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中医治疗类风湿的方法
类风湿1号方:生麻黄6g,青风藤12g,白芍15g,黄芪15g,防风12g,当归10g,桂枝12g,桑枝30g,路路通12g,炮附子6~9g,甘草5g,白术15g;类风湿2号方:秦艽10g,豨莶草20g,忍冬藤20g,丹参10g,地龙10g,防己10g,防风12g,桑枝30g
3730
0
0
1
治肿瘤可以从少阳来治
小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但助少阳之力不足,所以取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助心胆之阳;芍药养肝血助疏泄,以增强木气的展发之力。小柴胡汤里只有半夏、生姜二味化痰浊、去痰饮、畅三焦,显然力量不足,更何况柴胡桂枝汤尚无宁心神之力,所以选配温胆汤。温胆汤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甘草组成。
810
0
0
1
伤寒论六经框架速读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病证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是六经所属脏腑经,六经病证是经络脏腑病理变化的反映,而经络脏腑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故某一经的病变,很可能影响到另一经。所以六经病有相互传变的证候。其传变规律有传经、合病、并病、直中等
18683
5
0
12
李东垣效方清胃散
李东垣《兰室秘藏》清胃散,生地黄6g,当归身6g,牡丹皮9g,黄连6g(夏月倍之),升麻9g。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1952
0
0
0
谈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和接轨方
小柴胡汤与时方平胃散、温胆汤、经方五苓散等的合方,当代经方大家刘渡舟先生起了一个雅名叫接轨方。这两类方,不但在外感病,也在内、妇、儿诸科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确实不愧为经方中的一支“精锐部队”。
1990
0
0
0
临证常用柴胡 少阳病综合讲解
少阳病本证发病的原因很多,不仅是外感病邪传变而来,更有其他经病证转化而来,也有少阳中风深入而致的。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枢机的基本方。这个方子有扶正祛邪的功效,能助正驱邪,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
2849
0
0
0
苓桂术甘汤的运用分析
苓桂术甘汤茯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小便以消水阴而治疗痰饮咳逆;二是养心安神;三是助肺治节之令;四是补脾厚土,为本方之主药。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温复心阳;二是下气降冲;三是通阳消阴,也为本方主药。茯苓桂枝相配,则温阳之中以制水阴,利水之中以复心阳。
4047
0
0
0
准确理解乌梅丸
乌梅丸实由数方组成。蜀椒、干姜、人参乃大建中之主药,大建中脏之阳;附子、干姜,乃四逆汤之主药,功能回阳救逆;肝肾乃相生关系,子寒未有母不寒者,故方含四逆,母虚则补其母;当归、桂枝、细辛,含当归四逆汤主药,因肝阳虚,阳运痹阻而肢厥,以当归四逆汤
16359
2
0
4
桂枝茯苓丸
女,39岁。1992年12月12日初诊。检查发现子宫肌瘤1年余。月经周期尚规律,经将行则小腹疼痛,经行时则小腹疼痛加剧。仿桂枝茯苓丸加味治之。增减连服4个月,经行腹痛消失。1993年4月15日B超复查,子宫肌瘤消失。
3790
0
0
0
土瓜根散
桂枝茯苓丸也是活血祛瘀,但是用蜜丸,其药性缓和。土瓜根散也有桂枝,而加蜇虫芍药土瓜根,其活血祛瘀力量更甚,而且用散加酒服用,其效力更速!
4276
0
0
0
各地新冠预防中医方汇总
普通人群方为银翘散加减方,方中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牛蒡子宣肺透疹、解毒利咽;薄荷可以清头目、解风热;瘟疫易肺热伤阴,加芦根可清肺生津,能润燥和改善肺功能。体弱人群方为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加味,“玉屏风”名称很贴切,它犹如是结实致密的挡风墙,能使风邪无法侵入。
1740
0
0
0
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经验方
男性乳房发育症属于中医学痰核、乳疠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内分泌紊乱——暂时男性激素缺乏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两虚、痰凝气结、血瘀气滞等有关。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养血柔肝、理气化痰、散结消核之功效。
1718
0
0
0
中医诊断学问汗问疼痛视频讲课
问现在症:问汗(二)、问疼痛 现在问汗还有第三个问题,就是局部汗出,局部汗出包括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头部出汗,古代叫作“但头汗出”,只有头上出汗,“齐颈而还”,颈子以上出汗,颈子以下就不出汗了,就是但头汗出,头部出汗。这个头部出汗的原因有很多,不说只是哪一种原因,最
480
0
0
1
中医诊断学培训视频整理笔记
第08讲问现在症:问汗(一) 二、问汗 第二问,问汗。 首先我们要复习一下,汗的涵义,汗的意义。这点应该说属于《中医基础》讲的内容。但我们把汗(作为)是中医辨证的一个主要的资料,所以要详细地讲一下。 汗本身是阳气蒸化津液、经
376
0
0
1
养阴生津清虚热的百合地黄汤
百合地黄汤见于慢性疾病的后期,一方面,此方证可以出现许多的临床症状,另一个方面是其中并没有一个特征性指向这张方应用的症状,这给我们在临床中准确应用此方带来相当的难度,解决的方法就是结合脉证,甚至是主要依据脉证。
2313
0
0
0
羌活胜湿汤
女,35岁。患者2年前,因受雨淋,后渐发生阴道不规则流血,淋漓不尽,伴膝关节沉重,头痛,周身酸楚,自服十全大补汤无效。方用羌活胜湿汤加味,二诊药后,头痛止,经量转为正常。
9839
0
0
0
头上总出汗的治疗方法
“但头汗出”治疗用栀子豉汤,栀子苦寒,清热除烦;豆豉其性轻浮,以宣透解郁。二药配伍,清宣胸中郁热,邪去热解,则病自安也。
3501
0
0
0
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病因及护理宜忌
过敏性鼻炎多半出现于各种感冒延误治疗或治疗失当后,感冒的主要症状消失,留下鼻子局部的症状迁延日久。临床现症一般多见鼻塞、喷嚏、流涕;鼻痒、痒则喷嚏;喜抽动鼻孔,有回溯涕即鼻涕吸入口中再吐出等。
665
0
0
0
附子理中丸为什么还能减肥?
任何巨大的消耗,包括体力的过度劳累、脑力的过度劳累,或者疾病的消耗都可以引起肾虚,也就都可以引起“五更泻”。中医治疗“五更泻”有个方子叫四神丸,现在也有中成药,成分是补骨脂、大枣、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基本是温肾收敛的药物,主要是针对肾阳虚的。
4120
0
0
0
中医之中医思维
把经典的东西,在临床当中能够做出来,所谓虚的东西,全部变成“实的东西”,临床上都能够可操作。中医的思维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太极、周易、八卦、河图、洛书、《黄帝内经》、《黄帝外经》、《道德经》、《黄庭经》等,这些经典的著作。我们有精力的都要去很好地学习,认认真真的给古人当学生。
1587
0
0
1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