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唐旭东:传承脾胃通降论,创立辨证新八纲
唐旭东,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兼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虚重点研究室主任、中药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全国脾胃
1389
0
0
0
肖相如:如何发现肾虚
—1— 总感觉口咸是肾虚,在肾病科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总觉得口是咸的?”如果你口里面感觉的味道是以咸为主的,这是一种肾虚的表现。为什么肾虚的人口会咸呢?这是因为我们的五味(酸苦甘辛咸)跟我们的脏腑是相对应的,与肾对应的味就是咸味。 为
793
0
0
1
高脂血症可用这4法施治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痰湿”、“浊阻”范畴,与肝、脾、肾三脏有关。脾虚运化功能失常,或膏粱厚味实热郁结,痰湿内生体肥多湿。肝阴虚,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脾胃蕴热,运化失司,热痰内生,或因肝郁不舒,肝气郁结,而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土得木而达”,《素问·
1179
0
0
0
一文读懂王清任的五逐瘀汤
王清任五逐瘀汤包括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和身痛逐瘀汤,从头、胸、腹、少腹到四肢这五个顺序的瘀血部位。如果说活血化瘀是王清任思想的精髓,那么五逐瘀汤就是王清任活血化瘀的精髓。今天我们再来好好认识一下这几张方子。
12136
0
0
2
补肾止汗的山茱萸
山茱萸是一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的药物,历代主要用于补肾,如《本草衍义》称其“补养肾脏,无一不宜”,《景岳全书》说山茱萸能“固阳添精”等。张锡纯擅用山茱萸救脱止汗,但近年重视不够,有的因运用方法失宜,疗效不够理想。笔者认为山茱萸功用广泛,如欲达到运用自如,妙在剂量
3739
0
0
0
中风病因病机治法条辨体
导语:中风的治疗和康复一直以来是医学界的难题,中医疗法治疗中风具有独特的优势。有这样一位医生,将中风的病因病机治法参照《温病条辨》的体例,写成了条辨体,聊聊数语,道出其中三昧,分享给大家,供读者品评。1中风之为病,多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太过,长期过食肥甘厚味,嗜烟酒,致气
632
0
0
0
朱良春:谈谈老年痴呆怎么治
兹就采用益肾化瘀法治疗老年痴呆症,谈一点肤浅的体会。老年痴呆症临床上主要有两类:一为老年性痴呆,一为脑血管性痴呆,而以后者居多数。两者之病理进程虽有所不同,但其结局为脑细胞萎缩则一。“脑为髄之海”,而“肾主骨生髓”,其病变之症结中心,则为“肾虚”。根据姚培发等对20岁以上
1279
0
0
0
总得肠炎,用“换肠丸”试试
现代医学中的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症,迁延不已,为中医之“肝泄”,多起于情志不遂,肝木肆张,横克脾土,调治颇难。其证以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脉弦苔薄为主,每因郁怒而症情加剧为特征。方书多主以痛泻要方,病浅者往往应手可瘥,稽久者投之少效。
771
0
0
0
李可:培元固本散治诸虚百损
培元固本散由人胎盘、鹿茸片、红参、灵脂、三七、琥珀组成基础方。余从60年代末开始试用,以参茸胎盘治大病后久损不复得效。唯有的病人,用后有滞闷感。盖虚必夹瘀,虚甚反不受补,蛮补反致气机滞塞,欲速则不达。遂加三七,补中有通、有化,虚证用之,可以平稳收功。至70年代中,拜读岳美中治老年
11846
0
0
0
彭坚:益黄八珍汤治疗黄褐斑
周某,女,39岁,已婚已生育,小孩5岁,2011年9月12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脸上逐渐出现黄褐斑,用过各种护肤品,不见好转,做过多次美容,好一阵子,又恢复原样,为之烦恼不已,察之两颊有色素沉着,颜色发黄,略带灰色,月经时间尚准,量不多,也不痛经,唯血块较多,颜色发暗,白带很少,平
1206
0
0
0
娄绍昆:四逆三生饮方证治疗抑郁症
有一个星期天,阿骅表兄来了。我欣喜不已,充分体会到有朋友来,不亦乐乎的心情。给他泡上热茶以后,他就神采飞扬地给我讲述了他近期治愈一个妇女忧郁症的病例。阿骅表兄青年时代受过严格的西医教育,头脑又比较冷静,近十来年虽然热心地学习中医,然而对于中医临床疗效一直保持极为谨慎的态度,而
1711
0
0
0
中医儿科四诊歌诀与治法概要(节选)
导读:古人称儿科为哑科,认为比较难治,其实不然,因为小儿七情之病较少,所病者外感六气及内伤饮食为多。但在诊治中,须注意小儿是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用药宜小心谨慎,倘若在四诊辨治过程中,分清其表里寒热虚实,轻重缓急,自能掌握其诊治原则,适当选用方药,治疗不难。现将儿科四诊编成歌诀,并
612
0
0
0
龚士澄:止嗽散之运用
《医学心悟》中止嗽散,以荆芥、桔梗散风利咽,宣通肺气;以紫菀、百部微温润肺,消痰宁嗽;白前辛甘微寒,长于下气,祛壅塞之痰以止咳;陈皮、甘草快膈利气而和中。合能宣肺肃肺,治诸般咳嗽,不论新久。程钟龄自云:“此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
724
0
0
0
喉科几种常用中药的应用
在临床各科用药方面,有很多药物属于专用之品,如“疮家圣药”、“治疡要药”、“女科主帅”等,喉科疾病亦有不少专用之品,诸如薄荷、牛蒡子、桔梗、山豆根、射干、挂金灯、玄参、僵蚕、藏青果、马勃、一见喜等不下数十种。这些药物虽然均可用治喉科病症,然而其药性各不相同,临床上必须根据具体病症
851
0
0
0
常用散剂以治久泻
便次增多,粪质稀薄,病程较长者,称为久泻,关于治疗久泻的剂型,当以汤散结合为好。按久泻脾必虚、脾虚湿易生的病理特点,历来不少医学家论著颇重视散剂内服。如《诸证辨疑》生动而较确切地论说散剂治久泻的优点谓:“譬如地中一窟之水,用燥土渗之,其水自散。反用水浇,岂不助其湿乎?”
483
0
0
0
运气方紫菀汤,止住三十年的咳嗽
沙某,女。出生日期:1949年10月。首诊时间:2016年1月2日。主诉:咳嗽30年,加重1个月。现症:咯痰色黄,胸闷,大便不成形,舌质淡,脉沉细。CT示:左下肺炎。紫菀15g,苦杏仁10g,姜半夏12g,人参10g,黄芪20g,桑白皮30g,地骨皮30g
1791
0
0
0
逍遥散变化心裁19法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01方药组成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芦首各一两02方义分析柴胡,性微寒味苦平,而质轻扬,功能升清降浊,为足少阳、足厥阴两经的引经药,故在脏则主血,在经则主气,治脏为血中之气药,治经是气分之药。
526
0
0
0
小儿哮喘临证经验分享
导读:安效先(1942—),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学术带头人,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文介绍其治疗小儿哮喘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1安氏提出小儿哮喘发作的“风、痰、瘀”学说。为“痰瘀伏肺”是哮喘的夙根,风邪为其发作诱因,哮喘的
748
0
0
0
吴鞠通治疗黄疸、肿胀心法
论黄疸阴阳转化黄疸病,吴鞠通曾将其附列于《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析其本义,显然不属湿温之病,而是因黄疸多属湿热性质而类及之。《金匮要略》黄疸篇关于阴黄论述:“腹满身萎黄,躁不得睡,属黄家。”“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差,反极为难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
600
0
0
0
杂病多痰,痰饮难治?试试控涎丹
控涎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方》,又名妙应丸,乃十枣汤衍化而来,由大戟、甘遂、白芥子组成。后世医家对本方颇多赞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控涎丹乃治痰之本,……惟善用者能用奇功也。”《张氏医通》亦云痰饮诸症:“此药数服,其病如失。”清代医家王洪绪,亦用控涎丹治疗多
3293
0
0
0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