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2050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伤寒论》六经实质研究
六经、六经病与六经辨证是不同的概念,三者不能混称。六经是仲景及历代伤寒学家在全面继承《内经》六经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而来的一个高度抽象的生理概念。具体而言,六经应为人体生理结构、生理功能、生理关系及人体与自然相应关系的高度概括
1158
0
0
1
中医精髓:湿,火,痰,气,郁!
痰不自生,生必有故,或因风,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暑,或因燥,或因酒积,或因食积,或因脾虚,或因肾虚。今之治痰者,但知南星、半夏为治痰之药,而不知治痰之本,故痰愈生而病难除也。予也管见,敢以治本之药叙之
1329
0
0
1
走近汤液经法图
汤液经法图系列(2):通过虚实认识疾病,采用补泻治疗疾病
今天开始,我们讲汤液经法图的结构和内容。我们一直在说,汤液经法图是一个完整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学体系。这其中包含了疾病的诊断,也包含了疾病的治疗。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医学的目的,就是认识和治疗疾病。不同的医学,有不同的疾病认识方法。现代医学认识疾病,有现代医学的
2410
0
0
1
走近汤液经法图
汤液经法图系列(1):汤液经法图是什么?哪来的?
在这本《辅行诀》里面,收录了一些更早时期的医学内容,例如我们的主角,“汤液经法图”。这个图是《辅行诀》所引,但不是陶弘景所作,谁作的呢?据传是伊尹所作,是伊尹所著《汤液经法》里面的关键原理图。
9495
0
0
1
胡希恕辨证用方提纲之“心系疾病”
心源性水肿,大都现木防己汤或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如上证单用原方固可,若胸胁苦满可与小柴胡汤或大柴胡汤合用亦妙。
1430
0
0
0
薛生白经验探讨“凡看病必究体质”
看重体质,是治病求本之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切证候的产生都与体质息息相关,证候只是标,体质方为本。
893
0
0
0
天王补心丹——补心养心神仙方
对现代人来说,凡是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失眠、健忘等等,辨证属于心血少,心阴虚,就是舌头一伸出来,舌苔薄薄的,甚至没有舌苔,舌尖又红赤红赤的,就用天王补心丹,心血一补足,诸症自消。
2249
0
0
0
胃部手术的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10~14天,也有数周后才发生的。餐后站立时症状加重,卧位可使其减轻,一般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左右。为防止或减轻症状发生,患者多不愿多食,故常可致消瘦。主要表现为腹部症状和血管运动障碍症状
418
0
0
0
防己茯苓汤治疗四肢水肿疼痛
防己黄芪汤以防己配黄芪为君,伍以白术益气健脾利水、益气补虚固表之效佳,适宜于风水表虚、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茯苓汤以防己配茯苓为君,配入桂枝温阳化气,重在健脾利水消肿,适宜于阳气不足、水溢肌肤之皮水,症见水肿较甚,按之没指者。
2721
1
0
1
《黄帝内经》功能观形成的基础及其主要体现
功能与形体相对而言,本是密不可分的,但《黄帝内经》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时,在认识解剖形体组织的基础上,特别重视人体的功能活动,常常从这一角度分析和认识人体的生命规律,故可概称为功能观。
1175
0
0
0
麻黄加术汤解析与运用
麻黄加术汤主治寒湿在表之证。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风寒在表,理当发汗,然因湿邪之存,又不宜过汗,以“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存,是故不愈也。”
6033
0
1
1
健脾丸——补脾消食的好药
健脾丸这个方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兵分两路,一路负责补脾,一路负责消食,边补边消,这样,消积而不伤正气,补益又不会添堵。健脾丸非常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就是伸出舌头来,舌苔根部厚厚的,腻腻的那一部分人,健脾丸,吃上几次舌头变干净了,胃口也开了。
3814
0
0
1
麻子仁丸治疗气血亏虚所致便秘
麻子仁丸现代常用于痔疮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气血亏虚便秘等属于津枯肠燥者。现在药店里面的中成药五仁润肠丸(天津方),就是从在五仁丸的基础上加了几味药变化而来。
1841
0
0
0
治疗梅核气的5个验方
癔球症是主观上有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在咽底部或胸骨后引起梗塞、受压,或胀满等不适感的病症,属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综合征)中的一种症型。很可能与咽肌或上食管括约肌的功能失调有关。男女均可发病,以女性为多见,尤其多见于绝经期妇女。中医称本病为梅核气。
8183
0
0
1
中医疾病预测——心系病先兆
心系疾病范围甚广,包括惊悸、怔忡、昏迷、心痛、不寐、多寐、健忘、昏迷、痴呆、百合病等。本书心病重点论述真心病,即心脏本身的病变,而其他心系诸病如癫狂、昏迷等则分别列属于其他篇章。心病发病率高,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在人类死亡率中亦占有相当比重。因此,探索心病先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1435
0
0
0
中医疾病预测——瘀预兆
瘀血是一种病理产物,包括离经及未离经之瘀血两种。离经瘀血指血络损伤血外溢滞留于脏腑组织之血,未离经瘀血谓血行不畅、滞留于血脉内而言。瘀血也称为蓄血、瘀血阻滞导致气血循环不利,又产生新的瘀血,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继发性致病因素,往往形成病理恶性因果关系。
678
0
0
0
治疗痹症的临床经验
大凡肿者较不肿者为重,若但肿痛局部不红不热,舌淡少苔或白滑苔者,多属寒湿之邪流注关节;若肿甚而痛不显者,多因于湿;肿痛而灼热,舌质红绛苔多黄腻或白腻者,多属湿热化毒之候;若关节肿大,肌肉削瘦难以屈伸者,乃湿热化毒转为化燥,煎耗津液精血所致,最为难治。
1105
0
0
1
古典中医夜读系列
夜读经典:脉有纵横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有一段条文:256、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括号里的那段,在康平本里是注文。也就是不算正文,只是后人加注的文字。故而历来不太被注
893
0
0
0
古典中医夜读系列
夜读经典之【从阴引阳】
求汗于血,生气于精,从阴引阳也;引火归元,纳气归肾,从阳引阴也。——明•张介宾《类经•论治类》阴阳互根,互为转化。要从哲理——医理——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方为切用。求汗于血,最典型的就是桂枝汤。太阳中风表虚证,要辛温解表。需要微微发汗,祛除风寒。
1483
0
0
0
古典中医夜读系列
夜读经典之:德流气薄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篇》有一段至真大要: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博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
1567
0
0
0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