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582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治疗“胃痞”的五大方法
常有胃痞之证,进食则痞满加剧,空腹则痞满减轻,时值日久,病人常伴发厌食纳少。不知者常以消导为法,久治而不愈。此类病人常在胃肠钡餐造影时发现胃肠动力学改变,张力低下,蠕动缓慢。脾虚所致纳呆,用健脾益气的香砂六君子汤以调整自身消化机能,可加紫苏、厚朴以健运理气消痞,提高胃肠的蠕动频
6436
0
0
0
鸡鸣散治疗风心病顽固性心衰的经验
风心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危重的病证,多因病人反复发作而体质极度虚弱,疾病的演变只系于厘毫之间。因此,宋教授临床应用鸡鸣散治疗本病认证十分严谨,必须具备:1. 心肺瘀滞,口唇青紫,心悸,喘咳。2. 脾肾阳虚,寒湿泛滥,足胫浮肿。3. 水寒上冲,喘促不得卧,咳唾口沫,呕恶,烦闷
1112
0
0
0
用温病方广治杂病
在用沙参麦冬汤治疗萎缩性胃炎时,如胃痛较甚者,伍以川楝子、玄胡、白芍等;如因胃阴不足而便秘者,伍以火麻仁、玄参等;胃阴不足而胃火上炎者,每有口舌糜烂,可加入盐水炒知母、盐水炒黄柏、桂枝木、人中黄等;胃阴不足而兼有气机不畅者,佐以橘白、生麦芽、川朴花等
478
0
0
0
打嗝老不好试试丁香柿蒂汤
丁香柿蒂汤本方主治胃气虚寒,气逆不降之呃逆。以舌淡,白,脉沉迟为使用要点。本方是为虚寒呃逆而设, 故治宜温胃降逆止明之法。方中丁香辛温芳香,能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为治疗胃寒呃逆之要药;柿蒂苦平,善降胃气,亦为治疗气上逆之呃逆的要药,以上两药配伍,温胃散寒,降逆止呃之功力加倍。
2612
0
0
0
升陷汤治疗中气不足所致的小便失常
小便不畅指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能,欲解不得,此症又称“癃闭”。病由中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用升陷汤益气升阳,化气行水。黄芪20克,柴胡、升麻、桔梗、知母各10克,加乌药10克,肉桂、通草各6克,车前子20克(布包)。
1939
0
0
1
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病
无论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色、经质、经量的异常,或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的症状为特征的疾病,均可称为月经病。既可见于西医学的功能失调性疾病,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卵巢功能低下等,亦可见于器质性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盆腔炎症等引起的月经异常。
1061
0
0
0
常见病分型治疗
便秘的每种证型和对应的中成药
气虚便秘属于虚秘的一种,患者的大便并不像实秘那样干硬,而且每天都能解大便,但是排便非常困难,每次解大便都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便出一点。有的人排完便后会出一身汗,还常伴有气短、乏力、不愿意讲话、没有精神、容易疲劳、不愿意活动等症状。芪蓉润肠口服液可益气通便
5433
0
0
2
常见病分型治疗
湿病证治十二法
湿困脾土症状:脘痞腹胀,周身倦怠,肢体沉重,纳谷不馨,厌油腻,口黏,吐白痰涎沫,大便黏滞不爽或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治则:芳香醒脾,燥湿行气。
1237
0
0
1
不同版本玉屏风散的剂量和煎服法
不同版本的玉屏风散的对应症有所不同,其差异的根本在于君药和煎服法的不同。可见在煎煮药物时煎服法要引起重视。通过玩味煎服法也能反观出一个药方所适应的病人真实的身体情况。黄芪是以益气(肺藏体系)为根本作用的,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病人自身脏腑的情况,避免过度耗伤人体的气血津液。
5475
0
0
0
两张治痔疮的速效方
乙字汤柴胡和升麻配伍,治疗肛门括约肌和直肠的松弛,上提肛门和直肠。甘草缓解括约肌痉挛性的收缩,还纳。当归破瘀血治痔核。大黄升麻配伍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柴胡、升麻、黄芩的配伍对于湿疹和瘙痒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此方对于肛门周围以及外阴部的瘙痒也有效。
10693
0
0
1
苏子降气汤的4种用法
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主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虚烦引饮,头目昏眩,腰疼脚弱,肢体倦怠,腹肚㽲刺,冷热气泻,大便风秘,涩滞不通,肢体浮肿,有妨饮食”。
2274
0
0
0
中医精髓:湿,火,痰,气,郁!
痰不自生,生必有故,或因风,或因寒,或因热,或因湿,或因暑,或因燥,或因酒积,或因食积,或因脾虚,或因肾虚。今之治痰者,但知南星、半夏为治痰之药,而不知治痰之本,故痰愈生而病难除也。予也管见,敢以治本之药叙之
1327
0
0
1
胃部手术的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倾倒综合征多发生在术后10~14天,也有数周后才发生的。餐后站立时症状加重,卧位可使其减轻,一般每次发作持续半小时左右。为防止或减轻症状发生,患者多不愿多食,故常可致消瘦。主要表现为腹部症状和血管运动障碍症状
417
0
0
0
《黄帝内经》功能观形成的基础及其主要体现
功能与形体相对而言,本是密不可分的,但《黄帝内经》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时,在认识解剖形体组织的基础上,特别重视人体的功能活动,常常从这一角度分析和认识人体的生命规律,故可概称为功能观。
1169
0
0
0
健脾丸——补脾消食的好药
健脾丸这个方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兵分两路,一路负责补脾,一路负责消食,边补边消,这样,消积而不伤正气,补益又不会添堵。健脾丸非常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就是伸出舌头来,舌苔根部厚厚的,腻腻的那一部分人,健脾丸,吃上几次舌头变干净了,胃口也开了。
3808
0
0
1
中医疾病预测——心系病先兆
心系疾病范围甚广,包括惊悸、怔忡、昏迷、心痛、不寐、多寐、健忘、昏迷、痴呆、百合病等。本书心病重点论述真心病,即心脏本身的病变,而其他心系诸病如癫狂、昏迷等则分别列属于其他篇章。心病发病率高,对人类的危害极大,在人类死亡率中亦占有相当比重。因此,探索心病先兆,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1435
0
0
0
治疗痹症的临床经验
大凡肿者较不肿者为重,若但肿痛局部不红不热,舌淡少苔或白滑苔者,多属寒湿之邪流注关节;若肿甚而痛不显者,多因于湿;肿痛而灼热,舌质红绛苔多黄腻或白腻者,多属湿热化毒之候;若关节肿大,肌肉削瘦难以屈伸者,乃湿热化毒转为化燥,煎耗津液精血所致,最为难治。
1102
0
0
1
汪逢春:治湿温病10法
今将赵绍琴总结的汪逢春先生治湿温病十法,转录如下。 芳香宣化法(上焦)暑湿之邪迫于外,湿热秽浊蕴于中,头晕身热,漾漾泛恶,舌苔白腻而滑,胸中气塞,脘闷咳嗽,周身酸沉乏力,小溲黄赤,湿热初起之证,宜芳香宣化法。处方:鲜佩兰5g(后下),鲜菖蒲5g,大豆卷10g,鲜藿
1599
0
0
1
蒲辅周和赵绍琴两代大医都赞誉的升降散
对温病的治疗,历代创立了许多有效方药,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宝库。在诸多方药中,本书首推杨栗山之升降散。杨氏以升降散为治温总方,其余14方,皆升降散之加减。对杨氏治温15方,蒲辅周先生甚为赏识,于《蒲辅周医疗经验集》中悉予转录。赵绍琴老师对升降散倍加赞誉,加减灵活,应用极广。我
2062
0
0
0
积劳成疾之虚劳该如何治疗?
虚者气血之虚,劳者疲困之谓,所言虚劳者,凡属损伤太过之病,皆曰虚劳。虚劳证是由积渐而成,非急性的疾患。1本病的范围相当广泛,考古典医籍,有五劳七伤六极之称。五劳者:心劳、肝劳、脾劳、肺劳、肾劳;六极者:筋极、骨极、肉极、血极、精极、气极是也;七伤者,有两种不同的说
2400
0
0
0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