体质。如辨证属肝脾失调、中气虚寒者,最适合用小建中汤调和肝脾、温建中气,以化气血。
703
1
0
1
如何正确认识并运用好半表半里方证
坐的时间长了腿会不会发麻?这个麻不是那种麻木的麻,是腿蹲的时间长了以后一起来那种麻,或者这个人坐着甚至翘二郎腿,他腿就容易麻了,十有八九有服用肾气丸的机会。
413
0
0
0
虚证所致的便秘忌泻药需补益
便秘总以虚实为纲,冷秘、热秘、气秘属实,阴阳气血不足所致的虚秘属虚。虚实之间可以转化,可由虚转实,可因虚致实,亦可虚实并见。归纳起来,形成便秘的基本病机是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或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
529
0
0
0
祛瘀到底用”桂枝茯苓丸“还是”当归芍药散“?
桂枝茯苓丸一般认为其病机是瘀阻胞宫(然男性亦有桂枝茯苓丸证),六经归属为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方证的治疗目标是活血化瘀,缓消癥块;当归芍药散则是血虚水盛为主,治在太阴,功效则为温中养血利水。
2740
0
0
0
跟名医学习四逆散的适应症
钟老经常用四逆散治疗泄泻、痢疾、胃脘痛(消化性溃疡病、胃炎、十二指肠炎)、胁痛(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腹痛(急、慢性阑尾炎)、疝气(小肠气痛)等病证,疗效显著。
1353
0
0
0
一文读懂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琐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
5421
0
0
1
郑统魁、杜勉之运用乌梅丸的经验
郑统魁经验郑老临证多从“风”论治,他将人体的正常功能喻之为“风”,就像自然界中的风气一样,能使万物生长化收藏。这“风”主要是由心包(心)、肝(胆、三焦)、肾(配合脾、胃)相互配合而发挥作用,以使气血流通,百病不生,此为体内之“和风”。这是本于唐容川《
706
0
0
0
专攻胃脘痛的8个方证
胃脘常见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胀、食欲不振、胃痛(隐痛、胀痛、灼痛)等症状者,亦或有胰腺、胆道、胆囊疾患累及胃痛者,常伴有头痛、头晕、乏力、心悸等证,中医依据症状反应,运用八纲辨证,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能找到相应的治疗规律,对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987
0
0
0
实战运用真武汤的加减变化
真武汤,载于《伤寒论》的太阳、少阴两篇,最早称为玄武汤。现代药理作用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利尿、健胃、镇痛等,因此,临床应用颇广,故又有少阴的葛根汤之称。
1805
0
0
0
用六经辨证来解释其它各种辨证
六经辩证是对阴阳辩证的深化细化,是对八纲辨证的具体应用,在中医临床辩证中应用极其广泛。可以说,中医内科辩证,其他任何辩证体系能解决的问题,六经辩证都可以解决,其他辨证体系解决不了的问题,六经辩证也可能解决。反过来,六经辩证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辨证体系也很难解决。六经辩证,不仅是治
408
0
0
0
戴云波老中医治疗痹证经验
戴师认为,痹症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是阳气内虚,卫外不固;标实是风寒湿气阻滞气血,脉络不通。故对于痹症的治疗,应以温阳为主,佐以通络。这是治疗痹症的根本大法。
2229
0
0
0
灵活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之六经归属,当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证,辨证要点为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1855
0
0
1
治疗风寒不解的四个慎用
曾见有人治咳嗽,不辨寒热,即云肺火。尤其小儿初得感冒咳嗽,内体无热,更非麻疹温热大病久病之后。动辄以牛黄清肺散、牛黄千金散、桃花散之类治之,轻则风寒束表,重则引邪入里,发生种种坏病。因风寒之邪侵入人体,乃阴邪猖狂,伤人之阳。以辛温之药解表,是助阳制阴。反以寒凉,是更助阴邪
1063
0
0
1
正确治咳嗽必求之于“本”
故凡风寒咳嗽,症见恶风畏寒,鼻塞声重,痰出如沫,舌苔薄白,脉见浮紧,不论有无发热,均宜辛温宣散,如荆芥、防风、前胡、苏叶、半夏、陈皮、生姜之类,风寒咳嗽的患者如见痰液由稀变稠,由白转黄,有化热趋向者,多是向愈之佳兆。
1069
0
0
1
乌梅丸临床应用的经验分享
男,58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症状加重,就诊于某医院急诊,行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塞,考虑该患者上热下寒的程度较重,故方选乌梅丸 清上温下,寒热平调。患者服完7剂后,头晕头胀较前好转,大便偏稀、肠鸣好转,口干、口渴较前好转,继续以上方为基础,调理1个月,患者头晕头胀消失
1540
0
0
0
桂本伤寒论所有方剂罗列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是也。小柴胡汤:柴夏芩参甘姜枣,柴胡枳芍甘草汤:柴枳芍甘
1816
0
0
1
民间中医趣谈:仲景兵法
大承气汤急下法。伤寒邪传阳明之腑,热与燥屎相结,形成阳明腑实证。证见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或日晡潮热,手足戢然汗出,甚则神昏谵语,或发热厥、痉病,舌苔焦燥起刺,脉象沉实。此时阳明燥热炽盛,津液大伤,再用苦寒清热,已为不及。只有用大承气汤急下实热燥结,以釜底抽薪,
1192
0
0
0
可治疗70余种疾病的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临床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张处方,其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中就有20条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现代医家用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种就有70余种,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
1435
0
0
2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