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学习建议和必读书目

我们中医六经辨证的基本功与灵魂就是《伤寒论》,唯有吃透《伤寒论》,我们才能实现中医临床上的“超感猎杀”。亦诚如内藤希哲所言,仲景之书“正欲穷万病之本源,极万病之变态,尽脉证治法之枢机”“二书固无眼目、小儿科等方论,而今遇此诸病,详其脉证以六经方法治之,得效如神者甚多”。

具体到《伤寒论》的学习,《医经解惑论》有云:“所谓既治者,先读四经,通其大体,乃向仲景之书。如初学,固不能弃注脚独通其意矣,苟取注解一二,得会其大意,则悉弃去,特就本文读之。或类聚其同脉、同证、同方、同言诸条,而誊写之孳孳汲汲、忘食忘寝、瞬息梦寐、不须臾离,读彼读此,读而思之,思而读之。毁誉之来,如石之于蜂螫也;穷达之至,如株之于风吹也。且读而思之,又思而写之,十有六卷之文,谙记精识,不遗一字,更善融会贯通,与我为一,此之谓既治也。于是读四经,则其义莫不明晰而符合矣。若觉有不明不合处,又反而思之,直至验之于己、验之于人、验之于天地四时万物,而无一毫疑惑乃止,此之谓得医道一贯之旨也。然后读诸书,则其是非得失,尽彰彰如分黑白;临诸病,则其虚实死生,皆瞭瞭如辨水火,而放手施治,乃可得十全之功矣。”

内藤希哲的论述尽善尽美,也是迄今为止,耕铭见过对于《伤寒论》治学与临证之路叙述最为客观、详实与深刻的启迪性文字。

下面推荐几部可以常读常新的好书,可以作为儿科临床与《伤寒论》学习的核心支持。

1.《伤寒质难》

此书为沪上儿科巨擘徐小圃的老师祝味菊的经典之作,建议至少熟读三遍以上。耕铭称其如同近代中医文库里的《楞严经》,文辞优美、语言舒朗、思想深刻,每每困惑虚乏之时,读之便如春风拂面,又如醍醐灌顶,随之亦满血复活,确是一部意义非凡而又力能扛鼎的伤寒奇书。

2.《伤寒论今释》

陆渊雷综合前人注疏、近代医学科学理论及日人学说,对《伤寒论》进行了开天辟地般的大胆分析与独到诠释,并配有大量日人医案与临床经验总结。耕铭在读此书时,形容其感觉有如痛饮佳酿。著名中医学者彭坚亦曾说过:“至今为止,我仍然认为陆渊雷的《伤寒论今释》是学习《伤寒论》最好的入门著作。”而在著名《伤寒论》学者娄绍昆先生的《中医人生》一书中,亦对《伤寒论今释》有颇多的体悟与荐引。

3.《伤寒约言录》

耕铭认为,此书是20世纪伤寒泰斗胡希恕老先生整个学术思想中最精要的部分,简明扼要地描绘了从六经到方证的临证完整蓝图。通读全书,我们会深刻地体悟到胡希恕老先生一生在《伤寒论》研究与临证方面“求深返浅”的良苦用心与独到智慧,建议全书熟练记忆。

4.《经方100首》(以第一版为优)

此书由现代经方教父黄煌教授主编,是一部极为实用的选方、用方工具书。耕铭曾在授课中多次提及此书,直言:“我看完《经方100首》的那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我研学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越,直接影响了我今后研究《伤寒论》的方向与思维。所以,这部书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扮演着里程碑的角色,它也是我鼓起勇气从理论研究纵越至临床实践的一块‘跳板’。”

5.《药证与经方》

此书亦为黄煌教授所著,其中对于经方用药的线索凭据与仲景配伍的客观规律的深入剖析及发挥令人着实眼前一亮。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曾经说过:“方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尖端。”而具体到方证本身,药证又是尖端之上的尖端。实际上,六经辨证的“经”与“证”是有交集与共性的,其中的“证”又包含了方证和药证,如此便形成了一条愈发精确而又具有阶梯波浪式的动态诊疗思路——先辨病位病性,后辨方证药证。药证,顾名思义,就是用药的证据,而这种用药思想却又与后世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以及归经理论是截然不同的。相比之下,这种药证思想就显得更加朴素而又客观了。可以说,药证思想起源于仲景,落实于经方,是构筑《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的基础。故耕铭建议在阅读此书时,可结合黄煌教授的《张仲景50味药证》,熟练记忆、背诵相关药证要点。

6.《姜附剂临证经验谈》

此书乃中医师庄严老师所著,全书以儿科实战病案为具体切入点,以《伤寒论》六经为明线,以三阴病诊疗权变为暗线,非常巧妙而又细腻地将《伤寒论》六经诊疗奥秘抽丝剥茧般地和盘托出,虽始于儿科发热,却终于人体生长化收藏的终极医理。耕铭极为推崇此书,这部书也纠正了耕铭临证中许多偏执的地方。需要强调的是,这部极具启发性的临证经验谈,需要反复阅读、思考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于初学者,理解和消化起来比较困难。

7.《医经解惑论》

此书系由内藤希哲撰著、张耕铭校注,以六经为纲,六病为纬,辨病、治病之法为目,以法类方证,被予以重新编次,是“六经括百病,以法类方证”的权威代表之作。其中上卷主论医理,中卷论六经大意,下卷专论六经病治法,如此归类,层次清晰,简明扼要,“六经括百病”之旨昭彰易见。耕铭对此书尤为推崇,系统授课亦曾多次出现相关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