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调理亚健康体质的用药进退步骤:(1)先治厥阴
作者:JT叔叔 在之前的文章,我曾说: 一般调理体质,大约也是照着这样的顺序,比较不会「卡关」: 1.先治厥阴; 2.再打瘀血; 3.补阳之前要先去痰饮; 4.水毒体质的治疗可与补阳同步进行; 但: 4-1.肾水不足的人、先补足肾水再补阳免得干烧; 4-2.夹湿卡关的人要兼去湿;
2713
0
0
0
熊继柏:读经典的标准是什么?
读中医经典有五条标准,也可以讲是五条要求,我就按照这五条要求讲。 第一:读中医经典,要读懂。这个读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读懂是文辞要弄懂,也就是它的文理要弄懂,这是一个“懂”。因为中医经典文辞古奥,包括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内。《温病条辨》很深奥,前面《原病篇》全是
346
0
0
0
《伤寒论》中的方剂加减规律
中医治病的基本手段单位是方剂,每一个方剂都应该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证,所以,方剂的应用以证为根据。证与方完全相应,用成方即可,不需要加减。而临床所见,证与方完全相应的概率并不高,多数时候是部分相应,或者说不完全相应,此时用成方就需要加减。可以说方剂的加减是常态,是每个医生绝大
6035
0
0
0
葛根芩连汤异病同治
葛根芩连汤为常用经方,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四味药组成,见于《伤寒论》34条,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主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
2848
0
0
0
经方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心得
大家好,首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祝我们的女同胞们节日快乐,也感谢“灵兰书院”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在女人节日里分享一下女人之事。从我接触中医治疗不孕不育已经五十年了,从我用中药经方治愈第一例患者已经过去了四十五年了。我是在医科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有关的中医杂志,治疗不孕不育的经验
2288
0
0
0
经方外用法:经方穴位贴敷临床应用
当你面对一个小儿患者,他不愿意服用中药,或者说服用中药即吐,无法进行中药治疗时,你该怎么办?当一个成人患者说煎药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煎药条件时,你该怎么办?我是一个个体中医从业者,每天在门诊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们是中医人,中药就是我们治疗疾病——还病人以健康的武器。病人不愿服用中
1393
0
0
0
从厚朴七物汤谈经方辨证
作者/许家栋迟玉萍,女,39岁。初诊日期:2014年4月23日。主诉:腹胀五年,加重半年。病史简要:患者腹胀五年,伴有气串至肢体疼痛,揉按腹部或肢体即嗳气成串。刻诊:腹胀,气串至肢体即疼痛难受,阴雨天上肢尤不适,捶按肢体或腹部即嗳气连连成串,时有肠鸣,饮食不慎
1658
0
0
0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传奇
来源/杨桢老师 整理/小药童 麻黄细辛附子汤一例杨桢老师曾在他的博客里讲过一个有关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传奇。那是2014年8月30日,北京的天闷热闷热的,杨桢老师门诊来了一位50岁的大叔。他不是来看病的,只是来开3付中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方。杨老师很奇怪,问:
1474
0
0
0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串讲(三)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半夏丸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干姜人参半夏丸方:干姜一两,人参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九,日三服。下面讲的这张方叫干姜人参半夏丸。大家注意,咱
1315
0
0
0
当季流感,经方药到病除
作者/许家栋 整理/刘畅2019年1月,广州笼罩在流感的阴影中。虽然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宣称本季流感高峰已过,但仍需警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流感类型中,甲流占比达80%-90%。流感起病急、易传染,但只有部分重症的流感才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多数流感患者,只是表现为轻症,是可
2053
0
0
0
浅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
讲者/苏强 杭州脉景无锡创新中心 主任各位群里面的朋友,大家好,我是苏强,今天按照小荣兄的安排,跟大家谈一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体会,希望各位同道批评指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我们临床当中的一个非常常用的方子,大家对它也并不陌生,是临床运用的高频方。我们对他最熟悉的适应症
1909
0
0
0
经方体系辨治今冬流感的体会
为了防治今冬流感,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急诊科与ICU三科联合,并邀请医院“许家栋名医工作室”专家进行院内带教指导,临床通过细分流感的病机、辨机施治,疗效确切,具有退热快、缩短病程的优势。现把防治今冬流感的经验与同道分享。据我们的实践观察,从六经辨证角度分析,本次流感的辨
1463
0
0
0
毛德西五十年临床经验:小柴胡汤应用二十法
作者/毛德西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较为常用的经方之一。常用于消化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妇、儿、五官等科病证。由于小柴胡汤独有“和解”的功能,故历代医家对其颇多重视。有的经方医家所用处方竟有二分之一是小柴胡汤类方。结合自己五十年之临床体验,我总结出小柴胡汤应用指征为:时发
2353
0
0
0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篇串讲(二)
妊娠下癥——桂枝茯苓丸 三 临床运用刚才说到桂枝茯苓丸,实际上就是古人在怀孕的时候得了子宫系统的肿瘤,古人也得子宫肌瘤,古人也有宫颈癌,对吧?这些病都有。那得了之后,怀着孕怎么办?实际上用桂枝茯苓丸意在邪去而正安。人体气脉流行之营卫正常是流通的,走到某一处不流
1554
0
0
0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辨治和护理要点
作者/何秉儒 一、症候的收集儿科又叫哑科,由于年龄心智不成熟,促使其看病难(把脉、望舌都不配合),且问症更难(患儿不懂表达,家属观察不仔细)的特点。 (一)解决的办法1、既往史的追溯(问诊、以往病历浏览)——既往发热的特点•反复(退烧后复发热、病愈后
1231
0
0
0
《伤寒论》证的三重含义
《伤寒论》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临床著作,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我们在继承发扬《伤寒论》辨证论治同时,不应忽略其关于“证”字内涵的挖掘,笔者认为书中所言“证”,并非仅指方证或疾病当前阶段本质的概括。细读《伤寒论》中出现“证”字
549
0
0
0
临床中运用乌梅丸的几点体会
第一次见到乌梅丸,是方剂学中治疗蛔厥的。第一次见到运用乌梅丸,是在臧云彩老师门诊,当时是一个颈椎病的患者,采用乌梅丸治疗而痊愈的;又有面部湿疹的,处方乌梅丸效佳,这时候便发现乌梅丸并不仅仅是一个祛蛔的方子,而是在很多疾病中都可以运用。如何运用乌梅
5028
0
0
0
半夏泻心汤的深层奥秘
源自《伤寒杂病论》的半夏泻心汤,可谓是医圣张仲景的得意之方,此方可调和肝脾、散结消痞,后世众医家临床均有借鉴,也为后世治疗疑难杂症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现如今,很多人虽然也常用此方,但未必真正领略其中精髓,比如此方在寒热错杂证中的运用,方中人参、大枣、甘草的补益之意,都是很多
6675
0
0
0
半夏泻心汤解析
半夏泻心汤原文 【原文】 傷寒五六日,嘔而而發熱者,柴胡湯證俱,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鞭痛者,此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1
21244
0
0
0
时振声先生治肾病时的常用加减方法
01阳明腑实证,用大承气汤时的加减方法:呕吐不止,舌苔黄腻:苏叶10克,马尾连10克;发热,身热: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鼻衄:马尾连10克,黄芩10克;面色晦暗,唇色青紫,舌质暗红,或舌质青紫,或舌有瘀斑、瘀点:丹参15克,泽兰10克;
573
1
0
0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