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方剂中用药比例的重要性
组方中药量大小的变化可改变其功效,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临证遣药组方时对药量应严格要求,不得违其规律而施。常见的规律归纳如下: 药量大者为君,把持主体功效在一首方剂中药物用量大者为君早有古训,君药是针对主要病因及主症而设,突出其药量以确保主治方向。如麻黄汤中麻桂
1777
0
0
0
张锡纯对小青龙汤的一些观点
小青龙汤原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切,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汤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炒也)令赤色;若渴者,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
1340
0
0
0
门纯德:桂枝汤不常想到的用法
【组成】桂枝9g,生白芍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用法】水煎服,服后进少量热稀粥或开水,覆被取微汗。【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方义体会】本方为仲景群方之魁,冠太阳病众方之首。在《伤寒论》、《金匮要略
671
0
0
1
刘保和:实证血瘀(血府逐瘀汤证)如何“抓主症”?
怎样确认瘀血证?对瘀血证的判断可分为主症与佐症两方面。主症:①脉涩。这是瘀血证的必备脉象。②诸症活动时减轻,休息时加重,尤以夜卧时明显。③疼痛局限而非弥漫,为深压痛或敲击痛。在腹部多现深压痛,在胸、背、腰部多现敲击痛。佐症:①病程较久。生大气或受较重外
1829
0
0
1
积劳成疾之虚劳该如何治疗?
虚者气血之虚,劳者疲困之谓,所言虚劳者,凡属损伤太过之病,皆曰虚劳。虚劳证是由积渐而成,非急性的疾患。1本病的范围相当广泛,考古典医籍,有五劳七伤六极之称。五劳者: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六极者:筋极、骨极、肉极、血极、精极、气极是也;七伤者,有两种不同的说
2401
0
0
0
关于五积散的一些解析及答疑
医案一则《续名医类案》中收录了清代名医张石顽之子张飞畴的一则关于五积散的医案。为便于大家理解,将此文言文医案用现代语言翻译如下:有一位胖小伙儿,平时左半身无汗、胁下常冷。一天,此人去乡下,正赶上天气暴寒。途中,他在乘坐的船中吃饭,越吃越冷,没多久就觉得全身畏寒。
6732
0
0
0
浅谈运用经方的治疗心得
张步桃,台湾著名伤寒学家、中医教育家。著有《伤寒大论坛》、《张步桃医方思维》、《张步桃解读伤寒论》等专著。我个人研究《伤寒》、《金匮》,差不多30多年了。我的《伤寒论》念了大概有5000遍吧!所以我出门在外是很少带资料的,给我什么题目,我就讲什么题目。但有时侯一个题目就可以讲
669
0
0
1
冉雪峰:以“气化”理论理解“三阳经”
冉老认识《伤寒论》以“气化”思想贯穿始终,具体在“六经”中的认识如下。 太阳《伤寒论》中尤其重视《太阳病篇》,冉老曰:“太阳为伤寒第一层,治之当后无余事,治之不当后变化难极。”《太阳病篇》也最能体现其气化思想。太阳为寒水之经,本寒而标热,中见少阴之热化。
1024
0
0
1
焦树德:几张化痰、攻痰方剂的应用与辨别
本文焦树德老详细的解析了二陈汤、导痰汤、涤痰汤、金水六君煎、苓术二陈煎、清气化痰丸、三子养亲汤、礞石滚痰丸、指迷茯苓丸、控涎丹、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等诸方剂的异同和使用指征,是一篇十分值得精读的好文。(编辑/王超) 一、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半夏150g,
4171
0
0
3
逐风通痹汤怎么用?
【方歌】逐风通痹汤,芪归没乳香。麻黄蝎丹参,痹证屈能伸。【组成】生箭黄芪六钱,麻黄三钱,全当归五钱,丹参三钱,乳香三钱,没药三钱,全蝎二钱。【加减】脉象迟弱无力恶寒者,将黄芪重用一两,再照加乌头二三钱;脉象有力恶热者,以薄荷易麻黄,再加天花粉一两。初服以遍体皆得微汗为佳;
1548
0
0
0
止痒的十种方法(含代表方)
一、表散风寒止痒法:肺气不足,风寒客于肌肤,卫阳被遏,与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于经,身痒而发风团疹。《证治准绳》曰:“汗出当风”。风结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㾦疹。寒主收引,皮毛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起风团疹块,并有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脉浮紧,而形成荨麻疹,每
4557
0
0
0
胡希恕运用经方的方法:辨病位、辨病性、辨方证
已故名医胡希恕先生是公认的经方大师,毕生沉酣仲景之学,兼受汤本求真的影响,临床善用经方,近于出神入化,被誉为“经方学派的大师”。名医刘渡舟先生曾赞誉他:“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辨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
2529
0
0
0
丁甘仁调经三大法宝
丁甘仁,字泽周,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早期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培养中医人才,成绩卓著。最早主张伤寒、温病学说统一;于临床,打破常规,经方、时方并用治疗急症热病,开中医学术界伤寒、温病统一论之先河。以下摘录先生对于调经的心得,希望能领略先生临证用方遣药的精髓,能给当今中医后学以启迪
566
0
0
0
二味拔毒散治疗带状疱疹经验分享
带状疱疹为皮肤科的常见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以抗病毒(盐酸吗啉胍、肌注聚肌胞)、口服止痛剂(复方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皮质类固醇激素(泼尼松)治疗,疗效尚不确定,且病程较长,至今尚无治疗本病的针对性口服和外用药。中医学将本病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等。中医
1864
0
0
0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 怎样判定太阴病前已论述,里证亦有阴阳二类,《伤寒论》谓为阳明者,即是里阳证,而谓为太阴者,即是里阴证。主提纲: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是说病在里,胃虚饮聚,故腹满而吐、食不下,胃肠之里不但有寒饮,
1734
0
0
0
肿瘤常用经方
经方治癌的优点:几乎无痛苦,副作用极少;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一、炙甘草汤理虚方——“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六)1、甘草疗瘦本经:长肌肉。《外台秘要》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羸瘦。《伤寒论》
2697
0
0
0
倪海厦论心脏病
下面讲新课,开始讲汉唐方剂第32号,心脏病,乌金丸中医学九种心痛之一(主症:心痛澈背,背痛澈心)。心脏病这种情况是目前社会多发病症,也是属于西医 学所认为的一个死证,突发心脏病,属于一个死症。但是在没有突发心脏病之前,各种症状都显示出来了,就要及时的治疗,就不会突发心脏病死亡,就
11455
1
0
2
清燥救肺汤的特异性方证
《金匮要略》中的肺痿概念自相矛盾原文:《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第1条: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
1507
0
0
0
熊继柏:怎样辨治疑难病?
大家好!今天讲的题目是“怎样辨治疑难病”。怎样辨治疑难病?我也很难归纳出一二三四五几条出来,我只能举一些例子,一些个案,以此来提供给大家在临床辨治的思路。我们碰到疑难病证以后,应该怎么样去辨?怎么样去治?为此提供一点思路,就起这么一个作用。什么是疑难病?疑难病不是一个病种,不
707
0
0
0
从桂枝汤看中药、方剂的作用特点
在学习《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时,我发现仲景治疗阴阳两虚证,多以桂枝汤为底进行配伍。如治疗阴阳两虚失精用的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阴阳两虚腹痛用的是小建中汤。龙骨、牡蛎是用于固精止遗,加重芍药、配伍白蜜是为了更好地缓急止痛,即所谓治标之品。而真正能治本、调补阴阳气血的是桂枝汤。
1259
0
0
0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