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2个高效经方
经医院中西医协同专家组协商讨论后,将“柴胡桂枝合理中加桔杏曲膏汤”命名为小儿支原体肺炎1号方,“桂枝合半夏厚朴合肾着加桔杏苡曲汤”命名为小儿支原体肺炎2号方,在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推广应用,经数十例患儿临床应用观察,效果显著
1322
0
0
0
针药合用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
对于三岁以下或针灸配合度不高的孩子,方用补脾经、清肝经、补肾经各1分钟,按揉板门、运内八卦、分推阴阳各1分钟,头面四大穴各1分钟,按揉百会及四神聪穴各1分钟,擦膀胱经第一侧线及督脉各10次,按揉三阴交和太冲穴各1分钟,捏脊10遍。
615
0
0
0
儿科临床瞑眩现象全总结
传统中医儿科诊疗过程中的瞑眩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但我们不应当畏惧“瞑眩”本身,它的每一次出现都意味着患儿的身体即将获得一次自我修复的机会。对于那些可能会出现瞑眩现象的患儿,我们应当有所预见并提前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便在瞑眩现象出现时,患家能够及时发现、反馈并坚持正确的诊疗。
986
0
0
0
中医儿科经方常用剂量
中医儿科经方常用剂量一般情况的剂量,一两折合为3g较妥,青少年可折合为5g,而重病顽疾则需放手投予重剂,一两折合为10g亦不为过。(注:耕铭临床之用药大多首选生药、原药,不杂以拙巧修治之品。)此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量效问题是打破常规思路与临床局限的一把钥匙,
695
0
0
0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小儿咳嗽
W患者,男,2岁,2023.8.21日初诊。中等个子,体质中等偏胖,面白,咳嗽、有痰,吐不出来,爱感冒,吹空调感冒,爱出汗,睡觉出汗,好动,不怕冷,喝水多,吃饭正常,睡觉不好睡,大便每天1次,小便正常,舌质红,舌苔白,有红点,咽喉淡红。辨证:太阳太阴证。处
492
0
0
0
白虎汤加味治疗小儿胃热津伤之厌食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易虚易实。所谓易虚易实,在中焦则为脾易虚而胃易实也。胃实者燥邪也,燥邪者胃之贼也。故余治小儿厌食一症,恒以润燥滋阴消积醒脾为法,方取白虎汤加味,无不应手取效。
398
0
0
0
儿科医生学习建议和必读书目
我们中医六经辨证的基本功与灵魂就是《伤寒论》,唯有吃透《伤寒论》,我们才能实现中医临床上的“超感猎杀”。亦诚如内藤希哲所言,仲景之书“正欲穷万病之本源,极万病之变态,尽脉证治法之枢机”“二书固无眼目、小儿科等方论,而今遇此诸病,详其脉证以六经方法治之,得效如神者甚多”。具
176
0
0
0
挑食?口臭?脾胃不和的孩子如何调理
脾胃的功能是运化水谷,即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养分供身体利用。脾胃功能强的人抵抗力强,不易生病。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发挥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脾胃气虚证各类脾胃疾病(如厌食、腹泻、疳证等)均有效果,伴有食积者还可用保和丸、消乳丸等消食化积。
747
0
0
1
常见病分型治疗
小儿蛋白尿按照多种证治分型的临床疗法
脾肺气虚型临床症见面目浮肿、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短懒言、易患感冒、食少纳呆、自汗便溏、腰背酸软,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而润,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补肺、益气固表。方药常选用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
1124
1
0
0
“养子十法”要从五方面下手
冬季小儿穿着不要过于厚重臃肿,以免压迫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随着不停地呼吸运动,肺部代谢非常旺盛,产热很多,故“要心胸凉”才能帮助婴儿身体散热。若小儿发烧,要适当敞开心胸部的衣服,千万不能盲目捂汗。
579
0
0
0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七味白术散有效
本方是治脾胃虚弱商致腹泻的方剂。以神疲乏力,腹泻纳呆为据。若胃气失和,恶心呕吐者,加半夏、代赭石;流涎而臭者,加黄连、滑石、诃子、益智仁;水肿者,加猪苓、泽泻。用于慢性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小儿疳症,小儿多尿、遗尿,流涎,肾病水肿等属脾胃虚弱者。
811
0
0
0
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常见病
捏脊疗法通过刺激督脉、膀胱经等经络以及肺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能有效地培元固本,补气、健脾、强肾,补益气血,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从而抵御外邪入侵,有效防止外感复发。此外,临床中遇到伤食腹泻、遗尿等儿科常见病证,运用此法均能达到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效果。
394
0
0
0
家有冰硼散 小病不犯难
冰硼散由冰片、朱砂、玄明粉、硼砂组成,具有清热消肿、凉血解毒、敛疮生肌之功,中医传统用于治疗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口腔疾病。近年临床应用发现它有不少新用途。流行性腮腺炎:取冰硼散3克,用少量凉开水拌湿后敷于肿胀明显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3天换药一次,除部分有高热及并症的患者
135
0
0
0
增液汤加减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
李某,4岁,便秘4年诊为:津亏便秘。方用:增液汤减玄参。处方(中药颗粒剂,量为相当于生药量):生地黄5g,麦门冬5g。一日两次,冲服。服上方十天,大便一天一次,已不干结,因考虑病久津伤较重,嘱病人守方继续,喝两天,停一天,再服一月,观察疗效。
3588
0
0
0
小儿临床使用中药3个心得
为了便于小儿服用,应尽量选用那些苦味不大的药物。如治疗风热外感的辛凉解表药物中,桑叶、薄荷、蝉蜕、葛根、竹叶、芦根,性味比较平淡,煎成药汤气味较淡薄,小儿容易接受,应列为首选药物。银花、菊花、牛子味苦而不甚,若用量轻,配伍较平淡之药物,小儿仍能接受,可列为次选药物。
776
0
0
0
小儿大便前干后稀的思考
现在的小儿,特别是有大便前硬后溏的小儿,大多都有晚上进食过多或喝夜奶的习惯。晚上吃得过多,晚上脾胃本应该休息的时候要进行大量的消化工作,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增加,就容易出现盗汗,睡眠翻动不安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容易踢被子,然后导致腹部受寒,引起“胃中冷”。
1225
0
0
0
脐疗法50法
少儿高烧不退:用稻草烧灰一碗,加白酒或酸浆水调稀敷脐上,其烧即退。小儿肠麻痹:用丁香3克、肉桂3克、木香10克共研,加麝香少许水调,敷脐上,胶布绷带固定。约二小时腹中肠鸣,频转矢气,大便通下,继而内服异功散,可转危为安。小儿腹痛,脐周鼓包块者:用花椒粉10克,葱白二两,捣如泥敷脐
1504
0
0
2
陈文中《养子十法》:看古人如何养孩子
小儿哭闹时,常有空气吸入腹内,此时吃奶常会引起腹胀呕逆等不适。因此最好在小儿安静时吃奶。孩子擦洗或洗澡要有度,不可过于频繁。因为很多受凉感冒都是在给孩子洗澡之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都有热水器,洗澡也非常方便。但是,洗澡过于频繁容易伤及阳气。
703
0
0
0
冯世纶教授治疗患儿反复发热医案
患儿自出生开始反复发热,经多方中、西药物治疗,但一直未能控制高烧。为了给孩子治病,全家由农村搬到北京居住。每隔三五天可以没有任何原因就发烧,而且一发病就是高烧,又特别难以控制。辨六经属太阳阳明合病,辨方证为大青龙加薏苡败酱桔梗汤证,二诊辨方证属小柴胡加石膏汤证。
1321
0
0
0
蝉蜕在儿科的应用
蝉蜕能够祛风止痉,治小儿惊痫,降其气火,使不上冲,故可改善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性抽搐症等疾病所表现出的抽动、多动的症状。蝉蜕还有镇惊安神之功,有助于安抚患儿情绪,缓解患儿精神紧张状态,从而减少发病频率,控制发作强度。
1114
0
0
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