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探寻奇恒病之热入血室的辨治思路
“妇人热入血室之所以用小柴胡汤,并非全因肝失疏泄、少阳不和,亦当考虑女子胞为奇恒之腑,体用之特异,不可妄行汗下也”。
952
0
0
0
吴茱萸类方的妙用探讨及临证应用
“呕而胸闷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你看少阴病也可以治啊,阳明的虚寒也可以呀,阳明病也可以治啊,对不对?阳明病多啥?胃家实是也。那么有没有虚寒呢,虚寒就要从太阴来论治。
2833
0
0
0
五脏、六气、经脉体系概述
从六经角度去认识人,太阳是阳气外开之象,阳明为阳气内阖之象,少阳为枢,是开阖之间的轴,三阴亦然,也有开阖枢。那么也可以按经脉分手足经,比如足厥阴为肝、手厥阴为心包,一个能藏血,一个能藏包络之火,有所不同,其他的比如手太阴肺、足太阴脾等,也可以分别变化。
1747
0
0
0
浅谈治疗痹证的经验
关节痛的常用治法是:疏散外邪,宣通经络,根据具体证候具体施治。治疗痹证除内服药外,膏药、针灸、火罐等均有良效,尤其是针灸最为简便有效。为了提高临床疗效,应选择使用或配合使用。
1005
0
0
0
常见病分型治疗
治疗抑郁症的用药诀窍
痰浊中阻主要表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卧懒动,喉间痰涎壅盛而气粗气阻,头重而晕,或头重昏蒙;兼胸闷脘痞,呕恶或反胃,纳呆不食,便溏。治疗:化痰和中、降浊开窍,方宜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药宜明天麻、法半夏、白术、苍术、石菖蒲、陈皮、佩兰、川贝母、白芥子、茯苓、厚朴、金钱草等。
1285
0
0
1
癫狂梦醒汤
癫狂梦醒汤重用桃仁配赤芍活血化瘀;用香附、柴胡、青皮、陈皮疏肝理气解郁;苏子、半夏、桑皮、腹皮降气消痰;木通清热利湿,;一则清解气郁所化之火,二则利湿有助消痰,三则通窍;倍用甘草缓急调药。诸药相伍,活其血、理其气、消其痰。血活则气畅、气畅则郁解,郁解痰亦消,痰消窍则通。
8012
0
0
0
冯世纶教授应用肾着汤的经验
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茯苓、白术并用,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自利。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重用干姜,伍茯苓、白术更治湿痹,因此,该方治肾着之腰以下冷痛,故古代称该方为肾着汤。
7337
0
0
0
经方六经辨治痹证体会
太阳太阴合病:多表现为疾病初起,以身体肌肉关节项背酸沉痛为主,可见恶寒发热,局部肿胀疼痛,舌苔腻或润滑,脉浮或沉或紧或弦等。如麻黄加术汤、葛根加术汤、桂枝新加汤、当归四逆汤、防己黄芪汤等。
2617
1
0
1
治气、理血、补养的常用方剂
四君子汤为治疗气虚的总方。主治面色晄白、精神萎靡、言语声低、四肢倦怠无力、动则气短、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脉来虚濡等症。近代常用来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等病表现为气虚证者。
4788
0
0
0
水证的彻底讲解
某生治一白姓妇,患梅核气,经用(金匮)半夏厚朴汤,已三进而丝毫无效,乃转余诊。切其脉弦,视其舌苔则水滑欲滴。余辨为水气上冲,咽喉被水寒所痹塞而非痰气之证。乃用桂枝12克,茯苓30克,白朮 10克,炙甘草6克,连服五剂,咽喉通利,病已愈矣。
2178
0
0
0
中医能否治急症
中医诊断急症,在望闻问切之中,要善于抓特点。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弄清疾病的本质和病证的关键所在。而抓特点不仅仅要全面仔细诊察,尤其要注重舌脉合参。因为舌象和脉象往往最能反映疾病的本质和真相。
598
0
0
0
赵绍琴治疗温热病的重要法则
透热转气,大致有四种情况:第一种,热郁者,清之即能转,即所谓开郁泄热,如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竹叶等;若郁结重者,加蝉衣、僵蚕、防风。第二种,湿郁上焦者,宣之即能转,即所谓宣化湿浊,如佩兰、藿香、豆豉、杏仁、蔻仁等。
571
0
0
0
古典中医夜读系列
夜读经方:【齿科】天下第一效验方
牙齿问题,是极常见的疾病。男女老幼,皆会有牙疾。“牙疼是小病,痛起来要人命”。经历过的人相信一定记忆犹新。除了各类牙痛,还有牙龈出血,牙龈肿痛,牙龈萎缩,牙周炎,牙齿松动,以及长智齿引起面部红肿,顽固性口腔溃疡等,都很常见。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有没有一种药
4122
1
0
1
《伤寒论》一方二法初探
细读《伤寒论》原文,体现一方二法的方证还是很多的,如桂枝汤证和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桂枝汤证与小建中汤证、葛根汤证和葛根加半夏汤证、越婢汤证和越婢加术汤证等,皆属于一方二法的变化。可知,整部《伤寒论》是许多个一方二法变化组成,亦可知,经方的发展,是古代用方证经验的总结。
1212
0
0
0
颈项僵硬疼痛可能是风湿痹症
女,53岁,颈痛10余天。这个病人来诊时,脖子疼的很厉害,左右不敢回头,表情十分痛苦。处方如下:半夏40 黄芩30 干姜30 人参30 炙甘草30 黄连10 大枣12个 桂枝40 附子10 羌活15 四付水煎服。这个病人,吃了四付药,她妹妹到诊所来诊时告知,已经痊愈。
789
0
0
0
名医名方
国医大师李振华治鼻炎的“妙方”
慢性鼻炎多常年反复发作难愈,每遇寒凉发作,且容易感冒。在治疗上除用苍耳子散外,再加补肺气的玉屏风散为主。如咳嗽吐痰色白者,加杏仁、桔梗、苏子、炙桑白皮、炙款冬花、炙杷叶;如咳嗽气短,甚至出现喘息证者可加炙麻黄,甚至干姜。
6544
0
0
1
治疗“胃痞”的五大方法
常有胃痞之证,进食则痞满加剧,空腹则痞满减轻,时值日久,病人常伴发厌食纳少。不知者常以消导为法,久治而不愈。此类病人常在胃肠钡餐造影时发现胃肠动力学改变,张力低下,蠕动缓慢。脾虚所致纳呆,用健脾益气的香砂六君子汤以调整自身消化机能,可加紫苏、厚朴以健运理气消痞,提高胃肠的蠕动频
6442
0
0
0
赤芍甘草汤
赤芍甘草汤主要用于因湿热血瘀、脾虚血瘀所致的下肢臁疮、股肿、青蛇毒、丹毒等疾病。方中赤芍、甘草、两头尖用量均较大,是有意为之,崔公让教授认为大剂量应用是取其峻烈之性,乘势猛攻,使湿热瘀阻之邪从下而解,遵循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
2280
0
0
0
黄煌经方小课堂——大建中汤
大建中汤【适用人群】消瘦,面色苍白,唇舌暗淡;有慢性腹痛,为阵发性肠蠕动亢进,腹部常有隆起包块或蠕动波;腹部扁平软弱,可呈现舟底状,以脐为中心的腹部冷感、皮温低下;脉空大无力,或细软。
4097
0
0
0
医学心悟: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饮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
3322
1
0
1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