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首页
专栏
中医事故误治
收录中医事故、误治经验
专栏文章 19 篇
针刺不当造成意外的案例和原因分析
汪某,男,15岁,因头痛,怯冷,流清涕,针刺合谷、外关、风池、风府。其中风池穴约进针2寸深。留针5分钟后,术者捻动右侧风池穴上的针柄摧气时,患者突然大叫一声,诉及“受不了”、“心中难受",拔出全部针具后,患者双手抱头诉头痛欲裂,继之病人倒地,不省人事,呼之不应,经多方抢救不效
1369
1
0
2
宋道援运用大青龙汤失误案析
1929年春假,随族人同居由沪至屏风山。有雷某之子,年20岁,患病甚重。其父代诉:初因劳作往返,抵家热甚,遂用井水淋浴,拂晓即发寒热。年事方壮,不以为意,二天犹不退,虽经治仍日甚一日。是时,其妻携扶出室,为之易衣,但病人云冷甚,坚拒去被,语声高亢,欲饮冷茶。又见患者虽委顿,但面色
1721
0
0
0
临床误治的七种原因
误诊误治,行医难免。分析误治之原因,对临床医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诊病数十年,遇到不少误治病例,现归其类、析其因、举其例,以求正于同道。 一、误为病理,实是生理人体在生长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可因体质不同而不同。医者必须通常达变地掌握这些规律
654
0
0
0
临床误治七种
误诊误治,行医难免。分析误治之原因,对临床医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提高疗效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诊病数十年,遇到不少误治病例,现归其类、析其因、举其例,以求正于同道。 一、误为病理,实是生理人体在生长衰老过程中的生理现象,可因体质不同而不同。医者必须通常达变地掌握这些规律
619
0
0
0
虚证误按实证治疗体悟
于某,女,33岁,网诊。患者数月来口腔有异味。晨起自感舌苔厚,舌头腻腻涩涩的,感觉不舒服。无口干口苦。腹部撑胀。老想打嗝,但打不出来。心烦,脱发明显。四肢凉。大便2至3日一次。小便正常。舌诊:舌面粗糙,苔白。辨证:少阳阳明病处方:大柴胡汤柴胡12克,黄芩10克,姜半
801
0
3
0
一则伤寒误治案
毕某,男,26岁,河南开封人。前些时间曾在QQ给我留言,叫我开方治疗,我做不到网络治疗,于病人找了我空间里的一个处方(只见黄芪30党参30茯苓30厚朴15等药,还有些药不记得了,我自己也不记得他是找了我的那个处方),自行去药店抓药吃,吃了几天效果不错,于2012年8月8日星期三
1071
0
0
0
大青龙误治案
2012年7月16日,福建来了个病人,就是因为中医误治而成一个疑难病。洪某,福建福鼎人,39岁,我见病人面色偏暗,但又有座疮,精神尚可。产一子,流产一次,病人自述病情就是自从流产后引起的。孩子12岁,病人自述生孩子后的身体还是很好的,但10年前夏天病人药物流产,流产后觉得身体
3065
0
0
0
从误治医案中体会辨证的重要性
“吃一堑,长一智”。历史上中医界多少先哲,无不是从多次惨痛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在长期的磨炼中积累经验,才有所成就。张仲景因悲其宗族死于伤寒,发奋学医而作《伤寒杂病论》,成为一代医圣。吴鞠通痛其子病瘟而茫然无措,终至发黄断命,有感于“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经十年苦攻,
1024
0
0
0
纠“误用附子”医案四则
(一)癃闭发热医案李某,男,80岁,昆明人。2015年4月1日诊。小便不出伴高热1天。患者为80岁老年病人,本为笔者门诊老病人。半个月前因痛风发作足踝疼痛,到本市一草医处包草药治疗,后病情减轻,一天前(3月31日晚上)因足踝仍有轻度肿痛,微感恶寒到门诊求治。当晚本来最初打
1793
1
0
0
半身不遂,误用补阳还五
患者程××,男性,54岁,干部。素有高血压病史,于1958年2月5日下午3时许,忽然剧烈头痛,旋即神识昏糊,不能言语,右半身不遂。当时送××医院门诊,疑为脑溢血而被收住院。入院后经过西医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经过西药治疗一周后,神志已清,而右半身不遂如前,遂邀中医会诊
993
0
0
0
葛根汤用错了也很危险
导读:此则医案,黄仕沛老师详细分析了失误的原因。引用《伤寒论》条文,详细讨论了从治疗到失误再到治疗的整个思考过程,看后受益匪浅。反思误案:用方必察“利之弊”——葛根汤之误案作者/黄仕沛【一般资料】康某,黄师之师姐,吾辈以“师姑妈”称之,年已70,犹研究经方不辍。【
2425
0
0
0
误汗后诱发振颤及眩晕症、急性心脏衰弱
对于热性病的处置使用发汗解热剂,是中西医学共同的原则,但中医学在使用发汗剂之前,必须经过严密而审慎的诊察;并非现代医学不分患者体质阴阳虚实如何,而一味使用发汗剂。发汗疗法与吐法、下法,为中医学的泻法之三大原则。泻法之应用,为中医学中最不容易的;偶一错误,便招致不可收拾的后果。
490
0
0
0
亲身经历的4则医疗失误 医者该引以为戒
每个医生临床既久,有经验,也必定有教训。经验应该总结,教训也应吸取,这样,对于医疗技术才能逐渐有所提高。尝读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深受启发。病有误于医家者,有误于病家者,有误于旁人者,有误于药中者,有误于煎药者,不可不知。今将亲身经历教训四则披露于下,或许对
360
0
0
0
临证用药失误琐议
中药的临床应用,关键在于辨证准确。用之得当,可使沉疴顿起;用之不慎,如辨证不准、用量不当等,则可出现难以预料的不良反应,兹举本人临床失误,祈教于同道。一、南星魏某,男,62岁,干部。1989年10月21日初诊。患慢性气管炎15年。喘咳、吐痰、气促,于每年冬季加重,诸药不效
563
0
0
0
教训深刻!失误医案四则
每个医生临床既久,有经验,也必定有教训。经验应该总结,教训也应吸取,这样对于医疗技术才能逐渐有所提高。尝读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深受启发。病有误于医家者,有误于病家者,有误于旁人者,有误于药中者,有误于煎药者,不可不知。今将亲身经历教训四则披露于下,或许对医界同道有
899
0
0
0
白术误用致害3例
一、温燥助火 伤络动血例一:常小忠,男,24岁,农民。1984年4月19日初诊。素患血小板减少症及胃溃疡病,近日因饮酒后脘痛吐血。笔者先投《金匮》泻心散(大黄、黄芩、黄连)加阿胶、白芍、甘草、茜草,服二剂后吐血即止。但大便转溏、纳差。后他医将原方加白术60克。药后大便
754
0
0
0
急乳蛾误治之反思
作者/陈腾飞病因中医学之病因多出于推测,有的并不确定为病因。此处仍从旧例述之。患者两周写了两篇论文,写作时日夜兼程,思虑耗伤心脾,易致阳气上浮。又连着两顿食肉,进食之量倍于平常。随即出现咽部及右侧智齿疼痛。症状及体征患者以牙龈疼痛为主,望诊局部微肿,不红。右扁
723
0
0
0
60例中医误治事故的总结
中医论文历来以介绍总结成功经验居多,而报道临床失误较少,成功的经验固然有益于读者,但是失败的教训亦不容忽视,它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也有裨益。为确保治疗用药安全,更好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效果,现对《中医杂志》创刊以来,所刊中医误治、救误文章进行一次总结,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一、
1820
0
0
0
中药不能这么用,治不好病还有危害!
在大多数人眼里,中药是很安全的,没有毒副作用或者毒副作用很小,因此会存在乱用药的现象。常见一些人拿着从书上抄来的单方、偏方要求抓药回去自己服用,还常见一些人拿着别人用过的处方来抓药,说是别人同样的病找医生开了这个处方服用后效果很好,后来这个方子喝好了很多人,现在自己也是这个病就也
873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