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4766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宋孝志治疗疑难病的方法和经验
对一些疑难病,常需采用此病治彼,彼病治此之法。或先攻实后补虚,或先补虚后攻实。如先生临证常以栀子豉汤治疗肝胆疾病,且疗效颇佳。此方本治虚烦不眠,豆豉入肺肾经,栀子是心经药,而调心肾何以治肝?此即间接治疗之法。
1729
0
0
0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解析
我们常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急性病、慢性病,如发热、急慢性肝病、更年期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月经不调、痤疮等,与汤本求真、陆渊雷所集众多医案、医论有很多相同的体悟,说明该方证渐渐被经方界所认识。
4678
0
0
1
《伤寒论》中厥的解析和治疗
厥即手足表面皮肤温度低于正常并伴有手足寒冷的感觉。一般冷至腕、踝者名厥冷;冷过肘、膝者名厥逆。《伤寒论》中有“厥”、“厥逆”、“厥冷”、“逆冷”、“逆寒”、“四逆”、“手足寒”、“手足冷”等描述,其义基本相同,而程度略有所异。
3860
0
0
1
看张仲景如何运用降逆法?
对于火热导致气逆的呕吐呃逆和心下痞满等证宜用清热降逆法。清热降逆止呕,病由胃肠实热使腑气不通,势必上逆则见“食已即吐”。仲景用大黄甘草汤治疗呕吐,乃“上病下取”之意。泻热降逆消痞,此法在《伤寒论》治无形邪热结于心下、气窒不通的心下痞满证。治用麻沸汤浸泡的大黄黄连泻心汤
2518
0
0
1
学好中医的诀窍
中医治病,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两手:方药和针灸推拿。开方需要很高的思维技巧,不容易学到,要很长的实践才能做到每方必效。因此,不能期待青年中医初出茅庐或者只干了几年临床,就能开出多少好方子来。
2487
0
0
0
黄芪的九对双向作用
凡用黄芪,便艰能畅,便泻可止;尿涩可利,尿多能缩;气陷能升,气喘可平;身热能除,身寒可却;血压高低,力能调节;内外之风,俱可应用;肿疡溃疡,消敛功同;活血止血,其揆一也;所以然者,辨证确切,黄芪善补气也。
2356
0
0
0
胡希恕先生讲仲景脉学之“迟脉”
迟为不及脉,常主寒主虚,今阳明病脉迟,汗出,但不恶寒,阳明的外证已显,其人又有身重、短气、腹满而喘等表里虚实交错互见的证候,当然还不可议下。若汗出不恶寒,并有潮热者,则脉迟不外乎里实、气血受阻,肯定为外欲解,乃可攻里也。若更有手足不断汗出,则属大便成硬的确候,宜大承气汤主之。
1684
0
0
1
人参和黄芪,当归与地黄,这两组药的异同
在补气生血的方剂中,常以人参、黄芪等药相配伍。黄芪在补气中能发挥其升阳、补中、生发(逐邪、内托)、固表等性能,而人参在补气中能发挥其滋阴、润燥、生血、止汗等性能。气虚者,补其不足,因而仲景治表虚则用黄芪,治里虚则用人参。
2130
0
0
1
黄芪应用六大法
治疮疡烂肉,黄芪也是一味重要药物,曾会诊一患者,腋下肿瘤摘除之后,伤口久不愈合,不断渗液,一天要换多次纱布。用补益气血之剂重用黄芪30克后渗液减少,不到半月而伤口愈合,此黄芪内托之功也。
1681
0
0
0
27条最重要的经方实战诀
桂枝加栝楼根汤、白虎加人参汤、小柴胡加石膏汤、五苓散、猪苓汤皆治渴,但桂加栝治汗出、脉浮弱、有表证之渴,白治无表证、恶热之大烦渴,小柴加石治胸胁苦满之渴,猪治小便不利、汗出之渴。黄连阿胶汤、茯苓饮、人参汤、炙甘草汤皆治舌无苔,然黄则舌绛而入夜难眠,茯则心下停饮、胸满、时吞酸烧心
6202
0
0
0
中医新手必学的诊法技巧
凡是病人脉弦滑有力而数,一般为痰火偏旺,多见于高血压、高血脂的病人。凡是结代脉,病人肯定就有心律不齐,正如《伤寒论》所说的“心动悸,脉结代”。濡脉在发热病人中出现,西医叫做相对缓脉,是诊断伤寒病的依据之一
1487
0
0
0
黄煌教授:桂枝人的黄连病
黄连汤证是一种以消化道功能障碍及失眠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不过,对患者体质的要求严格,其人消瘦,有抑郁或焦虑倾向,泌尿生殖系统主诉多见,脉象、舌苔有特异性。传统解释有“伤寒邪气传里,而为下寒上热”(成无己)等。临床表现虚实寒热夹杂,识别不易,需要与半夏泻心汤、乌梅丸等方相鉴别。
1638
0
0
0
经方临床辨证要点!
大陷胸汤方(痛往下走)【辨证要点】心下结硬、满痛拒按而烦躁者。大陷胸丸方(痛往上走)辨证要点】心下结硬,疼痛较轻而项背强急者。十枣汤方(围绕肋骨一圈痛)【辨证要点】咳而胸闷胁痛、心下痞硬满、脉沉弦者。
2301
0
0
0
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小儿发热不退
3岁,男孩。上个月曾因发热入院3天,今天傍晚又开始发热,现在体温为39.6°C,已经服用退烧药(扑热息痛),热仍不退。给予小柴胡加石膏汤颗粒服药后约半小时后体温降至38.4°C,继续服用小柴胡加石膏汤。精神好,唯大便仍黏改为葛根芩连汤合黄芩汤颗粒。
1928
0
0
0
中医在危重急症中如何辨治
女性心梗患者,主诉是胸前区绞痛伴右侧肢体乏力7天。诊断为急性心梗合并脑梗。桃核承气汤,大黄24克,芒硝12克,炒甘草12克,桂枝12克,桃仁24克,共6剂。二诊,目睛已经有神了,精神已经好转了,心绞痛大减,在服药期间发生过心前区及心下不适感数次,服药6天已经可以从容翻身
1153
0
0
0
用好射干麻黄汤要注意这几点
临床所见的射干麻黄汤证极少是单纯典型的风寒证、风热证,或兼杂他证或由于个人体质等影响向他证转化。因此,郑教授指出,重视兼证的出现也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比如喉咙疼较重者,可加重楼以清热止痛;喉咙痒者,西医学考虑为气道高敏反应,可加苦参、白鲜皮以祛风止痒、抑制过敏反应
5722
0
0
0
苍术、白术共用,会有如此奇特的疗效
临床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双补气血之红参、紫河车、龟鹿二仙胶等方中加入苍白二术,利于药物吸收,促进生化之源,有利病情缓解。故应用苍白二术调治脾胃,不但能治疗本脏的病变,还能治疗他脏病变,确有临床指导意义。
4344
0
0
0
发热就一定要清热吗?
表阳证的发热,是正邪交争于表,阳气郁遏不达所致,虽有发热,并非热证,因此也不能用清热的办法去治疗,怎么治疗?用辛温的麻黄汤发汗解表,可以汗出热退。正如内经所谓的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所以表阳证太阳病的发热,不能清热,而是用辛温的方法去治疗。
1472
0
0
0
丁甘仁先生与西医“打擂”的故事
丁甘仁认真细致地对史密特作检查,询问了病史和饮食起居,接着行望闻问切,辨虚实寒热,察阴阳五行,医思慎密,不敢懈怠。他知道这次对擂已不是个人行为,他代表有几千年传统的中医,甚至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只能取胜,没有退路。史密特吃了他开的药,大有起色,热度渐降,面有红晕,胃口微开。
922
0
0
0
黄连的用法21条
古方治痢香连丸用黄连、木香,姜连散用干姜、黄连,变通丸用黄连、茱萸,姜黄丸用黄连、生姜;治消渴用酒蒸黄连,治伏暑用酒煮黄连,治下血用黄连、大蒜,治肝火用黄连、茱萸,治口疮用黄连、细辛,皆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
1569
0
0
0
13
14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