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981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金匮“痉病”浅谈
由于痉病分出刚痉和柔痉二种,所以,在治法上也就有所分别,刚痉的治疗,是使用葛根汤,根据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篇原文云:“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3176
0
0
0
寸关尺三部古医脉 + 6条经方一半伤寒
桂枝汤 :桂枝10克 白芍10克 生姜二片 炙甘草10克 红枣十枚,每付药加入六碗水使用大火来煮成二碗,成人于每三小时空腹时喝一碗,小孩减半,服用后会得到微汗出来,这个处方使用的最多,民众如果在服用第一碗汤药后,感冒症状就好了,就不需要去服用第二碗,服用此汤药后需要喝一点粥
1493
0
0
0
从升降出入谈肾炎的治疗
肾炎,并不是肾虚,是新陈代谢、升降出入不利了。这种吃出来的毛病不能补。越补,老的废物越不能排出体外,尿都臭了。治疗不能补肾,还要注意让病人忌口,鸡鸭鱼肉不能吃,酒不能喝,甜食不能吃,各种补药如蜂王浆、西洋参、冬虫夏草、银耳都不能吃,要吃素,吃一点儿绿叶菜。
755
0
0
0
《通俗伤寒论》——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汤这个方子是由葱豉汤与桔梗散以及栀子豉汤合成的,葱豉汤里主要就是葱白和豆豉这两味药,葱白在使用时要求连须根一起入药,青色的部分不能用,它具有较好的发汗作用,而且能升发人体的阳气,加上豆豉以后,发汗的力量更加强大
1957
0
0
0
黄煌讲真武汤
真武汤是经典的水气病方,传统的温阳利水方, 具有退水肿、定眩悸、止震颤、止痛、轻身等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强心、兴奋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改善肾功能、保护神经元等。适用于以精神萎靡、畏寒肢冷、脉沉细无力、浮肿或震颤为特征的疾病。
2596
0
0
0
伤寒学条文整理版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2216
0
0
0
《伤寒论》——桂枝汤疑似证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现代医学诊断为癫痫及胃肠型感冒而见心下胀满、疼痛、头项强痛,小便不利,恶寒,发热,苔白等脉症者均可使用本方。
1610
0
0
0
补气固表方玉屏风散使用说明
玉屏风散适用于面色黄暗,缺失光泽,也可见暗红者。体形多偏胖,皮肤比较湿润;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瘙痒,易出汗,畏风,易腹泻,或大便不成形,易浮肿,易患过敏性、免疫性疾病。
672
0
0
0
《伤寒论》——太阳病欲解时
太阳病解,虽与自然界阳气的盛衰有关,但这只是一个外部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条件,并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病解与否,取决于邪正进退的情况,这还必须有其内在因素,即患者自身的正气是否充实,有无痼疾与兼挟病证等。同时也还有其他外在因素,如是否重复感邪,调护得当与否等。
2667
0
0
0
通过腹诊如何辨别病症
腹诊是中医特色诊法之一,是指临床通过望腹形、观腹色、听腹音、测腹温、按腹力、诊压痛、问腹痛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通过腹诊,可得到诸多反映胸腹部脏腑、经络等病理变化的腹证。
908
0
0
0
《金匮要略》——芍药甘草附子汤
某干部,患腹痛拘急,浑身出冷汗,恶寒起栗,历时已8年余。遂与芍药甘草附子汤。患者服后即感腹中雷鸣,下利黑水,烦躁殊甚。继之出冷汗一阵,后即诸症消失。又照方服2剂痊愈。
9676
0
0
0
芍药甘草汤的应用
男,53岁。左腨经常转筋,多在夜晚发作,发时腿聚起一包,而腿不能伸直,患侧拇趾也向足心抽挛,疼痛难忍。切其脉弦细直,视其舌则红绛少苔。此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绌急所致。用:白芍24g,炙甘草12g。共服4剂而愈。
1275
0
0
0
痰湿的全面分析以及能引起怪病
中医意义上的“痰”,并不是单单指日常所说的产生于肺部、通过咳嗽可以排出体外,并能被我们所看到的痰,中医的“痰”,还包括因为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符合秽浊、黏滞、稠厚特征的病理产物。
765
0
0
0
经方腹诊六大典型表现
经方重视腹诊,是因于辨证有重要意义。要强调的是,经方的腹诊,不仅只依靠切诊,而是依据四诊,即望、闻、问、切获得全面的症状反应,进行整体辨证。亦就是说由腹诊所获得的腹证,亦属症状反应之一,经方临证辨证,把腹证亦纳入辨六经,辨方证中,做到方证对应治愈疾病。
984
0
0
0
可治19种疾病传世名方——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现代常加减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之胸痛,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溃疡病、神经官能症,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昏头痛、精神抑郁,属于瘀阻气滞者,均取得一定疗效。
17335
0
0
0
大温脾丸及其类方的研究与运用
大温脾丸被称为成为千古奇方,这个方子出自《张大昌医论医案集》。当时张大昌先生在他的书中如是讲“中焦之方,脾胃是用,主在消化。
5350
0
0
0
中医实用口诀!
用药法则扶上之阳参桂芪,理中之阳砂蔻姜,乌附硫磺温下阳。理中甘草干姜汤,中阳不足是妙方。附子细辛真武汤,温肾助阳是好方。胸胁胀满舌苔滑,口苦咽干齿痕舌,少阳枢机不流转,柴胡桂枝干姜汤,引阳化阴功效全,食疗生姜白面煎。
1888
0
0
0
中医四诊心法入门
望、闻、问、切,为识病之要道 望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言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1144
0
0
0
对张锡纯体质观的理解
从张锡纯关于体质与发病关系的大量论述中,不难概括出他所坚持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是发病与否决定于体质之强弱,二是证候特点决定于体质之类型。
859
0
0
0
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丸、香砂枳术丸治疗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香砂养胃丸、香砂六君丸、香砂枳术丸都是治疗胃病的药,别看这三种药长得特别像,但在治疗胃病的方向上,却很是不同。首先,香砂养胃丸在权威的中药专业书籍中被归类为温理剂。温理剂自然是温煦内里的,为什么要温煦内里呢?肯定是胃里有寒了。可“寒”是从哪儿来的呢?它是由胃中阳气
1855
0
0
0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