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中医教育
针灸耳鸣治疗方法
耳聋耳鸣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这些都是对耳鸣的治疗很有效果的,那么这其中关于耳鸣耳聋的针灸疗法就是其中一项比较好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下:实证型耳鸣耳聋①、病因病机如果伴有耳鸣如雷鸣或海潮声,可以自行缓解,在恼怒后发生或加重,头昏头痛,口苦咽干,烦躁不宁等症状,
483
0
0
0
如何正确治疗哮喘
哮喘未发时,先生则强调治人,即缓解时,以扶正培本,温肾健脾,益气为主,要求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病程长短进行辨证施治。小儿哮喘以过敏性为多,平时多食积,所以治疗以健脾为主,常于调整肺气的基础上,加太子参、苍术、川朴、陈皮等健脾消导之品。老年久病及肾,所以治疗时多在调整肺气
630
0
0
0
甘草泻心汤
郑某,女,32岁。患病而有上、中、下三部的特点。在上有口腔经常糜烂作痛,而不易愈合;在下有前阴黏膜溃破,既痛且痒;中部则见心下痞满,饮食乏味。处方:炙甘草12克,黄芩9克,人参9克,干姜9克,黄连6克,半夏10克,大枣7枚。共服10余剂,以上诸症逐渐获愈。
15826
0
0
0
五官科疾病专方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主治外感风寒,内有蕴热证(注意与此前讲过的九味羌活汤、大青龙汤相鉴别)。外感风寒,本应恶寒较甚、而此方证恶寒却渐轻,身热却渐盛者,为寒邪郁闭肌腠日久化热所致。因表寒未解,故恶寒仍存,并见头痛、无汗等症。
2693
0
0
0
膏方调理乳腺炎
膏方是具有滋补养生、调治疗疾两大作用的中药内服制剂,是在复方大剂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的中药剂型。它能够调整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滋补强身、扶助正气、祛除病邪,使气血和顺。
512
0
0
0
固冲汤的功效与作用
固冲汤由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棕榈炭、五倍子、炒白术、生黄芪,山茱萸、生杭芍、茜草所组成。具有固冲摄血,益气健脾的功效。由于肝脾两虚,冲脉不固。脾虚不能摄血,肝虚不能藏血,冲脉不固,所以月经量多,甚至崩漏不止。临床常用于妇女崩漏之症,症见血崩或者是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
1934
0
0
0
妇科辨治六大法
妇科中如果要补气血、补脾肾、补肝肾,则用温补。如果滋养肝肾,则用清补。补法又可配用固涩法。如大汗不止、吐血不止、妇女血崩、白带过多等症,应用补法,并需固涩。妇科补法,总则是补气血、益肾水。
496
0
0
0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以心烦不眠,口燥咽干,舌红苔燥,脉细数为其辨治之要点。但脾胃虚寒,肾阳虚衰者,忌用.凡属阴虚火旺之失眠、焦虑、抑郁等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头痛、牙痛、口舌生疮,以及血热妄行之各种出血,胃炎,肠炎,痢疾,淋证,痘疹,喉痹等病症,用治有效。
3774
0
0
0
白头翁汤
白头翁汤治下利,湿热胶结证。症见热利下重。热利下重,热利指湿热下利,下重指里急后重,急迫欲下,肛门重坠,大便不爽,或便脓血。热利与下重并见,当属湿热痢疾。病由厥阴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气机壅滞,湿热胶结,毒邪郁遏肠道,欲出不得,伤及脉络,蒸腐营血所致
3118
0
0
0
济生乌梅丸治疗各类息肉
济生乌梅丸原为治疗肠风便血而设。将其改为汤剂治疗小儿直肠息肉,每获奇效,以后又用于治疗成人直肠息肉患者,也有疗效,但难于痊愈,后改为丸剂较长时间服用效果较佳。因直肠息肉属慢性疾病,久服可收缓功之效,且丸剂比较便于服用。
5347
0
0
0
干咳未必是阴虚,温肺化饮是关键
寒饮所致咳嗽的治疗而言温阳化饮是关键。寒饮内伏所致干咳的治疗,温肺化饮是基础,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我常选用的药物:半夏、干姜、细辛、茯苓。助痰排出是辅助。寒饮化后,应该辅助其排出体外。我常选用的药物:射干、桔梗。
2804
0
0
1
临床浅解小儿咳嗽
凡是表现以咳嗽为主症的疾病,必须注意到其他的兼证,从而考虑到肺和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才能不会顾此失彼。而在治疗方法上,仍然是实则泻之,虚则补之,而泻不单纯是泻肺,如有心火则泻心火,如有肝热则泻肝热,如有肠热则泻肠热。补也是这样,不是单纯地补肺,而是脾虚则补脾,肾虚则补肾。
1443
0
0
0
古典中医夜读系列
2021辛丑年:五运六气与主病治则全解析
导读:中国文化,源于对天文的深邃认知。这可能是很多人所想不到的。文化的自信,源于对本土文化的真正了解,以及横向的客观对比。比较出真知。上善者,人心思齐。新时代的中国人,到了你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太美的历史时刻。正文:2021年已快结束。
3459
0
0
0
阳明三承气汤的辨治思路
小承气汤、大承气汤都有大黄、枳实、厚朴。大承气汤中枳实、厚朴的剂量增大,加上了一味芒硝,因此我们认为大承气汤的痞满燥实坚的程度要大于小承气汤,大便秘结干燥比较明显,所以需要加上咸寒软坚散结的芒硝。
2171
0
0
0
三物黄芩汤
三物黄芩汤用于治疗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之证,方用黄芩清热,地黄滋阴养血,苦参燥湿祛风,刚柔并用,祛风而不燥,滋阴而不腻。临床应用以产后发热而无表证者为辨证要点。
5361
0
0
1
太阳病提纲
太阳病是表证,实证,热证:发热恶寒同时存在,有时发热轻,被恶寒掩盖,但是发热还是存在,发热是身体对外邪的抵抗表现,太阳病在疾病早期,身体壮实抵抗力强,所以发热一定有,也就是表阳证
1183
0
0
0
栀子豉汤证
栀子苦寒,善清心胸烦热以解火郁;豆豉味苦,能升散邪热之结。两药相须,一宣一降,宜泄火郁而除烦。虚烦证由于邪热蕴郁心胸不解,而更见心胸窒塞、郁闷甚或疼痛等证的,亦均可用栀子豉汤治疗。
1209
0
0
0
《外台》茯苓饮方
《外台》茯苓饮尚见心下坚满,胸闷、短气、干呕、呃逆、手足厥冷等临床表现。从病机角度来讲,本证除胃虚停饮外,还存在气郁、气逆及饮逆的病理因素。由病机又可引申、扩展出本证的部分特征。胃虚,可见进食后胃脘不适、神疲乏力等症状。
7466
0
0
0
黄连汤
某女,35岁。经血淋漓不断已5月,伴怯寒,心下痞闷,纳呆呕恶,泛吐白唾沫,大便溏,舌淡,苔白厚,脉细缓。5月前曾做过人工流产,术后下血淋漓不断,多处服中西药,效皆不著。据其脉症,遣黄连汤为治。
920
0
0
0
肾性骨病的中医治疗经验
肝主筋,主藏血,筋束骨,筋骨相连;脾主肌肉四肢,主运化,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骨肉不分。骨的生长发育和运动机能,还需气血的滋养,筋、肉的协助。若肝脾虚弱,筋弱肉萎,则易导致骨折和运动障碍。
1381
0
0
1
93
94
95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