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4999 篇文章
筛选
小儿肌性斜颈推拿治疗技术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小儿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由于头倾向肌肉挛缩的一侧,下颏转向对侧,久之可致面部变形。也有极少数患儿为脊柱畸型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性姿势性斜颈;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和习惯性斜颈,本章不讨论。**病因病机**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初起可见纤维细胞增生
1
0
0
0
《本经》葛根功效释义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葛根在《本经》中被列为中品。原文:味甘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其“主消渴”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张锡纯的玉液汤当中,后世医家在治疗糖尿病时常常选用本品,不仅能够降糖,而且能够治疗或预防降低糖尿病并发症。药理研究也发现本品具
1
0
0
0
钩藤饮治疗小儿夜啼 王应麟儿科临证经验(1)
□ 王应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编者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应麟,擅治小儿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尤对小儿肝炎、小儿多动症、小儿癫痫、小儿皮肤病的治疗拥有独特的治疗经验和方法。本版今起将分4部分介绍其临证经验。小儿夜啼多为日间精神如常,入夜则惊哭啼闹不安,食欲欠佳
1
0
0
0
治病当循表里先后
□ 徐春丽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冯文全 山西中医学院跟随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高建忠老师抄方有年,每每感慨老师临证处方循规蹈矩而又不落俗套。表里先后,这一中医临证极常识性的理念,在老师的处方中反复体会,又是一番滋味。案 例冯某,女,52岁。2010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不适近1年。胃镜检查提示
1
0
0
0
邹润安论阿胶
□ 王昆文 四川自贡自流井怡康中医诊所《本经疏证》的作者邹润安(1790-1845))论药常以《本经》记载的药物主治为依据,深入到仲景使用该药的各个方剂中去寻根究源,探寻其所适应的病机。故“每缘论药,竟自论方,并成论病”,务必疏明药性之所以然。其论阿胶者亦然。据《本经》记载:阿胶味甘平,主心腹内崩劳
1
0
0
0
再议“几几”之音义
□ 姚文轩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药报》6月1日及10日分别刊登了刘世恩的《不懂南阳方言,误读仲景千年》及商洪涛的《《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二文,对笔者《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所执观点进行了批驳。不可否认,张仲景作为南阳人在其著作中使用南阳方言是不可避免的,对我们正确理解仲景学术思
1
0
0
0
浅说甘草配伍用法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甘草是临床常用中草药之一,以其药味之甘,善益脾胃兼能调和诸药而广泛用于临床。笔者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和药理分析报道,结合多年来对甘草在临床使用的认识,总结出甘草以下配伍用法。甘酸化阴阴虚火浮是虚劳病常见的病理机转,由脾虚失运阴精亏损所致。重用甘草,取其温中益气之功
1
0
0
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辨治
□ 王付 河南中医学院经方研究所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周围性面瘫的一种疾病,又称面神经炎。其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风寒侵袭等有关;病理变化主要是神经水肿和脱髓鞘,轴突变性。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试将经方时方合用分型辨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1
0
0
0
紧扣病机愈石淋
□ 赵文举 吉林省伊通县第一人民医院 韩天助 吉林省梨树县中医院退休赋闲,有隙常忆往日临床之得失;遇疾久治不愈则惘然若失,沉疴得愈则终生乐而不忘。笔者1960年刚出师时曾治一例疑难病症,服药过程中由于病情骤增而受到病家的嗔怪,稍时又峰回路转而告愈,现将其整理如下。吕某,男,32岁。1960年7月某日
1
0
0
0
卫当“出于上焦”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灵枢·营卫生会篇》记载:“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对于“卫出于下焦”的认识,历代医家注释各异。笔者认为此说不妥,当为“卫出于上焦”。从古代医家注释看,《灵枢集注》云:“卫者,阳明水谷之悍气,从上焦而出,卫于表阳。故曰
1
0
0
0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语出《内经》,强调指出了胆在脏腑活动中的重要性,其意有三。主少阳春升之气胆为阳木,其象应春,春天,阳气渐升,气候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除旧更新,《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即指此而言。李东垣在《脾胃论
1
0
0
0
《难经》词义释疑
□ 贾延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难经》是我国古代医学典籍。它继承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并对汉以后的医学发展有一定贡献。全书用问答形式,辑为八十一难。由于《难经》写作年代久远,文词古奥,今就其中几个词义提出一点看法,以期能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居《十五难》;“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钩曰平,钩多胃气少曰
1
0
0
0
调脾补脾 温运为法
□ 刘蕊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脾居人体中焦,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脾与胃相表里,一盛一化,一升一降,构成人体对于后天水谷精微物质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为后天之本。中气健运,则气血充沛;脾胃一伤,诸病由生。先贤创立脾胃学说,历经千年,逐步发展,后人不断继承与创新,使脾胃学说更加丰富,对于脾胃病的治疗方法亦层
1
0
0
0
针灸要辨证 手法要灵活——李志刚谈针灸实践
本报记者 黄丹 通讯员 于丽珊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李志刚教授,在长期的中医针灸教学和临床工作中,将针灸经典理论和临床紧密结合,在对个体病证的观察和分析中,同中辨异,异中求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针灸首先要辨证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灸学
1
0
0
0
《伤寒论》“几几”之音义再考——兼与贾延利老师商榷
□ 商洪涛 江苏省中医院近读《中国中医药报》5月16日贾延利“《伤寒论》几几之我见”一文,对其中有关“《内经》、《伤寒论》中的‘几几’实是‘沉沉’的坏字,是沉重之义”的看法不敢苟同。记得笔者2004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一次朋友聚谈时,其中有一位已经毕业的王长松博士,乃国医大师周仲瑛先生
1
0
0
0
自拟方治房室传导阻滞
□ 樊中奇 河南内乡县王店镇河东村卫生所房室传导阻滞多为心气虚,心阳虚,脉络瘀阻以致心功能失调。临床表现多见头晕,乏力,气短,自汗,心悸,胸闷,面色苍白,活动时气急昏厥,舌质苍白,舌苔薄白,偶有兼内热者舌红苔黄,脉细弱或涩滞。血压多偏低或正常,心率缓慢。笔者自拟强心化瘀复脉汤治疗该病,疗效良好。该方
1
0
0
0
论精方与围方
□ 仝小林 刘文科 焦拥政 连凤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纵观古今医家临证处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药少而精为特点,可称之为精方;一类则是以药多而广为特点,可称之为围方。精方,即精简精巧之意;围方,即围攻包围之意。二者各有其用,在不同病证及不同阶段各尽其能。精方药味精简 围方药味繁多精方,药味较
1
0
0
0
腰椎椎管狭窄症推拿治疗技术
凡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引起尾神经根受压,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腰椎椎管狭窄症。本病发病缓慢,病程较长,进行性加重。先天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发生在青年人,后天性多见于中老年病人。**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分为先天性腰椎管狭窄与后天性腰椎椎管狭窄,表现为椎管的前后径和横
1
0
0
0
病与不病邪与正 疫气流行天和人
□ 刘世峰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近日读《中国中医药报》5月30日曹东义“邪从正来,攻为复正”一文和6月3日王强“邪非‘皆从正来’——与曹东义先生商榷”一文,受益良多,同时也深感这些争论牵涉到对中医基本理论的正确认识问题,很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病与不病,取决于邪与正中医讲天人合一,人生长在自然万物之中,
0
0
0
0
痰饮小议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古代医家对痰饮多有论述,《内经》有“水饮”、“溢饮”、“积饮”之说,《脉经》、《千金翼方》称痰饮为“淡饮”。《金匮要略》首见“痰饮”之名,然未对其作明显区分。《仁斋直指方论》“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之论提出了痰饮之别。明代张景岳又指出:“痰之与饮,虽曰同类,而
1
0
0
0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