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临床应用的经验分享

乌梅丸源自:《伤寒论》第338条: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乌梅丸是传统的清上温下、温脏安蛔方,具有安蛔、止利、止痛、除烦、治厥冷等功效。长期拉肚子也用乌梅丸。

《伤寒论》注家认为乌梅丸是厥阴病篇的主方,也就是说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要药。为什么这么说?

厥阴病提纲证 第326条:厥阴之为病,消谒,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该提纲证就是一个乌梅丸证。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炮,去皮)六两,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方解

酸味能使蛔虫安静

辛味能使蛔虫麻痹

苦味能使蛔虫向下排出

干姜、附子、细辛、蜀椒,辛温驱寒,温里温下。

以黄连、黄柏清在上之热

另以人参、当归补其气血,

桂枝降其冲气

妙在主用乌梅渍之苦酒,大酸大敛,一方面有助人参、当归以补虚,一方面有助黄连、黄柏以治泄,并还有以制辛、附、姜、椒的过于辛散。

此是治半表半里虚寒证,为里虚寒自下迫、虚热上浮、固脱止利的治剂,酸苦辛甘并用,亦驱虫的妙法。

现在好多人已经不怎么用乌梅丸了,说古代的卫生条件很差有蛔虫病,现代人就很少见到蛔虫病了为什么还要用乌梅丸?乌梅丸不是治疗蛔虫的吗?

乌梅丸它治疗的是上热下寒的一个重症的病人,只要有上热下寒的重症,出现了厥逆烦躁或者长期腹痛下利的,就可以用乌梅丸治疗。

乌梅丸主证

上热下寒重证而见厥逆,烦躁,或腹痛呕吐时缓时作,或虚寒久利者。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了解一下临床中乌梅丸是怎么灵活应用的

案例1:眩晕案

王某,男,58岁。

主诉:头晕反复发作10余年,加重1月。

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沉,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诊断为“高血压”、“高脂血症”,血压最高180/110mmHg。患者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控制较平稳,1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症状加重,就诊于某医院急诊,行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塞,后予输液、降压,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症状较前缓解,但患者仍然头晕头沉,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刻下症: 头晕,头胀,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黑蒙,偶心慌气短,纳少,口干,口渴,渴欲饮热水,手脚冰凉,周身恶寒,大便偏稀,4-5次日,偶有肠鸣,小便调。舌淡黯,苔白腻,脉弦滑。

分析:患者口干,口渴,渴欲饮热水,考虑为上热证;患者手脚冰凉,周身恶寒,大便偏稀,肠鸣,考虑为下寒证,综合辨证为上热下寒之证。

考虑该患者上热下寒的程度较重,故方选乌梅丸清上温下,寒热平调。

处方:乌梅丸

乌梅30g,细辛6g,肉桂6g,黄连8g,黄柏10g,当归10g,党参10g,

川椒10g,附子15g, 干姜10g。

7剂,水煎服,日一剂。忌食辛辣、寒凉、油腻、生冷水果。

结果:患者服完7剂后,头晕头胀较前好转,大便偏稀、肠鸣好转,口干、口渴较前好转,继续以上方为基础,调理1个月,患者头晕头胀消失,大便逐渐正常,1-2次/日,纳少增,无其他明显不适,遂停药。

案例2:口腔扁平苔藓案

江某,男性,52 岁。

主诉:口腔扁平苔癣6年余。

6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口腔黏膜扁平苔藓,只能进食凉食,辛辣食物即觉口腔黏膜疼痛,曾就诊于中西医院口腔科,服用中西药物,无效。近几年来服用别的医院大夫开的苦寒泻热、滋阴清热汤药,初期症状稍有好转,但十余日后病情反复,再难好转,后经人介绍前来诊治。

刻下症:左侧口腔黏膜疼痛明显,口干,口渴,晨起口苦,纳少,腹胀,下肢怕凉,小便调,大便稀溏,3-5次/日,眠差。舌暗红,边有齿痕,口腔内遍起扁平丘疹,苔白,脉沉细,重按无力。

分析:患者口干,口渴,晨起口苦,考虑为上热证;患者纳少,腹胀,下肢怕凉,大便稀溏,考虑为下寒证,综合辨证为上热下寒证,患者以口腔黏膜疼痛即扁平苔藓为主证,暂时考虑从口腔溃疡的角度治疗,予甘草泻心汤7剂,水煎服,无效。后考虑到患者上热下寒之程度较重,予乌梅丸清上温下,加一味连翘加强清上热之功。

处方:乌梅丸加连翘:

乌梅45g,细辛6g,肉桂10g,

黄连12g,黄柏10g,当归10g,

党参10g,川椒10g,附子15g,

干姜10g,连翘30g。

7剂,水煎服,日一剂。忌食辛辣、寒凉、油腻、生冷水果。

结果:口腔黏膜疼痛明显好转,丘疹有所消退,大便稍成型,腹胀缓解。上方有效,继续以上方为主方,调理1个月,口腔黏膜疼痛消失,二便调,纳食增,下肢怕凉缓解,无其他明显不适,遂停药。

乌梅丸功效繁多,只要抓住病机在临床中应用的机会也比较多。只要具有寒热虚实错杂的病机特点,上热下寒的典型症状,用乌梅丸治疗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鲍艳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