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书籍
百科
工具
健康
赞助
发文章
方类
全部
经方
时方
验方
茶饮方
食疗方
分类
全部
入门
医理
医案
药论
杂集
其它
科别
全部
儿科
妇科
男科
骨科
耳鼻喉科
皮肤科
外伤科
共 1981 篇文章
(已筛选)
清除筛选
筛选
从《伤寒杂病论》的类方揣摩张仲景严格的用药法度
桂枝汤原方,芍药加倍为180克(即桂枝加芍药汤),再加饴糖一升(约今33克,分三次服)。此方以饴糖为药,以缓中补虚,倍芍药,与桂枝共成酸甘相合,有敛而补中、缓以止痛的作用。凡脘腹疼痛,按之软,重按、久按痛减,得温亦减,脉弦涩者,宜用之。
2369
1
0
0
祛痰利湿的三大方
小半夏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十枣汤、甘遂半夏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厚朴大黄汤、己椒苈黄丸等方剂均具有“温药”,其中,苓桂术甘汤健脾消饮、温而不燥、温中兼消,故为“温药”代表方。
4612
0
0
1
什么样的人学不好中医?
你能判断自己可以学好中医吗?你决定要自学中医吗?以下五种人学不好中医:有门户之见的人、思维极端的人、喜欢神秘主义的人、没有常识的人、 喜欢思辨不喜欢实践的人学不好中医。
935
2
0
1
白虎汤的临床应用
病者壮热恶寒而烦渴,喜冷饮头痛,但头汗出,面赤鼻干而喘,唇赤口燥苔薄无津溲赤,大便三日不解,据云已服发表之剂未愈,投白虎汤:石膏30g,知母15g,粳米一把, 炙甘草10g,寸冬20g,沙参15克。三剂,次日烦渴已止,脉静身凉,继以生脉散加生地杭菊一剂霍然。
1008
1
0
0
轻松掌握大承气汤方证临床指征
大承气汤方证是阳明腑实重证,病机是胃有燥屎,治法是急下之。诊断标准如下:(1)大便难,表现为大便鞕、大便坚,或时间长,如不大便五六日。(2)腹部症状,如腹痛、腹胀、疼痛拒按,不典型的有心下痛、心下鞕。(3)其他热盛的表现。一般情况下阳明病的热,为发热、不恶
853
0
0
0
秋季滋阴润燥首选方: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滋养肺胃、降逆下气,《金匮要略》用治虚热肺痿,症见肺胃津伤,虚火上炎,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虚数者。麦门冬汤方中重用麦冬,甘寒清润,滋养肺胃,生津润燥,清降虚火,为君药。半夏降逆下气、化痰和胃,为臣药,原方麦冬与半夏用量比为7∶1。
2290
0
0
0
卫生室老中医的头痛验方
这些年来,经过临床反复验证,我总结了一个头痛经验方,因此方是由《伤寒论》的吴茱萸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夏度衡老前辈的四味芍药汤这三张方合方加减而来,故命名为三合头痛汤。 组成:麻黄6g,附子8g(久煎),细辛3g,吴茱萸8g,党参15g,白芍30g,甘草15g,牡蛎 30
381
0
0
0
身体越寒越容易上火,栀子干姜汤解决问题
牙龈肿痛了,口腔溃疡了,脸上冒痘了,大便干结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上火了,既然有火,那就吃点清热泻火药吧。结果怎么样呢?多数情况下适得其反。用寒药吧,脾胃可就遭了殃,脾胃越来越寒,郁火始终下不去,上火的次数会越来越频繁。用热药吧,那已经生成的郁火又该当如何?
1211
0
0
1
黄煌:桂枝茯苓丸应用广泛
1.桂枝茯苓丸治疗肺病人但知桂枝茯苓丸是妇科方,却不晓其也是内科良方,用于肺病颇佳。前不久在江阴诊治一老人,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一月数发,必住院输液吸氧,稍能稳定。其人身板硬朗,但面红如酒后,谈话中气喘吁吁。断为肺循环不佳,用桂枝茯苓丸加川芎、丹参。一月后复诊,告诉
2206
0
0
1
温脾汤之妙用
我在初行医时,没有用过温脾汤。后听友人孙心久说,该村有一姓赵的西医,在哈尔滨开诊所多年,自制一种酊剂,专治胃痛腹痛,服者莫不称效。特别是苏俄侨民称为腹痛特效药,赵某竞以此获厚利。孙心久青年时期,曾随赵学医,抄得此药配方。我索视之,乃是千金温脾汤。我便对此方细心探讨
1630
0
0
1
轻松应对“厥阴病”
在厥阴病篇,不像前五篇,有明确的治则,如太阳发汗、阳明清下、太阴温补、少阴强壮发汗、少阳和解,未明确指出治疗原则和方证,仅从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下之利不止”看,厥阴病是禁用下法的。厥阴病应怎样治疗呢?历来疑难重重。通过对六经实质的探讨,并结合临床实践,可逐渐明了其治疗原则和
1134
0
0
0
桂枝加黄芪汤治流行性感冒疗效好
根据当时的临床症状观察,结合景岳全书、徐灵胎与杂症会心录等突出的记载,认为均属腠理不密,寒风由皮毛而内犯于肺为主因,并结合“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经文,以及临证指南江、沈两案,温病条辨首列桂枝汤的遗训而选用桂枝加黄芪汤为主,经治95例,疗效良好而迅速
4526
1
0
3
补阳还五汤的名家应用经验
补阳还五汤加入补气的党参、温阳的淫羊藿、化湿的草果,可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验证数例,疗效较满意。
1139
0
0
1
治疗耳聋耳鸣试试通气散
通气散是治疗耳聋耳鸣的奇方,对于经脉郁滞,清气不升引起的耳鸣耳聋有奇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性耳鸣。
2483
0
0
1
玉屏风颗粒的10种妙用
蹲下去再站起来的时候,感觉头晕目眩,这是气血不足,但是你不一定要去补气补血,你把脾胃补起来,那气血就能自动化生出来。用玉屏风颗粒也是比较对症的。
743
0
0
0
苓桂术甘汤可治眼睛发花,视物不清等眼疾
苓桂术甘汤治目疾。其主证是头目昏眩、眼睛发花,视物不清,多眵泪,或生云翳,或赤痛,必小便不利者,用之必效。人皆以目赤,云翳属火,久服寒凉药不效或转重者,用之则效。
1397
0
0
0
苓桂术甘汤——“痰饮者”的首用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临床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心包积液、慢性心功能不全、内耳性眩晕、慢性胃肠炎、急性羊水过多症等疾病。
4785
0
0
0
厚姜半甘参汤是治疗“腹胀满”的一首高效经方
厚姜半甘参汤是记载在《伤寒论》里的,原文是“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它的适应证是太阴病,是去除腹胀满的。
1125
0
0
0
下肢出汗对于病势判断和汗法的调整很重要
若一有病,则可见种种汗之异象,属机体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外感热病下肢无汗,其理在于:太阳为诸经藩篱,统摄一身之营卫,其经气从头至足而行;若邪气外袭,或邪热内壅,则营卫之气阻滞而难以下达,玄府因之闭塞,故下肢无汗。
524
0
0
0
大黄附子细辛汤专攻肝脾寒实证
景公创温下一法,用于肝脾寒实一证。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睾丸肿痛、胆绞痛、胆囊术后综合征、慢性痢疾、尿毒症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该方在泻下、抗感染、镇痛等方面确有佳效。柯琴、喻嘉言、吴鞠通等先哲对该方都有深入探讨。
440
0
0
0
1
2
3
4
5