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物黄芩汤
【方剂名】
三物黄芩汤,出自唐·《备急干金要方》。
【组成】
黄芩、苦参各二两(各60克),干地黄四两(120克)。
【用法】
上药研为粗末,水煎服。亦可用于作汤剂煎服,各药用量按原方比例减至常用剂量。【功效】滋阴清热祛风。
【主治】
产后受风,四肢烦热,头不痛者。
【临床运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癌痛发热、春夏季烦热、红斑性肢体痛治疗等病症。
1.癌症发热:以本方治疗确诊为恶性肿瘤后发热患者30例,患者均为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上,每日至少有1次体温超过37.5℃。疗效标准以体温恢复正常,停药后无发热现象为显效。结果:中药组显效10例(33.3%),有效16例(53.4%),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第8期)
2.春夏季烦热:以本方治疗春夏季烦热患者34例,患者均自觉周身烦热,以手足心尤甚,午后和夜问较重,或失眠、口渴、盗汗。临床以自觉症状消失,第2年不再复发为痊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经治疗时间1~4周不等,平均用药12剂,痊愈26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1年第4期)
3.红斑性肢体痛:以本方治疗红斑性肢体痛患者,临床表现双足皮肤红肿、发热,剧烈疼痛26例,其中6例有明显灼热性、电击性或刺激性疼痛,患者因此而坐卧不安,影响睡眠,甚则抱足呼叫,喜凉怕热。8例患者均于20日内症状基本消失。(《河南中医》2000年第4期)
【方解】
本方用于治疗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之证,方用黄芩清热,地黄滋阴养血,苦参燥湿祛风,刚柔并用,祛风而不燥,滋阴而不腻。临床应用以产后发热而无表证者为辨证要点。
《勿误方函口诀》:“此方不限于蓐劳(亦包含产后之肺结核、产褥热经久不愈者),治妇人血证头痛尚有奇效。又干血劳(陈旧性瘀血所致之肺结核),女子17-18岁时多患之,必用方。一老医传云,手掌烦热,有赤纹者有此候而无其它证候者,为此方所治。只备一征。凡妇人血热不解,诸药不应者,此方治之”。
《类聚方广义》:“治骨蒸劳热(肺结核)久咳,男女诸血证,肢体烦热颇甚,口舌干涸,心气郁塞者。治夏手掌足心烦热难忍,夜间尤甚而不得眠者。治诸失血之后,身体烦热倦怠严重,手掌足心热更甚,唇舌干燥者”。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33岁妇女。4年前生产,此后一直不眠,经久不愈。苦于手足灼热,发烧不眠。别无痛苦。用三物黄芩汤1周,能眠6-7小时,手足烦热亦奏效”。
大塚敬节《汉方诊疗三十年》:“22岁妇女。主诉双手足于数年前生汗疱,表皮干燥,遍处肤裂,瘙痒疼痛,口渴。用麻杏薏甘汤、十味败毒汤等无效,用三物黄芩汤好转”。
吉益南涯《成绩录》:“20岁余男子,胸中烦闷,按腹如空洞无物,精神抑郁,喜悲无常。手足烦热,汗出如油。口舌干燥,大便秘结,晨起小便混浊。入夜诸证即缓。以三物黄芩汤为主方兼用黄连解毒汤而愈”。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治血室(子宫)之热遍及全身,四肢热甚,痛苦难忍者。本方主要用于产褥热;亦应用于肺结核、神经官能症、不眠症、植物神经失调症、口腔炎、分娩出血、吐血、下血、产褥热之感冒四肢苦烦热者、冻疮、烧伤、荨麻诊、汗疱、顽癣、干癣(有热痒感,干燥呈红色者)、妇女血脉症、更年期障碍、头痛、夏日手足烦热夜不得眠者、夏月脚气等。以四肢苦烦热;即所谓手足苦于发烧为目标。以有口渴,或伴随口干者。虽然类似小柴胡汤证,但腹部一般软弱不仁(麻木感)。亦有用于头痛者。亦可用于夏月手指、足趾热而难忍,尤以入夜热甚而不得眠者为佳。舌无苔,表面呈现红色而少津,腹部比较软弱,用于产后特有之软弱,或有麻木感”。
##【方药分析】
黄芩清实热、湿热、血热为主药,一药三用,唯黄芩能当此任。《本经》论黄芩,首言“主诸热”,一语道尽机宜。《本经证疏》谓:“仲景用黄芩有三耦焉,气分热结者,与柴胡为耦(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汤);血分热结者,与芍药为耦(桂枝柴胡汤、黄芩汤、大柴胡汤、黄连阿胶汤、鳖甲煎丸、大黄麈虫丸、奔豚汤、王不留行散、当归散;湿热阻中者,与黄连为耦(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而本方以苦参助黄芩清湿热,干地黄助黄芩清血热,共奏清热泻火,燥湿凉血又功。对于产后湿热并见之四肢烦热,药虽三味,却面面俱到。
【胡希恕医案与临证心得】
王某,女,32岁。初诊日期1965年4月2日。原有脾大,血小板减少,常鼻衄和口糜。3月11日曾患口糜,服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生地黄3剂而愈。本次发作已1周。舌及下唇溃烂,痛甚,口苦咽干,心烦思饮,鼻衄,苔白,舌红,脉弦细数。
胡先生改方:生地黄24g,苦参9g,黄芩9g,炙甘草6g,茜草6g。
二诊:4月9日:上药服3剂,口糜愈,鼻衄已。
【解读赏析】
三物黄芩汤方证,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与三物黄芩汤。胡先生在注解此条时写道:“产后中风,由丁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读至此则豁然明了,该患者有鼻衄、心烦等,已说明里热明显,同时也说明津液伤明显,因此不但要清热,而且要生津,故治疗时以黄芩、苦参苦寒清热的同时,重用生地黄、茜草凉血清热,生津增液,药后热除津生,故使衄止、口糜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