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08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谈谈五积散的临床运用
—1—五积散五积散首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书云:“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或闭不通,并宜服之”。处方
2915
0
0
0
抓住慢性支气管炎的根本问题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个以咳嗽、喘、痰为主要症状,每遇寒冬即作的慢性顽固性疾病,且发病率高,疗效不著,故有“名医不治喘,治喘丢了脸”之谚语。赵老认为,本病的病理,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其发病时以肺部疾患为主要表现,故有“其标在肺”、“肺胃为贮痰之器”之言;但其源在脾
467
0
0
0
四逆散、逍遥散、一贯煎、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鉴别
(1)四逆散为疏肝之基础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即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后世多用作疏肝和胃之通剂,常用于肝胃不和的脘腹疼痛,胁肋胀闷,脉弦等,功可透邪解郁,疏肝理气。(2)逍遥散主治肝郁脾虚血虚证。三者相因为病,互为因果
5407
0
0
0
逍遥丸并非女科专药,男人也可用
“逍遥丸”这个名字听起来带着几分仙气,逍遥自在、身心舒畅亦是现代很多人梦想的生活状态,其由来与《逍遥游》不无关系。众所周知,《逍遥游》是庄子学说的代表作,其中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论述。意思是人往来于世界,不要搬弄是非,不傲视万物,要做到无己
620
0
0
0
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
由于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体力劳动的减少,血脂高的中老年人近年来迅速增多,体检时被确诊患上高脂血症的人“多如牛毛”。人们对于“高脂血症”似乎已经麻木了。“高脂血症”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血稠,是长期膏梁厚味、养尊处优,摄入的脂肪得不到充分燃烧,脂质堆聚,导致的血液黏稠度增高。它是导致
2909
0
0
0
宋柏杉:颈椎病常见两种类型及对应方
对于颈椎病,我们在临床上仔细观察它大约分两个类型:一个是脖子紧,带着后背疼;另一个是脖子紧,拽着肩膀、拽着胳膊发紧或者疼,或者头转侧不利。我们发现这两种痓病,我们用什么方子治疗?如果我们发现颈椎不舒服,是向两臂或者肩胛拽着疼的,我们就选择李东垣的通气防风汤;如果我们的颈椎,颈
849
0
0
0
程门雪治腰痛良方:通补奇脉汤
组成:鹿角霜3g~9g 盐水炒黑小茴香4.5g 炙甲片4.5g 菟丝子9g 潼沙苑蒺藜12g 炒杜仲6g 补骨脂3g 炒延胡索3g主治:奇脉亏虚,络道不和。腰髀酸楚疼痛,甚则不能转侧,动则痛不可忍。加减:肾亏较甚者,可加淡苁蓉4.5g 巴戟肉6g 杜狗脊6g 川续断肉6g
651
0
0
0
《眼科奇书》四味大发散、八味大发散
凡红肿不开,疼痛难忍,满眼红筋努肉,羞明怕日,多眼泪,生眼屎,蟹睛,及头风灌目等症,为外障。凡服内不红不肿,不疼不痛,无红筋努肉,服珠清秀,只有视物不明,日久断光,即为内障。又有数症,无气无寒,药方列后尾。外障眼病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眼病,红肿不开,疼痛难忍,羞
4033
0
0
0
张锡纯小方运用之管见
张锡纯在《医学衰中参西录·自序》中写道:“医虽小道,实济世活人之一端。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几读张氏之著,不仅学其从医之精神,而且深谙创方之精炼,效果之显著,每每用于临床得心应手,效如桴鼓。笔者更喜用张氏之小方,味少,效好,不仅经济,而且实用
720
0
0
0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正治心法
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我现在主要讲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包括高血压脑病,但不包括肾炎及晚期妊娠中毒症的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溢血。后三者都出现半身不遂,中医叫中风,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高热、神昏,不出现半身不遂
570
0
0
0
遇到湿症带下,怎么把湿带走?
傅山云:“带下俱是湿症。”脾为坤土,主运化水湿,脾虚失于升清,水谷精微无法输布全身,下流冲任而为湿浊。故带下之治,主脏在脾,治疗大法主以健脾化湿为主。但湿为阴邪,于人体内有从阳化热为湿热、从阴化寒为寒湿之分。本例病程前后2个月,脾气亏虚加之湿困日久,阳郁不伸,胞宫失于
732
0
0
0
治疗胃痛的三合汤
三合汤组成: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9克(后下)、砂仁3~5克。功能:温中和胃,散郁化滞,调气养血。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
2588
0
0
1
咳嗽不爽如何辨治?
咳嗽不爽常致咳嗽缠绵不愈,咳嗽已爽是若干病证痊愈的先兆。笔者对咳嗽不爽辨治以虚实为纲,效果颇佳。临床常见实证有以下几种:一为外邪客表。咽喉不适即咳,咳而不爽,胸闷气逆,略有痰涎,伴发热恶风,无汗或略有汗,头胀痛,寸脉浮。用解表药防风、荆芥、淡豆豉、紫苏、川芎、柴胡、羌活之
985
0
0
0
王幸福:济生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息肉
乌梅1500克 (酒醋泡去核) 僵蚕500克 穿山甲50克蜜丸。每丸9克,每日三次。制法:乌梅1500克(乌梅以肥大肉多者为上,酒醋浸泡一宿,去核、焙焦存性)、僵蚕500克(米拌炒微黄为度)、穿山甲50克(用碱水或皂水洗净,晒干,再用滑石粉入锅内同炒至甲片黄色鼓起为度,取出筛
6531
0
0
0
程氏蠲痹汤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常见多发病,临证以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者居多,笔者曾运用主治风寒湿痹证的程氏蠲痹汤为主共治疗59例,收效较好,现介绍于下:我们随机选择了59例坐骨神经痛患者,男39例,女20例。其中,腰椎拍片发现有肥大者9例,隐性椎裂者2例,骨瘤者1例。治疗方法程氏蠲痹汤内
1017
0
0
0
《外台秘要》眼赤饮深度解析
一、条文:又疗眼赤饮方二、组成:前胡、黄连、秦皮、黄芩、栀子仁、决明子、蕤仁各二两,竹叶一升。三、用法:上八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食后服之。四、方解: 1、黄连、黄芩、栀子有黄连解毒汤之义,泻下阳明火毒; 2、秦皮、决明子、蕤仁为眼
943
0
0
0
《局方》五积散方证深度解析
一、原方主治:调中顺气,除风冷,化痰饮。治脾胃宿冷,腹胁胀痛,胸膈停痰,呕逆恶心;或外感风寒,内伤生冷,心腹痞闷,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饮食不进;及妇人血气不调,心腹撮痛,经候不调。二、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茯苓、桔梗各八分,苍术、白芷、厚朴、陈皮
4417
0
0
0
脾阴、胃阴不相同,临床诊疗需分清
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然二者阴阳属性不同,生理特性各不一样。脾为脏属阴,藏精气而不泻,其性重升运;胃为腑属阳,传化物而不藏,其性主纳降。然而脾胃自身也又有阴阳的一面,这里着重谈谈脾阴与胃阴。脾阴,系指水谷所化生的营液膏脂,且有濡养本脏和灌溉其他脏腑、营养肌肉、参与运
1108
0
0
0
安中散深度解析
安中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条文:治远年日近脾疼翻胃,口吐酸水,寒邪之气留滞于内,停积不消,胸膈胀满,攻刺腹胁,恶心呕逆,面黄肌瘦,四肢倦怠。二、组成:玄胡索5两(去皮),良姜5两(炒),干姜5两(炮),茴香5两(炒),肉桂5两,牡蛎(煅)4两,甘草(炒)10两。
4367
0
0
0
枳实导滞丸深度解析
一、原方主治: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烦不安。二、组成:大黄30g,枳实15g,黄芩10g,黄连10g,神曲15g,白术10g,茯苓10g,泽泻6g。三、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四、方解 ①大黄
11173
0
0
1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