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手术的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倾倒综合征,是胃部手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系发生在胃、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幽门或胃失去正常生理功能,胃内高渗食糜骤然倾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发生在食后数分钟至30分钟以内的称为早期倾倒综合征,发生在食后2~3小时的称为晚期倾倒综合征。临床以早期倾倒综合征多见。

本综合征发生率取决于胃切除的范围,胃切除量越多,吻合越大,其发病率越高,而保留幽门的胃切除者发病率极低。

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逐步习惯于自我饮食的调节以控制症状的发生,故术后时间越长,发生率越低。

饮食尤其是高渗溶液食入,胃排空加快,势必无阻地倾入小肠,促进肠蠕动,还可使细胞外液进入肠腔以维持肠腔内等渗状态,则这时血容量减少,发生暂时性低血容量休克,刺激交感神经,引起一系列血管运动障碍症状。

再则,空肠内高张状态可以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过多的血清素等进入循环,促进小肠及心血管系统释放血清素、缓激肽,可引起血管扩张、潮红和低血压。

01 临床表现

本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10~14天,也有数周后才发生的。餐后站立时症状加重,卧位可使其减轻,一般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左右。

为防止或减轻症状发生,患者多不愿多食,故常可致消瘦。

主要表现为腹部症状和血管运动障碍症状:

一、腹部胃肠症状:常在餐后尤其是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上腹部胀痛或饱闷不适、恶心,有时伴呕吐、嗳气、腹鸣,有时排便急迫及腹泻等。

二、血管运动障碍症状:与胃肠道症状发生的同时,出现软弱、站立不稳、出冷汗或热感、心悸、眩晕,偶有晕厥,头痛、颜面苍白或潮红、肢体感觉麻木、血压降低等。

02 辨证施治

一、脾虚气陷型

证见疲乏无力,昏昏欲睡,食欲不振,进食恶心,心慌气短,肠鸣便溏,腹部重坠或虚胀,面色晄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此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受纳及健运功能减弱所致。治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当归12克,柴胡10克,升麻6克,枳实10克,陈皮10克,莲子肉12克,炙甘草6克。

汤剂治疗一阶段,待症状控制后改服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二、阳虚痰饮型

证见进食后脘腹疼痛,胃中有振水声,泛吐酸水,呕吐,头晕目眩,肠鸣漉漉,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泄泻,汗出畏冷,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细。

此乃胃部手术后,中土受损,脾阳虚弱,运化转输无力,水谷不得化生精微,聚湿成饮,水饮停于肠所致。治以温阳化饮,健脾渗湿。

方用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汤加味:茯苓30克,桂枝10克,白术12克,甘草6克,半夏15克,生姜10克,砂仁5克,陈皮10克,党参15克,制附子10克。

先用汤剂治疗一月余,症状控制后改服香砂六君子丸或附子理中丸巩固疗效。

三、脾胃阴虚型

证见食后腹痛,干呕呃逆,心悸头晕,颜面潮红,身体热感或麻木,口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乃胃病缠绵已久,又遭手术之创,阴液亏耗,虚火扰动所致。治以养阴和胃。

方用叶氏养胃方加味:麦冬15克,玉竹15克,沙参15克,炒扁豆12克,甘草5克,葛根15克,石斛10克,百合30克,白芍12克,鸡内金10克,谷芽10克。

本综合征由于幽门失去正常生理功能,高渗食糜易于骤然倾入小肠,直立时胃排空更快,故应注意生活调理,饮食应少量多次,食后立即静卧半小时左右,服药应取在餐间多次进行。

作者:杨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