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刘渡舟:论“发汗解表法”中的片面性
发汗是为邪气在表而设的一种治法。《内经》中说“善治者治皮毛”,又说“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然而,“发汗解表”要先辨出风、寒、暑、湿、温等的具体情况,然后选用辛温发汗,或辛凉解热的相应方剂,这样做叫“辨证论治”,乃是克服主观片面的一个关键措施。如果医者不从客观的辨证出发
683
0
0
0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串讲(一)
这次和大家讨论的是关于《金匮要略》的内容,会务组给定了题目:《探〈金匮〉之精髓,学安胎之药方》。客观地讲,因为我本人是伤寒教员,不属于《金匮》的本专业,说难听一点叫越俎代庖。从学术的角度,我个人有很多伤寒治学的地方需要向金匮的各位老师和专家求教求证。今天探讨所涉及的很多东西仅作为
2433
0
0
0
《伤寒论》五泻心的区分与总结
作者/肖相如 五个泻心汤可分成两拨有人问:《伤寒论》里有什么呀?很多人可能会说:有三承气、五泻心。可见,《伤寒论》的五泻心是很著名的,虽然说都叫泻心,可是他们五个还真不能算亲兄弟。最起码可以分成两拔,两边的老大分别是大黄黄连泻心汤和半夏泻心汤。五泻心相
7314
0
0
0
宋柏杉:用药如用兵,治病次第谈
古人云:“用药如用兵”,这句话深意是什么呢?我在跟诊宋柏杉老师的过程中,眼见着宋老师把那些我们上学时背过的方子运用到治疗疑难重症上,而且获得可喜的疗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治病是有先后次序的,尤其对于那些病情复杂的疑难病来说,尤为如此。兵法讲
933
0
0
0
刘渡舟:漫谈水气上冲及苓桂剂的证治
讲述/刘渡舟 整理/薛光耀在《伤寒论》、《金匮要略》里,“水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水肿,一是指水饮。此水饮与“四饮”的含义不同,它具有上冲的特性。 “水气”到底是什么?继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对“水气”这一概念的认识,颇不一致。有认为“水气”是指水之寒气,如成无己注“
4903
0
0
0
经方治疗抑郁症经验总结
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的范畴,其实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对于情志病的治疗就已经有着许多记载,虽然张仲景对于情志病并没有一个专编的论述,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条文中我们已经知道张仲景所述的许多病证已经符合中医学中的情志病,而其中的诸多方证也就属于今日的抑郁症。如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发
820
0
0
0
补肾明星“六味地黄丸”家族
作者/肖相如 老子:金匮肾气丸在这个名星家族中,老子是“桂附地黄丸”。因为桂附地黄丸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在《金匮要略》中叫“肾气丸”,所以现在都叫“金匮肾气丸”。又叫“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八味地黄丸”。组成药物有干地黄、山茱萸(制)、丹皮
1345
0
0
0
小柴胡汤应用经验
患者高热不退,医院无计可施,请中医会诊患者裴某,女,70岁,2003年10月3日会诊。患者心衰合并肾衰竭,住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病科。经治心衰控制,已透析,但发热半月不愈,用各种抗生素无效,血液培养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合并金葡菌败血症。药试验
570
0
0
0
任应秋:中医“虚实”有七重含义
虚实,是就病变的性质言,它在辨证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虚则补,实则泻,为辨治的不易大法;补则实,泻则虚,乃辨治确切的必然结果。然而,病变的虚实,治法的补泻,粗略识之,自较易易,若欲辨之准而施之的,亦属大难。兹就阅读文献及临床经验所得,就虚实诸义汇辑如次,以资研究,或有
1733
0
0
0
现代中医辨病辨证的模式
“四诊”和“八纲”仍是基础《难经·六十一难》将精于四诊者概括为:“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东汉张仲景勤求古训将《黄帝内经》那些由哲学思辨产生的抽象原理原则与经验结
1631
0
0
0
“和法”的概念经不起推敲
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和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和法是指和解少阳,专治邪在半表半里少阳证的治法。金代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卷四中云:“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
1262
0
0
0
泻心方病机探讨
《伤寒论》治疗痞证而设,千百年来一直广泛用于临床,疗效昭彰,成为千古名方。然就其有关问题,引起了古今医家的争议,对深入探讨仲景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极为不利,故亟当深究,以辨明是非。首先,就三方证病机而言,诸多医家认为系“寒热相结”,或曰“上热下寒”等,今日诸多版本《方剂
787
0
0
0
《金匮要略》泽泻汤应用指南
泽泻汤一方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这个方子以治疗心下有支饮,头目苦于冒眩为其特长。“支饮”为四饮中的一种,顾名思义,它好像水之有派,木之有枝,邻于心下,而偏结不散,故名曰支饮。支饮的治法很多,就泽泻汤证言,是支饮之邪上犯头目,故出现冒眩的症状。冒,指头如物冒
4165
0
0
0
温经汤临床应用举隅
温经汤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一张治疗妇人病的经典方。原文主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及“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现代临床常用于月经失调、痛经等妇科病的治疗。笔者
2692
0
0
0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高原上的临床运用
作者/姜正谦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出《伤寒论》,是仲景治疗少阴证的著名方剂。后世医家在运用本方多有发挥。近几年,我们基于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高原自然气候特点,在海拔3658米的拉萨地区运用此方治疗高原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录验案数则于后,供同道参考。 一、高山性心悸
568
0
0
0
猪苓汤的解析应用
其病机为里热伤阴,水热互结,故用猪苓汤以育阴润燥,清热利水。方中茯苓、猪苓、泽泻淡渗利水,阿胶甘平育阴润燥,滑石清热利水,甘寒生津。本证与五苓散证都是有水饮内停,相同的有水肿,小便不利,小腹胀满或疼痛,口渴,发热,脉浮等。
11620
0
0
0
真武汤特异性方证解析应用
“特异性方证”,就是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具有精准、快捷、高效的特征。《伤寒论》中主之的方证绝大部分属于“特异性方证”。今天咱们一起跟肖相如老师学习特异性方证之真武汤。 原文 《伤寒论》第316条: 少隂病,二三日不已,至
2912
1
0
1
章浩军:栀豉承气汤
章浩军,福建省名中医。善用经方治疗久利(溃疡性结肠炎)、胃痞(慢性胃炎、功能性胃肠疾病)、胃脘痛(胃溃疡)、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疑难杂症。 组成: 生大黄10克,栀子5克,淡豆豉10克,厚朴10克,枳实10克。 功效: 清宣郁热,通腑消满。 主
823
0
0
0
国医大师王琦:抓住经方研究的三个纲
今天我讲的是一个关于《伤寒论》的问题,我在以前教过不到二十年的《伤寒论》,也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在这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今天就这些想法,想跟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探讨。其中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能学好《伤寒论》,落脚点是在经方应用上。我在讲课以前,先亮一亮我的观点,我今天这个
460
0
0
0
附子与半夏同用,治疗受寒引起的腹痛腹泻
宋阳经方医案——腹泻作者/宋阳宋某某,女,48岁,主诉:腹痛间断性出现两月余,加重伴腹泻一上午。患者近两月间断性出现腹痛,今日上午突然加重,腹痛如绞,面色青灰,冷汗下如豆大,四肢厥冷,腹中肠鸣如鼓,一上午腹泻水样便十数次,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细,处附子粳米汤:
7535
0
0
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