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焦树德:几张化痰、攻痰方剂的应用与辨别
本文焦树德老详细的解析了二陈汤、导痰汤、涤痰汤、金水六君煎、苓术二陈煎、清气化痰丸、三子养亲汤、礞石滚痰丸、指迷茯苓丸、控涎丹、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等诸方剂的异同和使用指征,是一篇十分值得精读的好文。(编辑/王超) 一、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半夏150g,
4166
0
0
3
“身热不扬”就像一碗鸡汤米线
温病可分为温热病和湿热病两大类别,临床表现各有其特殊性。其中,刘景源教授对湿热病的“身热不扬”的证候,分析地深刻透彻,其真知灼见,如拨云见日,发人深省,特节录如下(《刘景源温病学讲稿》第34-35页)。温热病的临床表现是:起病急,传变快,变化多,热象重,易伤津液。湿热病的
1761
0
0
0
逐风通痹汤怎么用?
【方歌】逐风通痹汤,芪归没乳香。麻黄蝎丹参,痹证屈能伸。【组成】生箭黄芪六钱,麻黄三钱,全当归五钱,丹参三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全蝎二钱。【加减】脉象迟弱无力恶寒者,将黄芪重用一两,再照加乌头二三钱;脉象有力恶热者,以薄荷易麻黄,再加天花粉一两。初服以遍体皆得微汗为佳;
1546
0
0
0
止痒的十种方法(含代表方)
一、表散风寒止痒法:肺气不足,风寒客于肌肤,卫阳被遏,与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于经,身痒而发风团疹。《证治准绳》曰:“汗出当风”。风结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㾦疹。寒主收引,皮毛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起风团疹块,并有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脉浮紧,而形成荨麻疹,每
4551
0
0
0
路路通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良效
中风后遗症,是指患中风病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等后遗症。其病机多与气虚血滞、风痰阻络、阴虚阳亢有关,即气、血、风、痰是病机关键。临床多伴见患肢疼痛或水肿等。治疗当用益气活血通络,或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或滋阴潜阳、化痰开窍等法为主。路路通,又名枫香果,为金缕科
1332
0
0
0
丁甘仁调经三大法宝
丁甘仁,字泽周,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早期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中医人才,成绩卓著。最早主张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于临床,打破常规,经方、时方并用治疗急症热病,开中医学术界伤寒、温病统一论之先河。以下摘录先生对于调经的心得,希望能领略先生临证用方遣药的精髓,能给当今中医后学以启迪
565
0
0
0
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经验分享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的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以抗病毒(盐酸吗啉胍、肌注聚肌胞)、口服止痛剂(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泼尼松)治疗,疗效尚不确定,且病程较长,至今尚无治疗本病的针对性口服和外用药。中医学将本病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等。中医
1858
0
0
0
玉女煎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系指严格局限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短暂性剧烈疼痛。起病多自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或第三支(下颌支)开始。由第一支(眼支)起病者甚为罕见。疼痛多是急骤发生,呈阵发性,电击样和火烙样剧痛,严重者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一侧并有结膜充血、流泪、流涎等症状,故又有
1614
0
0
0
张锡纯用山萸肉治脱证经验总结
张锡纯(1860年-1933年)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他集毕生医疗实践之经验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内容丰富,在学术上有许多独到见解,对临床用药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书中多处用到山萸肉一味,使用方法别具一格,发挥甚多,疗效显著。笔者对张氏应用山萸肉治脱证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其应用特色
2057
0
0
0
清燥救肺汤的特异性方证
《金匮要略》中的肺痿概念自相矛盾原文:《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第1条: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
1505
0
0
0
刘渡舟治疗胃痛十二法
1 温胃散寒 行气止痛法若脘腹受寒,或过食生冷,而致寒积于中,寒为阴邪,其性凝滞而致气血迟涩,其性收引而致脉细急,故发胃痛。症见:胃痛甚剧,每因受寒感凉或饮食生冷而得之,性喜热食,畏寒喜嗳,得热痛减。舌苔白,脉弦紧或弦迟。治则: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以良姜止痛饮治
2144
0
0
0
五液病症久治不愈宜治肾
涕、泪、涎、唾、汗,统称“五液”,是人体内津液代谢的产物,也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并与脏腑密切相关,正如《素问·宣明五气论》所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因此,对五液病症从其所属的脏腑论治,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然“肾者水脏,主津液
731
0
0
1
熊继柏:怎样辨治疑难病?
大家好!今天讲的题目是“怎样辨治疑难病”。怎样辨治疑难病?我也很难归纳出一二三四五几条出来,我只能举一些例子,一些个案,以此来提供给大家在临床辨治的思路。我们碰到疑难病证以后,应该怎么样去辨?怎么样去治?为此提供一点思路,就起这么一个作用。什么是疑难病?疑难病不是一个病种,不
704
0
0
0
各位中医大家如何治疗瘀血证
瘀血是一种有害物质,必须及早驱除为要。《内经》云:“血实宜决之”,是治疗瘀血证的主要原则。具体治法,还应根据疾病的性质、血瘀的程度不同而异。如破瘀、行瘀、活血、通络等。气滞者,配合理气;体弱者,攻补兼施。至于攻下一法,应从整体情况来考虑,分清标本虚实,掌握正邪消长,加
3099
0
0
0
十味温胆汤 平惊定怯责胆心
在方剂中,温胆汤系列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以“温胆”冠名的方剂有几十个,这些方剂都含有一个相似的基本组成和主治方向。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十味温胆汤。十味温胆汤出自元代医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白茯苓、酸枣仁、大远志、北五味子、熟地黄、条参、粉草
5073
0
0
0
十味锉散方证深度解析
《医方类聚》卷二十引《叶氏录验方》一、条文:中风血弱臂痛,连筋及骨,举动艰难。二、组成:附子三两(炮,去皮脐) 当归(去土,洗,切) 黄芪(炙) 白芍药各二两 川芎(不见火) 防风(去芦) 白术各一两半 肉桂(去粗皮,不见火)一两 茯苓 熟地黄(洗净,用少酒熬令干,焙之)
1606
0
0
0
逍遥散的临床解析及应用
传承千年,逍遥散的疗效之好无可辩驳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逍遥散的现代运用,逍遥散在古代经过历代医家的千百年来的反复应用,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它的疗效非常好。那么我们现代运用的时候,加了一个“现代”,这个意义是怎么样的?就是古代人说的那么多种病,和现在所说的这些病有什么关
5675
0
0
0
补脾十四法漫谈
补脾法为《脾胃论》中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它不仅适用范围广泛,且运用得当,收效确甚显著。兹将临床所得提出研究。 一、助运脾主消化食物和输布精微。如脾气虚弱,不能健运,可出现消化呆滞,纳减腹胀,肠鸣泄泻,脉濡弱,苔白腻等消化功能低下症状。久则眩晕倦怠,面色萎黄。治疗时应先健
1118
0
0
0
治疗郁证性虚劳,别一味进补
虚劳在古代医籍中亦称作虚、劳、劳伤、劳损、虚怯、虚损等,属于虚证范畴。虚劳由先天禀赋薄弱、后天饮食起居失调、劳倦过度、情志失调、大病久病、失治误治所致,其中由七情五志所致的虚劳,相当于现代医学之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疲劳、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及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同郁证性
988
0
0
0
从气机论治功能性便秘
刘汶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乾构的传承弟子,危北海名医传承工作站负责人,北京市属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首都医科大学优秀教师,曾入选北京市中医药“125人才”I类人才等。刘汶长期从事脾胃肝胆病的
3155
0
0
0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