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981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经方之路:学习中医的良好路径
学习中医有无比较快捷的路径?我想是有的,今天我就与各位谈一下我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目前学习、研究《伤寒论》存在着流派问题,这个是客观存在的。我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四个流派,分别是六经八纲方证派、体质方证对应派、方证对应派、六经脏腑经络派。
948
0
0
0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中的三个方子
黄煌老师的书一向是如此的风格,没有复杂深奥的理论,只告诉大家最实用的经验。下文只是摘自《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的三个方子,黄老师把配方,剂量,煎服法,经典方证,体质要求,适用疾病,加减法,注意事项都一一详细的告诉大家。 半夏厚朴汤古代治疗咽中异物感的专方,有理气除胀、化痰利咽
2009
0
0
0
羊肉汤热服可防银屑病复发
某医,男,32岁。素恶热喜凉,不喜出汗,有银屑病家族史。患银屑病数年,因皮损轻微未予重视,偶尔用对症的外用药。2010年夏因情志不舒导致银屑病爆发,面部、躯干、四肢遍布鳞屑性斑丘疹,因熟知其母用常规思路多年治疗效果不佳,故另辟蹊径,仅用少量外用药及刮痧治疗数次,皮损略轻后,坚持服
500
0
0
0
伤寒释疑别阴阳
别阴阳,包括寒热虚实,因为寒虚属性本为阴,热实属性本为阳,再加上六经的表里,则统称八纲。实际上表里的中间还包含着半表半里,那就是九纲了,但习惯仍统称八纲。别阴阳,就是辨别病情,就是辨别寒热虚实的阴阳属性。寒和热,寒指寒性证,热指热性证。若患病机体反映为寒性的证
702
0
0
0
条文解析:炙甘草汤
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条文解析:
2393
0
0
0
陈雁黎老师讲临证思路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经方学术会议、第九届全国经方论坛暨纪念胡希恕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6月28~30日在北京华北宾馆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000余名经方同仁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也是经方论坛举办以来参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来自新疆昌吉
1434
0
0
0
条文解析: 桂枝人参汤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3)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条文解析: 【成无己】
3579
0
0
0
3个窍门,让你开出去的方更有效
中药口感要好我们生活在现代,现代的条件和古代是不同的,中医药是有强劲的对手的,如何改进中医药的服务方式,包括中药的口感,对中医药的发展至关重要。现如今外媒不断报道中药。有一次美国《纽约时报》用最大的篇幅把中药报道放在头版,最大最醒目的标题就是——难以入口。“难以
289
0
0
0
岳美中为中医学子开出的一张书单
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谈中医书大体上说来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一致。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因而学习中医可从理法方药四个部分去加以研究。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
696
0
0
0
外感病初期辨证论治的规范
作者/肖相如 外感寒邪初期的辨治规范 (1)太阳伤寒证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或肢体拘急,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证候分析】 寒邪袭表,束缚卫气,卫气不能发挥温分肉的功能,则见恶寒;寒邪袭表,卫气奋
1233
0
0
0
古代医家对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加减应用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曰:“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曰:“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原为治疗血虚寒疝、胁痛里急、产后腹痛而设。后世医家则将其加减应用于治疗多种虚寒性疾病,如《备急千金要方》中
525
0
0
0
《金匮要略》比《伤寒论》差在哪里?
作者:肖相如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伤寒论》很好,《金匮要略》好像没有《伤寒论》那么好。难道《金匮要略》不是医圣张仲景的书吗?其实,《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本来是一本书,即《伤寒杂病论》,都是医圣张仲景的书。《伤寒杂病论》的书名就很是准确,即讨论的内容是伤寒和杂病,原
3729
0
0
0
条文解析:芍药甘草附子汤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68)芍药甘草各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疑非仲景方。 条文解析: 【成无己】 发汗病解,则不恶寒;发汗病不解,表实者,亦不恶寒。今
5310
0
0
0
栝蒌薤白半夏汤新用(咽炎、失眠、咳喘)
栝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主治胸中满痛彻背,不能安卧,系治疗胸痹的名方。然笔者在多年临证中,用治疑难病屡获良效,兹举验案数则。 慢性咽炎 张某,女,26岁,农民。1991年7月26日初诊。患者咽部不适,颈部郁胀已有半年余,每遇恼怒则病情
1012
0
0
0
条文解读:桂枝附子汤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鞕,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174)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甘草二两(炙)上五味,以水六升,煮
6123
0
0
0
条文解析:甘草附子汤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175)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
2890
0
0
1
肖相如:学习经典的方法
历代名医都要学习、研究、运用经典,并对经典进行注释。名家的注释为我们学习、研究经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养成了大家用各自所处时代的的理论去解释经典的习惯,这是学习、研究经典的有效方法,也是保持中医理论与时俱进的必要途径。需要注意的是,经典并不是都能用现在的理论进行解释的。比如,
424
0
0
0
名医名方
祝谌予经验方:“过敏煎”治疗过敏性疾病
01祝谌予先生自创过敏煎治疗各种过敏症,运用于临床数十年,疗效颇为满意,经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本方确有抗过敏作用。过敏煎由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各10克组成。方中银柴胡味甘苦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本经》谓“主偏枯不仁,
4927
0
0
0
回乳特效方
作者/王幸福 处方: 炒麦芽150克,神曲50克,牛肉250克。煮肉喝汤,服用1剂或2剂即能回乳。 验案: 2007年11月,西安某大药房开业,请我去坐诊。没几天,遇到一青年女子,约二十七八岁,手持一方找我说,孩子一岁多了,想断奶回乳,省中医院的老
1077
0
0
0
西药治不好的感冒发烧,中药一付见效
本文是李建江大夫在临床运用师父肖相如先生讲的《伤寒论》特异性方证的一些经验。李大夫西医院校毕业,扎根基层20年,跟师学《伤寒论》后,已停止门诊输液,治疗感冒发烧基本一付见效,中医给他的诊所打开了新局面 跟师父肖相如先生学习《伤寒论》后,我停用了抗生素如果遇到发热的儿童
1936
0
0
0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