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跟名医学习四逆散的适应症
钟老经常用四逆散治疗泄泻、痢疾、胃脘痛(消化性溃疡病、胃炎、十二指肠炎)、胁痛(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腹痛(急、慢性阑尾炎)、疝气(小肠气痛)等病证,疗效显著。
1347
0
0
0
名家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经验
沈宝藩经验沈师指明,补阳还五汤治疗脑中风,必须是该疾病的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有气阳虚、瘀阻脉络之证时方可使用。沈师再三强调此方无论治疗缺血性还是出血性中风,必须是在恢复期,待阳亢风动已平,确属气虚血瘀证候方可使用。急性期乃属禁忌,因为此方黄芪量大用之有
506
0
0
0
叶天士治络法的临床应用
治络法,是清代名医叶天士独特的治疗手法之一。在《临证指南医案》及《未刻本叶氏医案》中记载有叶氏治络病医案三百余例,乃后世学者整理而成。叶氏治络法之理论起源于《内经》、《难经》。《内经》云:“经络皆统血”。《难经·二十二难》云:“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也;血壅而不濡
658
0
0
0
一文读懂麻黄附子细辛汤
一、麻黄附子细辛汤琐谈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由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方严谨,众多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
5416
0
0
1
久病多瘀、怪病多痰、难病多毒、疑病多郁
久病多瘀因疑难杂症般病程较长,迁延不愈,往往引起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瘀滞,也就是古代医家据说的“久病入络”《素问·痹症》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证治准绳》曾言:“人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病之胎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也说:“凡经主气,络主
1193
0
0
0
郑统魁、杜勉之运用乌梅丸的经验
郑统魁经验郑老临证多从“风”论治,他将人体的正常功能喻之为“风”,就像自然界中的风气一样,能使万物生长化收藏。这“风”主要是由心包(心)、肝(胆、三焦)、肾(配合脾、胃)相互配合而发挥作用,以使气血流通,百病不生,此为体内之“和风”。这是本于唐容川《
704
0
0
0
专攻胃脘痛的8个方证
胃脘常见恶心、呕吐、嗳气、反酸、腹胀、食欲不振、胃痛(隐痛、胀痛、灼痛)等症状者,亦或有胰腺、胆道、胆囊疾患累及胃痛者,常伴有头痛、头晕、乏力、心悸等证,中医依据症状反应,运用八纲辨证,先辨六经,继辨方证,能找到相应的治疗规律,对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984
0
0
0
印会河:治疗失眠十法
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性的睡眠减少,包括睡眠不实、乱梦纷纭、入睡困难、寐而易醒、时寐时醒、睡眠浅短、醒后不能再度入睡,甚至通宵不能成眠等。历代医籍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治法论述颇多,但由于就诊患者症状繁杂,临证时多难以一一剖析,故失眠为临床常见而难治症之一,我在临床治疗失眠
629
0
0
0
名医名方
沈绍功:降压四味汤,祛痰通络平肝潜阳
降压四味汤方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沈绍功经验方。笔者跟师时常用此方降压。 组成:钩藤15g(后下),川芎10g,泽泻10g,生莱菔子10g。 功用:清热祛痰,平肝降压。 方解:钩藤清肝泻火、平肝息风为君,治肝风之标;川芎透窍上提、升清降浊为臣,泽泻清热渗湿
1036
0
0
1
张锡纯:十全育真汤
十全育真汤歌诀十全育真组方缜,龙牡知药芪三参。棱术破血行药力,虚劳血痹此方珍。【主治】: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组成】:野台参(四钱)、生黄耆(四钱)、生山药
1650
0
0
1
治中风的名方:补阳还五汤
张锡纯经验黄芪助血上升,补养脑髓神经。自王清任创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以治中风,后世竟相习用。张氏也认为,中风因于气虚者,“应峻补其胸中大气,伸大气充足,自能助血上升,且能斡旋其脑部”。而“黄芪之性善治肢体痿废”,对于“脑中大气虚损,不能助血上升以养其
1707
0
0
0
从五行来理解人的五种气血状态
五行,对应人体实为五种气血状态。木、火、土、金、水,已经由五种具体物质抽象为天地之气动态运行的五种特质,对应人体便是五种气血状态,其具体如下。 木曰曲直所谓“曲直”,使曲变直之义,好比树木要时时维持向上舒展的状态,生机条达之意。凡具有此类特性的事物和现
664
0
0
0
实战运用真武汤的加减变化
真武汤,载于《伤寒论》的太阳、少阴两篇,最早称为玄武汤。现代药理作用有强心、促进血液循环、利尿、健胃、镇痛等,因此,临床应用颇广,故又有少阴的葛根汤之称。
1795
0
0
0
用六经辨证来解释其它各种辨证
六经辩证是对阴阳辩证的深化细化,是对八纲辨证的具体应用,在中医临床辩证中应用极其广泛。可以说,中医内科辩证,其他任何辩证体系能解决的问题,六经辩证都可以解决,其他辨证体系解决不了的问题,六经辩证也可能解决。反过来,六经辩证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辨证体系也很难解决。六经辩证,不仅是治
403
0
0
0
论“火与元气不两立”
“火与元气不两立” 语出李东垣的《脾胃论》 , 是阐释李东垣 “脾胃内伤, 百病由生” 核心学术思想 的创造性论点。 笔者通过剖析 “火与元气不两立” 这一创造性论点, 以传承和发展李东垣的学术思想 精髓。 “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阐释1. “火” 之释 《脾
1628
0
0
0
中医对肿瘤(癌)的认识和治疗原则
中医对肿瘤(癌)的认识中医对肿瘤(癌)的认识和研究早有文献记载,可谓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从2000多年前《内经》及至历代名家,均有不少肿瘤(癌症)诊治涉及。 如7世纪《晋书》记有“初帝目有大瘤疾,使医割之”,即为今之肿瘤切除术。隋代《诸病源候论》所载“癥瘕”
2969
0
1
0
朱良春治疗顽固失眠的思路
顽固失眠多责之思虑劳倦,情志失调,素体虚弱,久病虚损,胃中不和等因,使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现代医学多见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症、更年期综合征、腰肌劳损、肝胃病等引起顽固失眠。
361
0
0
1
戴云波老中医治疗痹证经验
戴师认为,痹症属于本虚标实证。本虚是阳气内虚,卫外不固;标实是风寒湿气阻滞气血,脉络不通。故对于痹症的治疗,应以温阳为主,佐以通络。这是治疗痹症的根本大法。
2226
0
0
0
灵活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之六经归属,当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证,辨证要点为小柴胡汤证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1853
0
0
1
跟随《内经》学习春季”养阳“
王冰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似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其阴。滋苗者必固其根,伐下者必枯其上,故以斯调节,从顺其根。二气常存,盖由根固,百刻晓暮,食亦宜然。”
1167
1
0
1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