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能这么用,治不好病还有危害!
在大多数人眼里,中药是很安全的,没有毒副作用或者毒副作用很小,因此会存在乱用药的现象。常见一些人拿着从书上抄来的单方、偏方要求抓药回去自己服用,还常见一些人拿着别人用过的处方来抓药,说是别人同样的病找医生开了这个处方服用后效果很好,后来这个方子喝好了很多人,现在自己也是这个病就也抓药回去喝喝看看。
以上现象过去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但是现在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年轻人很多都有上网求医问药、搜索查询的习惯,所以这种乱用中药的行为也不乏一些年轻人。
近日,笔者接诊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因为有慢性肠炎,此次饮酒和饮食不慎出现腹痛腹泻,自己在网上查到一个治疗肠炎的中药处方,描述的适用对象和他自己比较像,于是自己抄了处方到药店抓了3剂中药,结果服完药后腹胀大便困难,非常难受,即使用力排便大便粘液也比较多。患者把处方给笔者看:
黄连15g,黄柏15g,黄芩15g,马齿苋50g,车前草50g。
患者还强调说以前肠炎喝过这个方子比较管用,为什么这次就失灵了呢?
笔者看了一下患者的舌象,结合其他四诊资料,明白了他这次肠炎的病机。患者自行服药的处方全部是清热燥湿苦寒药,和西药的消炎药功能类似,也就是完全以西医的思路用药。
这次患者虽然也有湿热,但食滞化热、气机不畅的病机更加显著,因此单纯清热燥湿无效,甚至出现过量服用带来的副作用。
笔者根据患者此次的四诊资料,开出了如下处方:
北柴胡、麸炒枳实、白芍、大黄、黄柏、苍术、炒槟榔、姜厚朴、败酱草、薏苡仁、醋莪术、瓜蒌皮、生白术、炙内金、炒麦芽、苦杏仁
以上处方为消食化积、理气通腑,兼顾清下焦湿热,实际上是以中医的“通因通用”为治疗原则。
本方服用三天后患者反馈,服药后效果很好,肚子不胀了,排便顺畅,粘液也明显减少。
从这个患者的事情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1.首先患者不能自己当医生,尤其是中医的精粹在于辨证施治,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不能因为一个方子说了治疗某个病就随意使用。单方药物相对简单还好点,如果是多味药物的组方用之不当可能会出现严重副作用。
2.即使是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疾病,也可能因为体质不同、诱因不一样,证型不一样,这个患者就非常典型。患者自述这个方子以前肠炎发作喝了很有效,但是这次却失灵了,说明了同样都是肠炎疾病,但是以前发作的病机和这次不一样,辨证用药也就相差很大。他自己凭经验用药的结果是病没治好还副作用很大。
3.中药的副作用其实很多是辨证不准,用药失当导致。就像这位肠炎患者自己用的处方每一味药并没有毒性,但是因为辨证错误,导致药物使用失当,这个时候出现的不适症状,不明就里的人会误认为是中药的毒副作用。
4.最后还要谈一下中药管理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经常有人会拿着不正规的中药处方(不是正规处方笺、没有医师签名和医疗机构盖章)到药房自行抓药,而大多数药房会照方抓药,并不会问是什么人制什么病的药物。这种自行用药行为,倘若用药不对症轻则出现身体不适,万一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生命安全药房也脱不了干系。所以笔者建议对中药也要严格管理,按照处方药管理才更安全。
总之,笔者提醒大家,中药虽然相对安全,但是乱用也会出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