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刘渡舟先生应用柴平汤的经验
柴平汤首见于《景岳全书》,为《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小柴胡汤称之为经方(古方),平胃散与之相对则称之为时方(今方),经方与时方合用,刘渡舟教授称之为“古今接轨方”。本方古人原用做治疗湿疟、食疟等病,证见发则寒热,一身尽痛,脉濡,尚未见治疗胃病之论述
3486
0
0
0
李士懋:温病治则清、透、滋
温病本质是郁热在里,我以为温病治则不外清、透、滋。既有热邪,故当清之,然有热在气血之分,故清之又有清气与凉血之别。热乃郁热,有郁即当透邪。透邪的原则是祛其壅塞,展布气机。气机畅达,邪热外出的道路通畅,伏郁于里之热邪方能透达而解。所以,在清热的基础上,必须伍以透邪之品。欲使气机
398
0
0
0
国医大师裘沛然:医道精微最难知
关于中医药学术构建的基本思想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医学的性质认识不一。先生的观点是,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其内涵是科学技术与中华文化的结合体。故在掌握藏象、经络、病机、治则的基础上,还必须通晓我国的哲学、文学、史学等知识,才能全面掌握中医学术。例如,《易经
1033
0
0
0
李士懋先生应用升降散的经验
李士懋先生对凡有郁热者,不论外感内伤,内外儿妇各科皆用之,现综述如下: (—)关于升降散的组成与主治李氏说,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首:“僵蚕二两,姜黄、蝉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病。大人服-丸,小儿减半,蜜
3510
0
0
0
“温病三宝”之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作为“温病三宝”之一,历来是中药中的战斗药,在中风的一些证候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受到古今医家的重视。长期以来,它一直是百姓心目中的救命药,但是,即使作为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安宫牛黄丸也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中药都有其“偏性”,偏热的中药针对偏寒的
1962
0
0
0
邓铁涛:慢性肝炎、肝硬化的辨证论治
慢性肝炎反复难愈,而且容易引起肝炎后肝硬化,早期肝硬化与前者的界限在临床又往往难以截然区分,怎样寻找一条更有效的根治途径和方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西医对本病的认识是: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即在肝细胞内复制,继而释出病毒颗粒,在潜伏期和急性期引起病毒血症,并导致机体的一系列免疫反应
1247
0
0
0
千古名方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擅治劳倦伤脾、谷气不胜、阳气下陷阴中而发热之证,为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剂。方用甘温之品升其阳气,以达阳春升生之令。其中黄芪补益肺气,肺气有权则卫护皮毛而实腠理,自汗止。元气不足,气促懒言,补之以人参。心火过甚,烦热内生,泻之以甘草。白术健脾,当归和血
8417
0
0
0
电视剧《老中医》中的古开骨散
很多中医都是一战成名,譬如剧中老翁就是因为一例没有人愿意接手的产后胎死不下的病例,剧中患者因惧怕手术后感染而请中医诊治,妇科名医赵闵堂毛遂自荐,选用古开骨散,奇怪的是并没有什么卵用。古开骨散出自清朝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怀胎说》。“古开骨散,治难产。当归一两,川芎五钱,龟板
2871
0
0
0
学习尤在泾活用六味丸的经验
尤怡,字在泾,清代医学家,对仲景著作钻研颇深,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静香楼医案》等。今天跟着徐凌云和高荣林先生的思路一起来学习尤在泾前辈运用六味丸的经验,希望对你的临床有所启发。尤怡治病求本,活用六味丸调阴阳水火升降。今择《静香楼医案》六味丸医案17条,
659
0
0
0
叶天士通络之法,值得一学
1 辛润通络“经主气, 络主血”,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均需气血以滋养,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叶氏说,“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疾病的发展,乃由经脉,继及络脉。如气血郁结,血络受伤,可引起胸胁胀痛,痞闷不舒,以及癥瘕积聚,失血便黑等。治宜辛润通络。常用方药:旋覆花、
1753
0
0
0
《老中医》里让翁泉海惹上官司的“十八反”真那么厉害?
第一集男主角翁泉海(陈宝国饰)就因为一个“医疗事故”惹上人命官司,被送上了法庭。可罪魁祸首并不是翁泉海开的药方,而是病人家属没有遵医嘱,让病人同时喝了两个医生开的药,违背了配伍禁忌,也就是剧中赵闵堂(冯远征饰)所说的“十八反”“十九畏”。究竟什么是“十八反”“十九畏”,今
1483
0
0
0
慢性病治疗的步骤与策略(下)
运化失司先理脾 在患者没有外感和气机郁滞的情况下,一般就要考虑脾胃运化状况如何,如有脾胃运化失司,首当调脾胃,待脾胃健运,再调治其他。这是第三个步骤与策略。不过,有的虽然气机郁滞(如浊水、瘀滞、结石等),但脾胃太虚不任攻伐,也当先行调理脾胃,再议治郁,或间隔实施。
842
0
0
0
防风通圣散治验,一剂知三剂安
案一:付某,女,北京人。年后自感乏力,全身酸痛,舌淡胖红,脉弦浮。眠差,口干舌燥,面色红润中带白。此为外感合郁也。予防风通圣散原方三剂,每天一剂,煮开即可。忌口生冷水果和肉类。今日回电,服后汗微出,两剂后眠香,神清气爽,今日已愈。案二:高某,男,40岁左右,北京人。由朋友诊后
796
0
0
0
中风的分类与辨别
感冒是伤风、伤寒、伤暑、湿、热……乃身体脏腑、经络皆强壮,有力运作,可将风、寒、暑、湿、燥不适之气自行调理,循正常途径由汗、小便排出体外,或积留体表无法内侵,故称表证,或称外中风。中风则因脏腑、经络的衰弱,受风寒暑湿燥之气无力运作,致身体的生理状况如汽车抛锚,如河川、沟渠淤塞
1534
0
0
0
加味生脉饮的临床应用
生脉饮由人参、麦冬、五味3味药组成,出于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治疗夏月伤暑,汗出过多,津伤气耗之外感证候。笔者用加味生脉饮治疗杂病,效果颇佳。现举5例,并述管见,求正同道。 一、附子生脉饮治冠心、房颤陈某某,男,70岁,工人,于1987年10月29
1819
0
0
0
有关苏子降气汤几个问题的探讨
朱式夷先生在“试析苏子降气汤的结构原理和临床实际”(《中医杂志》1964年第12期)一文阐述中,认为本方的作用,在于外解风寒、内疏痰饮;从其君、臣、佐、使配伍关系分析,证明其主治在肺而不在肾;主在清利上下而不在引火归元;主在降气散寒而不在温下。基于这一观点
1796
0
0
0
五味消毒饮应用于感染性疾病
五味消毒饮,亦称“消毒饮”,是传统的中药方剂,最初见载于《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其药物组成有: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15g,野菊花12g,紫背天葵9g。传统煎熬及服用方法为,上药加水600mL,煎取200mL,加黄酒10mL,热服,盖被汗出为度,药渣可外敷。方中银
4094
0
0
0
屡用不爽的前胡止嗽汤
如果说止嗽散是程钟龄的经验结晶,那么前胡止嗽汤可算是我几十年来治疗外感咳嗽方中的精品。此方不但能治疗感冒初起的咳嗽,而且适用于迁延性咳嗽。什么是迁延性咳嗽呢?它是由多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治疗不及时或失治、误治而导致的长期咳嗽不愈。因为起病已经
3031
0
0
0
李可老中医三则糖尿病验案
案1:三消重症郭桂云,女,33岁,灵石新华书店会计。1987月12日初诊:病已3月,食纳倍增而日渐消瘦。面色由白皙变为苍黑。昨量体重下降5公斤多,甚感意外,求治于余。追询病史,得知近数月来,工作、家务操劳过度,时时觉饿。饭后不及半小时便又饥饿难忍,心慌头晕。且烦渴异
4658
0
0
0
局方神术散,治慢性头痛特效
关于神术散,在《医方集解》上记载了四个,分别为海藏神术散,太无神术散,局方神术散,许学士神术散。本文是局方神术散的治验举隅,作者经验是本方治疗慢性头痛效果较显著。神术散出自《活人局方》(编者按:未查到原始文献所提的这本书,疑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故又称“局方神术散”,由苍
1010
0
0
0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