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4999 篇文章
筛选
学伤寒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放在什么地方呢?第一个是对它当中的字词的理解,第二个是对整个条文所表达的核心理念的理解,这点最为关键。因为《伤寒论》条文过于精简,如果说单纯的从字面上去理解它,没有一个临床的反馈去深入分析,那你确实会觉得学完了没有用武之地。
951
0
0
0
浅谈人参
正不虚时,不可多用。邪未祛时,亦不可单用。这就是使用人参的禁忌条件。也是为何有人吃了受用,有人吃了上火的原因。津液不足,又体质虚弱者,中医称为“气阴两虚”者,适当服用人参,入阴化阳,生津补气,自是裨益好事。但体内有热证阳证实证,邪气未祛者,或表证未解者,若服用人参,则只会助邪。
2184
0
0
0
小青龙汤用方经验与临证加减
男,1岁。2015年01月30日初诊。患者3天前开始咳嗽,曾自服多种中西药无效。治以小青龙汤合苇茎汤加减:2月4日复诊: 药后咳嗽减轻,然出现呕吐痰涎,大便稀,日二三次,小便正常,纳食减少。指纹同前,舌苔变白。治以小青龙汤合七味白术散、栀子豉汤加减,三剂,分六次喂服,日一剂。
5677
0
0
0
“有是证用是方”绝不是《伤寒论》的真正精髓
任何一味中药都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因而它们的药理作用也往往是多方面的,在机体不同状态下就会呈现不同的功能。二味以上组成的复方,则尤为复杂。所以,“以方测证”的本身,就不是什么正确可靠的唯一的科学方法。
1607
0
0
1
炙甘草汤临床证治
男,66岁。患者长期脾胃功能不佳,近日全身不适,每至夜晚10时左右,全身有明显下沉感,如濒死。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以炙甘草汤加减治之。6剂后,病情有较大好转。全身下沉症状减轻,身觉下沉时,已不冷汗出,大便恢复正常,脉亦较前有力。
5840
0
0
0
中医之中观正见
学医的人,你的理、法、方、药,四个层面都要一以贯之,一以贯之,不是分离的象,而是一个统一和合的象。佛家讲的“一真法界,不二法门”,是指的这个。你所有的,此时你的病人和医生和此时的天地宇宙都是合一的,只有把方子开到如此境界,此时所有的都是统一的,我觉的这个方子就很有加持力。
648
0
0
0
临床应用五苓散的经验
男,68岁。患者有慢性前列腺炎史4年。病症时好时坏,近日因外出感寒急性发作小便不利,频而量少,甚则点滴而下,少腹憋胀不舒,药用五苓散加味。二诊:患者继服上药3剂后,小便通利,少腹不适症状消除。
3523
0
0
0
旋覆花之性味功效深入分析
笔者认为旋覆花之药性并不主“沉降”,而是主“升宣”。其所“升宣”者,乃宣达中上焦之阳气,以促进脾运,使之行少阳春生之令;其所“沉降”者,乃因升宣阳气,通达上焦而成,上焦通达则浊阴自下,以成清升浊降之象。
1428
0
0
0
中医之医法圆通
真正的好医生是体悟出来的,还真不是学出来的。连张仲景先生都说“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博闻强识次之”。我们不是生而知之的,就只有学而知之,博闻强识次之。因此,我们不要带任何成见,对任何事物保持一种敬畏的心理,用心去体察,不要轻易地说对错,好多东西不存在对错,只是适不适合而已。
886
0
0
0
“万方之王”麻黄汤的临床应用
不要一来给人开一周的麻黄汤,这个是要出问题的,另外在服药的过程中要给病人交代清楚“一服汗出,无需再服”,要让病人服用这个方子之后,密切观察病人自身出汗的状态。如果说这个病只喝了一次麻黄汤,出汗也挺好,但是这个病还没有好,麻黄汤是不能再用了,但是治疗不能暂停。
4578
0
0
0
中医之传承忧思
中医的基础是临床,临床的核心是疗效,而疗效取决于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学术。因此我们传承论坛,提倡的是学术精神,而不是说唯何人为主,不是这样的,不是造神,而是拉下神坛,抛开面纱,直指人心,共创辉煌。
354
0
0
0
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体会
患者妊娠已2月,近日工作繁忙,遂出现腹部隐痛不适,证见腹部隐隐作痛,休息稍舒,伴腰酸,腹部有下坠感,口不渴,纳可,食后不胀,大便适中,小便稍黄,苔白,脉弦滑。当归芍药散加味,二诊时药后腹部隐痛停止,腰酸亦减,腹部下坠感减轻,嘱用上方再服5剂。药后诸症消失,足月生一男孩。
1696
0
0
0
伤寒总结性讲解
伤寒总结性讲解首先是太阳病,因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认为输布于体表的 阳气是由太阳所疏布的,所以体表的阳气被寒邪所伤,而发生的浅 表的证候叫做太阳病。太阳病涉及到了表证,涉及到了太阳经脉气血不利的症候,涉及到膀胱腑的证候。从太阳表证来讲,风寒邪气 伤人体体表的阳气,体
585
0
0
0
黄煌经方言论精辟
面容清癯,比较消瘦,脸色黄暗,皮肤也很干燥就判定钱老是四味健步汤证和黄芪桂枝五物汤证。肾病一般不用甘草的。桂枝加黄芪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两方的区别,就在甘草有无上。从体质上来说,患者可以不用黄芪,但考虑他患有肾病、糖尿病,同时皮肤黄暗较松,有黄芪证出现的趋向,故用少量黄芪。
1130
1
0
1
164首经典常用方剂歌诀
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4521
0
0
0
大柴胡汤证
男,69岁,仪陇县城人。以烦躁、语言不休1年。中医诊断:少阳、阳明合病,兼气滞痰瘀互结证。处方: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合温胆汤加减,服用1个月后,随访精神佳,睡眠好,二便正常,心烦、语言多等消失。患者已逐渐停用一切西药。
20716
0
0
0
张锡纯治疗泄泻案
暂无简介
4553
0
0
0
退热良方医案3则
患者,40岁,在工厂上班,发热39℃,咽喉疼痛,乏力,思睡,自服三九感冒灵,无效;又加服阿莫西林、罗红霉素,仍然无效。舌苔白厚,中后部略黄,扁桃体肿大三度,咽部充血。给予白虎加人参汤,服一副药热退,咽喉疼痛缓解,服完第二副药开始上班,服用第三副药,自觉症状全部消失,状如常人,病愈
530
0
0
0
温胆汤的多种功用
外展神经麻痹者,症见口苦舌黄苔腻,烦躁不寐,脉象弦滑等痰热交阻之症,故以六味滋养未效,而施以温胆,从痰热论治取得疗效。更年期综合征,虽无有形之痰,然其胸闷,叹息、烦躁、腹胀等症,亦属于痰阻气滞,肝郁不畅,肝胃失和,故以温胆加疏肝理气药获效。
1119
0
0
0
详解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良药相合,温散寒邪而恢复阳气,共为主药;辅佐细辛外解太阳之表,内散少阴之寒,既能助麻黄发汗解表,又助附子温经散寒。三药合用,补散兼施,可使外感寒邪从表散,又可因护其阳,使里寒为之散逐,共奏助阳解表之功。
3240
0
0
0
735
736
737
738
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