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981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麻黄汤散寒解表第一方
麻黄汤证的左寸太过脉有一定的特点,即从脉象上表现为浮紧。浮脉代表最有力的脉动在浮位,麻黄汤证的紧脉,在临床中以感受指下左手寸部的脉管壁较厚的拘急为其特征。
794
0
0
0
滋肾通关丸
血尿属于中医学中“尿血”病范畴。临床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热毒内盛、心火内盛、郁热伤络、气虚不摄、阳虚失血、阴虚火旺型。本方用于湿热蕴结型,症见发热恶寒,遍身酸楚,口渴热饮或腰酸痛,小便尿血,色泽鲜红,舌红苔黄。
4317
0
0
0
痰饮致病的特点
痰饮与汗证同属于津液代谢失常疾病,其产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基本病机都是阴阳失衡,气化失常,痰饮与汗证的基本病机相同
754
0
0
0
彭静山:我的老师和我的学医道路
作者简介彭静山(1909~2003),辽宁开原人。学医于东北名医马二琴教授。着重钻研针灸学,首倡眼针疗法。历任中国医科大学针灸讲师、辽宁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暨附院副院长等职。著有《简易针灸疗法》《妇科病中药疗法》《常见四种慢性病中药及针灸疗法》《普及针灸手册》等。
977
0
0
0
方子药味多,小心伤害这个重要脏腑
治病不但要辨证准确,药证相合,而且应时时顾护胃气,脾胃不但是气血津液之化源,同时又是药物吸收发挥作用的场所和保证。因此临床用药,宜灵动,防壅滞,组方宜精简,忌庞杂,一旦伤及脾胃,不但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同时也增加病人的痛苦。
536
0
0
0
桂枝加减8大类方
栝楼桂枝汤方,慢性鼻炎、咽炎、风湿病、骨质疏松症、钙缺乏症、强直性脊柱炎等常出现本方证,但先要排除表实葛根汤证及表虚桂枝加葛根汤证而确认为本方证。
4088
0
0
0
中医针灸的作用是什么
灸是一种通过对部分穴位进行针刺,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最后达到治疗疾病效果的疗法,也是我国的国粹。对于内,外,妇,儿等各个科室的疾病都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中医针灸的作用 #一、疏通经络 针灸的疏通经络
341
0
0
0
中医心得体会收获
本文有经方派小编分享中医心得体会3篇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医心得体会(一) 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与西
507
0
0
0
学中医入门应该先读什么书
讲讲中医从什么书读起,这个问题是值得探讨的。有人曾采访过我,问我是什么派的。我说我既是学徒派,又是学院派。我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学徒派,谁都知道,现在有句笑话,叫“地球人都知道”,因为我讲真话,从不隐讳我的出身,讲假话我不会的。 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出
994
0
0
0
学中医必看的六本书医案
初学中医时,曾拜访一名伤寒大家,问其如何学习中医,他强调说:“读医案,读大量医案。”古人也说:“读书不如读案”。自古到今,学医的人不能不读医案。明代的孙一奎说:“医案者何?该诊治有成效,剂有成法,固记之于册,俾人人可据而用之。”而且读医案,就像跟师临诊一样,能从中获益,也是提高临
3473
0
0
0
中医入门必背
中医入门必背的一些知识,下面由经方派小编为大家分享。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汉·张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灵枢·顺气一
1291
0
0
0
学中医养生如何入门
很多人会问,学习中医,到底该怎么入门?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谈一谈。最近比较关注养生,就学习了一些中医知识。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或许里面有些东西你也可以去实践,以更好地生活,让身体更健康,还能延长寿命哦。 常怒易伤肝,大喜易伤心,过悲易伤肺,多虑易伤脾,惊恐易伤肾。肝怕
515
0
0
0
民间中医解伤寒六经
辩太阳病脉证治# 三焦气分《伤寒论》以阴阳运行的规律开始立论。首先是以人体阴阳定位。人体阴阳就是三焦气分与少阳血分。三焦气分主泄而不藏,为太阳、阳明气化水液的场所,主阳气,主气化。太阳中风伤寒,邪气入三焦气分,为邪入人体阳位。邪在气分为泄而不藏,
925
0
0
0
学经方应该既抓病机又抓方证
经方的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是辨证取方抓病机和以方统证抓主症两种思维模式,不管你选哪一个,两者都缺一不可。下面小编分别从证方、方证两个角度为大家总结了对应表格,快来收藏保存随时查询。
1482
0
0
1
《伤寒论》柴胡桂枝汤解析
柴胡桂枝汤为太阳、少阳合病之方,由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量组成。桂枝汤以解太阳中风,表虚有汗之证,小柴胡以和解少阳之枢机,内清随经之热邪。因太阳、少阳之证俱微,故治疗时各取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原量之半合剂。因其具有和解表里,通达内外,舒肝和胃,调和肝脾等多种功效
11723
0
0
0
中医艾灸的作用和功效
中医艾灸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下: 一、经络调节 人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互相协调,主要靠经络调节作用实现。经络腧穴对于药物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作用,药物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
406
0
0
0
民间高手的中医临床笔记
血虚的原因很多,即可能是失血过多,亦可能久思伤血,或经血淋漓不止。血虚当补血养血,可用生姜七片,红糖100克,大枣10枚切开,水煎服,有温阳养血之功。但需配合治疗病因,一则女人献血不可过度;二则少思少虑,心情舒畅,有助于疏肝;三则调理月经;四则子时睡觉,可养肝养血;
1490
0
0
2
经方如何应用到现代临床中
经方的变种应用它不仅是经方的加减,而是有几大特征,一个是经方和时方合用。比如说桂枝汤合玉屏风散,麻黄汤合银翘散,这样子的加减是经方和时方的同时应用。还有一些方剂是伤寒方和温病方的同时使用。
1717
0
0
0
心为什么主神明
心主神明,应从广义概念出发,突出“心”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宰作用和居于脏腑之首的地位,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中医藏象学说的原貌和特色。并提出出现“脑主神明”原因:一是将中医学中“心”的概念与西医“心脏”完全等同起来,忽视了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二是将心所主神明狭隘地解释为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3942
0
0
0
小陷胸汤解析
小陷胸汤证,多见于伤寒在表误下而致者。需要提醒:误下,不要片面理解为是用芒硝、大黄,大凡表未解者,苦寒之剂在某种意义上皆与攻下剂相同,表邪内陷而冰伏,邪热熏灼津液为痰,而酿成痰热结于胸脘之候。当然,也有痰热久蕴,为外邪引动,或热邪直接由表入里炼津为痰者,未必都是表证误下所致。
1761
0
0
0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