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185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读懂《伤寒论》中的中医名词术语
《伤寒论》是千余年前用古汉语写成的,医学上的名词术语和行文的语法习惯,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因此,正确理解当时医学上的名词术语对于学习理解《伤寒论》是十分必要的。《伤寒论》中的名词术语是极为朴素的,有的流传到现在,还是大众化语言,如“能食”“不能食”“大便硬”等。但是这种语言用在
988
0
0
0
干祖望:耳鼻喉科病常用的29张经方
1 桂枝汤凡过敏性鼻炎,狂嚏连绵,嚏后清涕滂沱,日必数作,遇寒更甚。局部黏膜苍白水肿,大量清水样分泌物,舌苔薄,脉浮者,用此方。2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用于严重肺寒导致的多涕症、过敏性鼻炎、鼻塞不通。盖其虽曰肺寒,实则元阳首先无火,使鼻窍无温煦之气以养。
1934
0
0
0
中医事故误治
临床误治的七种原因
误诊误治,行医难免。分析误治之原因,对临床医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诊病数十年,遇到不少误治病例,现归其类、析其因、举其例,以求正于同道。 一、误为病理,实是生理人体在生长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可因体质不同而不同。医者必须通常达变地掌握这些规律
654
0
0
0
中医内科学中的方药体系
汤药不但作为治疗内科病的主要方法,千百年来千锤百炼,形成了中医内科治疗学的主体框架,而且在治疗非内科系统疾病时也同样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样充分体现了中医外病内治、内病外治、上病下治、下病上。全身一盘棋的整体观念。中医内科方药体系大体可分成下列几大系统:麻黄桂枝系、柴胡系、
510
0
0
0
过敏性鼻炎的关键病机是少阳枢机不利
一到春秋天,来看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很多,去年秋天我大概治了二十多个,最多的时候一天看了5个(一个多月前)。都说过敏性鼻炎难治,很多人介绍了很多特效方或者特效中药治疗这个病。其实,过敏性鼻炎和别的病一样,只要辨证对路了, 不是很难治。 一、病机分析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
2487
0
0
0
张锡纯的诊脉经验
一代大师、近代名医,盐山张锡纯,是一位善于继承,又勇于开拓进取的医家。他注重实践,临证辨治,精于脉法,且多深邃之见。张氏有云:“医家四诊,以辨证为最要。医者终身临证,而于诊脉之际,总觉游移而无确据。此固因脉法之难学,实亦脉学之出,不能简要详明,令人一目了然也。”余以研习张良之学,
3063
0
0
1
蔡长福:太阳循经找病
蔡长福,男,安徽淮南人,生于1946年,从医四十余年,现行医于安徽马鞍山市。师承民间中医并潜心钻研经典,博涉经史百家,学验俱富,治病慎思明辨,在学术思想 上,崇古而不泥古,在临床实践上擅用经方,独具心得,众多疑难杂症,多应手而愈,对腰椎病,乳腺疾病,胰腺病等等都有很深入的造诣。患
4017
0
0
0
李可:谈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
治未病—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
683
0
0
1
简单实用的痰湿望诊方法
问:现在有些人是胖大舌齿痕明显,但脉象并不沉弱无力,甚至还有点数,这样还是太阴病吗?还是说太阴合并了其他经的病呢?你的这个问题特别好,当代社会虽然是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如医疗经济水平上来了,营养状况比较好,但缺乏锻炼,饮食也不规律,脾胃虚弱,体型肥胖,导致脾虚痰湿的患者相对更多
1052
0
0
1
《伤寒论》中“主之”“宜”“可与”“不可与”的不同
在读书人中间,每每流行着前辈人的告诫:“不能读死书,不能死读书”。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所以王安石曾感慨:“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己多,抚事知不足”。所以我们读书,不仅要领会书中的表层局部的内容,更要深入理解,读书的视野宽一些,文本联系广一些,重要的还需要独立思考,要
1128
0
0
0
《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理论与临床的互证
从源头上看,中医有岐黄学派和神农学派之分。《黄帝内经》是岐黄医学的代表,其大旨言天地之至理,论生命的缘由根本,讲治身奉生之大道,强调治病之大药就在人身、人心。《神农本草经》是神农医学的代表,讲得天地所偏之气的药物,性味各有不同,所谓治疗,是以药物性味之偏矫正病人身体阴阳之偏。
1370
0
0
0
《伤寒论》发汗的十一种方法
汗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表证。《伤寒论》中以阴阳六经辨证论治,太阳为诸经之藩篱,太阳病是邪在表,以发汗解表为正法,故治则中推汗法为首法,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之意。伤寒太阳病表证,因证候有中风表虚和伤寒表实之分,
3775
0
0
0
《伤寒论》治疗心病的十三种方法
心病是中医临床比较多见的病症,其症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伤寒论》对心病证治的论述颇详,治法明晰,组方严谨,有法有方可循,对临床有较大的指导作用。现根据论中有关条文内容,浅析归纳为十三法,供同道参。 一、温心通阳法用于心虚作悸之证。论中64条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
2836
0
0
0
经方治疗咳喘经验
李发枝(1943-),河南中医药大学原《金匮要略》教研室主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发枝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李发枝老师业医50余载,学宗《黄帝内经》《难经》,法崇仲景,旁及东垣,主张方证相应、专方专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咳喘是临床上
1597
0
0
0
辨证的鉴别方法 本症鉴别
什么是症状鉴别诊断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具体的病象,它的现症特点来区别这个疾病现象,它的病理类别的,它的病因类别,病位类别,病机类别来区别这个的。而其中“现症特点”它包括两大方面:一个叫本症特点,就是这个症状自身具有的特点;第二个伴症特点,就是这个症状很容易和其他某些症状相伴
394
0
0
0
伤寒体系对临证的指导(下)
经典如何读?不昧于理,3条文举例剖析下面我们具体拿出条文来讲,看怎么去指导临床。《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主之,以复其阳。若厥
499
0
0
0
学习李可如何给太阳病开方
从2006 年开始,我就在跟李可老中医,我花了很多精力搜集、琢磨他的一些病案资料,有一些体验,想跟大家分享。首先看这个太阳的方子:麻黄5g,制附片24g,辽细辛23g(5分),生姜10 片,葱白4寸。加减:咳嗽痰多,加生半夏30g,干姜20g,五味子10g;鼻流清涕,嚏,加辛
2912
0
0
0
水饮证中医辩证治疗方详解
水、饮、痰、湿乃四大阴邪,随其潜伏之处不同,见症亦千变万化。若为其症状所惑,则万象纷纭,难以尽识;若识其根本,则能执简驭繁,知常达变。水饮症,其辨证要点在舌。凡舌体异常胖大,或舌苔水滑欲滴者,必有水饮!遇此舌象,不论其症状如何,即当利水;水饮去则症状减。若妄加辨症,反舍近求远!水
11813
1
0
1
侯氏黑散能治多种杂病
远在三十年代,我串乡治病,所经之地穷乡僻壤,饮片不便携带,并且汤药价钱昂贵,群众需要简、便、廉、验的医疗方法,故我所带的都是丸、散、膏、丹。《金匮》侯氏黑散,适应症较为广泛,能治疗多种杂病,投之即能应手取效,故颇受欢迎,为畅销药。组成:野白菊 120g,白术 30g,防风
2449
0
0
0
张锡纯详解炙甘草汤
《伤寒论》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张锡纯论】陷胸、泻心诸方,大抵皆治外感之实证,乃有其证虽属外感,而其人内亏实甚者,则《伤寒论》中炙甘草汤所主之证是也。脉之跳动,偶有止时,其止无定数者为结,言其脉结而不行,是以中止也;止有定数者曰代,言其脉
3724
0
0
0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