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欲解时

【原文】

太陽病欲解時(1),從巳至未上(2)。(9)

【词解】

(1)欲解时:指病证可能得到缓解之时,非病必愈之时。

(2)从已至未上:指已、午、未三个时辰。已,9~11时;午,11~13时;未,13~15时。从已至未上,即从9时至15时这段时间内。

【提要】

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推测太阳病欲解的有利时辰。

【释义】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自然界的六淫之邪可伤人致病,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又可以对人的机体发生好的影响有助于抗邪,因此六经病欲解都各有一定的时间。太阳将要解除的时间是从已至未上,即上午9时至下午3时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这是一日中阳气最隆盛的时候,此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的阳气而充盛于外,有助于驱散表邪,所以太阳病欲解大多在这一时间。

太阳欲解时的临床意义可能有两方面:一是邪轻病不重的患者,得到此时自然界隆盛阳气之助,病邪有不药而解的可能;二是患者虽已服用对证的方药,但病邪未能解除,待到欲解时辰,借外界阳气之助,是药力、正气合力于同时,故易于驱邪愈病;或者用药后,病证虽轻,而尚有微邪之际,则正气假以天时,微邪易祛,阴阳自和,其病可愈。此外,能否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及时施以正确的治疗,以求高效与速效,目前已初见端倪,尚待进一步探讨。

太阳病解,虽与自然界阳气的盛衰有关,但这只是一个外部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有利的条件,并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病解与否,取决于邪正进退的情况,这还必须有其内在因素,即患者自身的正气是否充实,有无痼疾与兼挟病证等。同时也还有其他外在因素,如是否重复感邪,调护得当与否等。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对此条所言,必须灵活看待,不可过分拘执。

【选注】

柯韵伯:已午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至未上者,阳过其度也。人身阴阳,上合于天,天气至太阳之时,人身太阳之病得借其主气而解。此天人感应之理也。(《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太阳脉证〉)

周杨俊:太阳病自解,固如是也。服汤而解,亦如是乎?日然。纵使服汤有先后,则其解应无定期,然必至其所王之时,而精神爽慧也。此该论太阳病言之,营卫皆然也。(〈伤寒论三注·太阳上篇〉)

尤在泾:太阳经为诸阳之长,已午未时为阳中之阳,太阳病解,必从已至未,所谓阳受病者,必阳气充而邪乃解也。与发于阳者七日愈同意。(〈伤寒贯珠集·太阳篇上〉)

陈修园:已午二时,日中而阳气隆,太阳之所主也。邪欲退,正欲复,得天气之故,值旺时而解矣。此节承上文而言病愈之时,以见天之六淫能伤人之正气,而天之十二时又能助人之正气也。(〈伤寒论浅注·辨太阳病脉证篇〉)

余无言:此不过示明中医三阳三阴病自解之大概而已,然而不敢信之也。即以前图观之,其三阳三阴自解之时间距离,亦有偏重之嫌,殊难自圆其说。此种说法,可算是中医书中之一个绝大的谜,盖六经之传,尚无定轨,病之自解,岂可准时以计,而一无错误耶?不过病果自解,每在第七日,以时计算,每每约在六个二十四小时左右。微诸实验,此则无疑者也。(《伤寒论新义·太阳上篇〉)

【评述】

柯氏、尤氏、周氏及陈氏对本条的认识基本一致,都是用天人相应的道理解释。他们之中,周氏之说尤有独到之处。余氏不信此说,认为是难解之谜,只信七日巨阳病衰之理,并言“征诸实验,则此无疑”。固然,七日巨阳病衰,在壮实之体或感邪较轻者,确有其临床事实,而六经欲解时,符合天人相应观,古人已有评说,今人以生物钟学说之兴起,再反观六经欲解时,经一些观察,已见其正确性,只待深入研究而已。如前所述欲解时,仅为愈病诸因素中的天时因素,不得据其一点,不及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